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阳东“书记面对面”搭建乡村自我造血与良性竞争的党建融合大舞台
见面谋事 携手破题 共赴振兴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许倩 时间:2024-08-29 10:15 【字体: 】 浏览量:-

  党建引领,为了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敢想敢为,围绕“百千万工程”真学真干!

  从第一场村支书的真挚发问:“疫情期间,砂糖桔销量大大减少,造成村民收益降低,村党组织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到最新一场区委书记的辛辣点评:“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11个典型村的创建历程、背后的努力和坚持,都讲透了吗?”在场书记们的思维一次次被调动,精气神一次次被提升……

  历经两年实践,阳东三级党组织书记面对面活动已走遍11个乡镇,巧用大树下、书院里、车间外等空间,共开展12场主题交流,实现了由小到大、由虚向实、学竞并行的多维蜕变,形成了基层“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做答卷”的干事创业新格局。

  

  三级书记到一线

  “形式新鲜又接地气”

  “如何与最基层进一步接触,做好四下基层工作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出实效?”2022年8月,阳东区委书记李坤将探索搭建“区——镇——村”三级书记交流平台的任务给到组织部门。

  同年10月6日,阳东区委组织部以那龙镇为首站试点,在那顿村举办“书记面对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活动。这是阳东首次将传统会议室“搬”到乡村竹林,标准大长桌由农家小板凳替代,书记们平常紧张的工作节奏突然“松弛感”满满。现场变成紧扣乡村振兴大主题的小论坛,聊着聊着,又像是基层干部的谈心会。

  当日,那龙镇委书记和15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踊跃发言:“村里的人才外流情况严重,如何吸引党员人才回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我们村正研究培育家庭农场,如何促进农业发展提效,让村民荷包鼓起来……”现场,大家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联系服务群众、推进乡村治理等话题,谈想法、提问题、谋对策、抓细节。

  按照“一镇一主题”的设想,2022年11月,紧扣党建主题的两场“书记面对面”活动先后走进新洲镇福杨村、塘坪镇北甘村古树公园。2023年,“书记面对面”活动更多聚焦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土地资源盘活等攸关农民“钱袋子”的话题。红丰镇红五月澳洲坚果基地、大沟镇徐赤村众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山镇丰垌村龙庆书院、东平镇码头党群驿站等地,变为书记围成一圈、协同议事的“临时会场”。

  今年8月19日,第12期“书记面对面”聚焦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培育,召集全区181个村(社区)书记“大家谈”,剖析去年优秀村代表的“典型密码”,也为今年的培育梯队理清思路、加油鼓劲。区别于前11期,本期面对面实行“以赛代补”,通过组织从全区19个拟推荐创建典型村中脱颖而出的11个村党组织书记同台PK,竞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奖励奖补资金。“形式新鲜”“很接地气”“感觉上了一课,收获很大”“内容紧凑,开得很成功”……来自镇村支书们的诸多好评接踵而至。

  阳东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谢友娣介绍说,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阳东区探讨深化定期组织村支书打擂台机制,将走镇走村观摩和四下基层工作相结合,通过集合镇村支书,到同类镇村支书、相关区直职能部门一把手参加,推动“问与答”来回交锋,不少干部反映收获满满。

  立足实际解民忧

  “气氛热烈收获很大”

  “以前在室内开会,大家一般都提前准备好讲话稿。但在‘书记面对面’活动中,想到哪讲到哪,发问就有回答,这种方式更直接,也可以增强我们发展的信心。”大沟镇三丫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秋文清晰记得,去年6月30日在徐赤村那次,李坤书记突然点名让自己说说村情和产业规划方面的想法,他至今印象深刻。大沟镇镇长梁志光告诉记者,当天大家从下午3点多聊到了晚上7点,气氛热烈,收获也很多。

  活动举办之际,跨越全镇五条村的“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刚刚建成,梁志光和沿线五条村的书记都作了发言,探讨结合大沟特色,如何利用示范带引流,最大力度地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让梁志光印象最深的是:“李坤书记提醒我们,不要所有村都千篇一律搞农文旅融合,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大沟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把‘种’和‘养’两篇文章做好。”

  许秋文所在的三丫村“两委”干部有9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跟他一样的“90后”,平均年龄30来岁,整个班子有活力、有冲劲。他告诉记者:“当时没想到需要临时发言,因为对虾养殖是三丫村的支柱产业,我就讲了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增加土地收入、做强对虾养殖特色、做大水产养殖产业,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

  三丫村是广东省对虾养殖核心区,走进这个沿海小村,最抢眼的风景莫过于一个个高位池虾塘。“我们养殖户有130多人,对虾、文蛤、生蚝等水产养殖基地面积总计约9000亩。”许秋文介绍,村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值钱,不愁租”,村集体大部分收入也是靠土地租金。在“书记面对面”活动明确方向后,他带领村干部将到期收回的多块零散土地“化零为整”再发包,推动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212万元增至2023年的288万元,位列全区村集体收入前三名。

  在第12期“书记面对面”的典型培育村PK赛中,三丫村凭借最高分获得一等奖。许秋文表示,“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后,来村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进村道路也平整美观了许多,引得外地来收虾的车主都赞不绝口。为进一步壮大水产养殖产业,村里计划新建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水产养殖苗药料购销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基于三丫水闸有很多游客来观光垂钓,计划在周边建设滨海观光休闲驿站、垂钓台和停车场。他自信说道:“等三丫成功评上典型村后,我有信心做成这些事,为村民创造更多收益分红。”

