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形成以海陵岛为龙头、阳东和阳西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滨海旅游发展格局。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阳东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度假胜地……”
2022年3月,阳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涛在一份深度调研报告中如此写道:“当前,要先利用好星港汇的50间商铺,打造阳东文化产业一条街,先行一步形成氛围。”
2022年8月,阳东区广雅路旁,首批商户进驻星港汇城市综合体试业。同年12月29日,阳东文化创意街正式开业。
“人大发起、政府指导、企业搭台、协会管理、商户经营、群众受益、人大监督。”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阳东文化创意街在带旺周边经济、繁荣消费业态、增添文旅氛围等方面,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并为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建设打下基础。
燎原——人大代表为“文”发声
阳东区是阳江市的“东大门”,坐山、依海、临湖、拥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因长期受漠阳文化、龙舟文化、风筝文化、疍家文化、刀剪文化、海丝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影响,当地古村落、古遗址颇具历史底蕴,节庆活动地方特色鲜明,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山海资源为核心、人文景观相配套的旅游资源格局。
“然而,旅游发展市场定位不清,旅游项目缺乏影响力,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偏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整合资源力度不够等等,导致阳东文旅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综合效应未能有效放大。”洪涛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着眼文旅,是因为觉得阳东的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却未能发挥出应有优势,加上全区工、农业发展已得到区人大代表们的足够重视,但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方面,建言力度相对“弱化”。
经过一番广调研、集众智的深度考量,2022年,阳东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把竹篙山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打造成文化产业聚集区”列为年度重点议案。
“列为重点议案,就是为了赋予这件事一种法律效力。即使在我们阳东区九届人大不能实现,下一届、再下一届人大代表都会前赴后继地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向前推,总会有出成果的那一天。”在洪涛看来,抓好文化建设,是一件利于千秋万代的大事、好事,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能助力阳东打造文化产业栖息地的“破冰者”。
2022年5月,竹篙山森林公园建成投入使用。距公园约3公里路程外,星港汇坐落于东城镇广雅路与迎宾大道交会处,成为阳东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最理想的社会力量”。
经阳东区人大常委会、阳东区府办多次调研和推进,星港汇企业主自愿“为大局让利”,推出为期五年“接近免租”的优惠条件,吸引首批目标商户进驻。
以社会力量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掀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至此,阳东文化创意街成为阳东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的全新据点。
以“政府+企业+协会+商家”四位一体模式打造,阳东文化创意街一期共设50间商铺共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其中包含450平方米、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阳东非遗文化展览馆,业态包括非遗艺术工坊、漆器漆艺、根雕、岩彩、鬆漆、珍贵木材(制香)、茶文化、雕塑、音乐博物馆体验、书画、文创、本地特色产品、轻饮食等。
集聚——一群人为艺术初心坚守
走进阳东文化创意街,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展销充满阳江特色的刀具、茶叶、漆艺、书法、字画等各式产品的店铺。
收藏家派驻店员热情待客;艺术家旁若无人在给漆器盘做堆高处理;书法老师专注一隅磨墨练字;策展人备足点心、好茶待客,店内干净利落的长桌将创作“氛围感”拉满……处处给人一种闲逛艺术展会,或是身居文创小院的松弛感。
细问才得知,是一群身处闹市而坚守初心、致力于弘扬阳江传统书画艺术的志同道合人士在此驻扎。阳江市画廊协会副会长、鼍阳之光名家书画艺术馆80后馆长林志杰便是其中之一。
依靠适宜的温度、空气湿度,“鼍阳之光”内收藏了上百幅字画,其中大部分是阳江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包括陈醉的国画、岑圣权的仕女图等等。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基本每天早上八九点开门,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关店。
“我们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市民群众、各地游客来参观交流,无论你来不来,我们都在这里,更多的是为了展示和传播阳江文化,不以盈利为主。”在林志杰看来,坚持每日开店,就是希望有时间、有空间,让本地群众和外来访客感受到阳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谢克念1982年生于阳春,至今从事漆艺创作约18年时间,作品曾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漆画展并获奖。之前,他一直在市区东门路附近租用80平方米左右的工作室,没有多余的对外开放空间,想创作体型较大的作品也施展不开拳脚。
“阳东文化创意街为搞艺术的人提供了能够轻装上阵的好平台,特别是对现阶段的我,帮助很大。”谢克念说,如今170多平方米的新工作室,不仅让他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漆艺创作的各种题材和作品,同时有机会和周边书画家、收藏家及群众交流,激发创作灵感。
陈金铭是湛江吴川人,2011年开始从事文艺策展工作,曾探访过许多地方的艺术馆和学院,目前在吴川、广州都开设了艺术沙龙会所。2023年7月,他受阳东文化创意街吸引,促成“汉洋艺术馆”在此开业。按照“以藏养藏”的模式,他一边带动外地不同画派的名家作品来到阳江,一边挖掘和收购陈略、陈醉等本土艺术名家的作品,同时着眼茶、酒等品牌,累计在阳江投资金额超过百万元。
“我一直觉得阳江是块风水宝地,这里艺术氛围很好,不仅培育出一代大师关山月,很多美术学子的艺术天赋也比较好。”陈金铭说,相比一次性销售,他更注重“养成”客户,比如通过举办茶点会、鉴赏会等,让画家与艺术爱好者面对面交流,借此营造浓厚氛围。他希望多认识阳江的朋友,还计划在阳江注册文化公司,举办各类画家展览等,推动阳江在更多文化领域的探索里“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辐射——周边多元业态蓬勃兴起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两年来,广雅路周边新添了许多商户,全区城乡经济也浮现各种新业态,阳东文化创意街成功引爆了周边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阳东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前几年的消费市场低迷,城区街道人流量少,商业氛围冷清。得益于阳东文化创意街建成,加上部门多次开会、制定刺激消