  今年7月4日,第11期“书记面对面”活动走进北惯镇平地村,专门邀约自然资源、开发区管委会、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一把手参加,直击这个工业强镇里,13个村支书最关注的农村留用地问题。

  “有些村不理解为什么一些留用地手续长时间办不下来,加上村民需求与现有土地政策存在冲突,导致心里有情绪,就有人在会上比较直接地质问职能部门,部门当场也作出回应。”北惯镇委书记杜理想说,本场面对面主题是他强烈要求定下的,一方面希望让区职能部门知道村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各村知道开发利用需要一个过程,不要着眼于廉价出租、建房的短期收益,必须立足长远,做通群众工作,引进优质企业,挖掘和利用好北惯镇区临近工业园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发展长期红利。

  杜理想介绍,目前,北惯镇已开发利用并产生收益的农村留用地不超过三成,导致村发展集体经济载体受限。全镇仅典型村平地村、培育村赤光村的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李坤书记向大家说明了留用地盘活难的背景、原因,也按各村实际提出了发展方向。在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包括赤光村、赤平村的9万多平方米留用地问题正在推进解决,面对面议事后,整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杜理想说。

  次次见次次新

  “有新感悟更有新的行动”

  “定主题、面对面、说到底,是为了集结众人的智慧,由区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11个镇委书记当好‘一线施工队长’,村支书队伍当好‘领头雁’,互相借鉴学习,理清发展思路,提振大家放手干、大胆干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干部们立刻干、抓紧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谢友娣表示,在三级书记面对面过程中,让每条村、每个镇找准科学发展路径,营造创先争优风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023年,那龙镇亨垌村“土地信用中心”发展模式,成功入选全省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而这一发展模式,正是源自那龙镇首场活动中,区、镇、村三级书记面对面热议后,首次提出的一种土地流转模式。

  那龙镇亨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伯律介绍,在传统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委会根据企业需求,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由村民直接与投资者签订流转协议。这种方式效率低、耗时长,一些农户担心吃亏或想自己耕种,多数不愿意流转。但如果村民将土地“存入”村经联社,由村统一到“广东省三资交易平台”公开交易,村民按比例参与租金分红。这样一来,土地规模化流转和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仅用几个月时间便顺利收储上千亩耕地,然后招引龙头企业入村迅速打开局面,荒地复耕、农民就业、集体增收,三大目标一次命中,“土地信用中心”模式一度成为全省学习的先进案例,全村集体收入从2022年的50多万元增至2023年的130多万元。截至今年8月,已有360户农户将1600多亩土地存入土地信用中心,中农时代(广东)农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景禾农业科技公司进驻后,采取“稻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正大力打造水稻、玉米、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每年可带动300多人次就业。

  “每次面对面后,都有新的感悟、新的行动。”谢友娣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面对面的优势,阳东区委组织部着眼于活动主题、参加人员、见面形式等细节,不断优化改进。其中包括每场主题由区领导的“命题作文”变成了乡镇的“自选动作”;在大沟场时,邀请东平、雅韶等临近滨海乡镇派出村支书代表,在跨镇竞争中互相学习;根据每场主题不同,相关业务部门需安排主要负责同志参加。面对村支书的发问,李坤要求职能部门当场回应,限时处理,组织部门当场记录并进行后期督办……

  去年11月底,阳东区“书记面对面 破题实打实”模式亮点被《中国组织人事报》选摘刊登。从酝酿到实施,“书记面对面”活动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思路,聚焦镇村党组织书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落得不实、抓得不牢、推得不快”等问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从解决书记队伍“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等角度,积极探索发挥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职责作用的鲜活载体,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全新动能。

  截至目前,阳东区共开展“书记面对面”活动12次,参与人数超过600人次。通过“把脉问诊”,找准摸透闲置资源利用效能不高、特色产业品牌效应不强等33个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和技术层面上的意见建议52个,推动各项工作有策可依、有方可循。

  “我们正在研究建立‘书记面对面’长效机制,明确如何选题、定题、举办地点、会中跟进记录和会后督办等细节,下一步再深入村民小组层面开展面对面。”谢友娣说,面对面是给大家压力,倒逼基层和职能部门,也是希望借力打力,推进项目建设立竿见影,把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 记者手记

  当面锣对面鼓,把基层问题讲清楚

  基层的问题,若能在基层讨论解决,效率会更高,针对性也更强。书记面对面,让村干部有平台说清楚问题怎么来,再集各方之智,搞清楚干部应往哪些解决路径中去。相比连线交流、网上办公等方式,线下面对面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思维和逻辑在你来我往的一言一语中变得更加清晰,这也是书记面对面的最大魅力和优势所在。

  阳东推行“书记面对面”的本质,是分类指导、层层施压、推进到底。区委书记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扛在肩上,通过当好“一线总指挥”,示范带领11名镇党委书记主动履行“一线施工队长”职责,引导181个村(社区)“领头雁”理清发展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推动书记队伍在“书记面对面”平台上围绕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工作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支招、实打实破题。

  在第12期书记面对面时,李坤表示,正值全市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之际,村场宜居情况是典型村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基础,就没有典型可言。“典型村的建设要围绕每条村的肌理和资源去谋划,发展路径越多元越好,只要老百姓安居乐业,做强传统小产业也行,必须找准方向,不要贪大求全。”李坤说。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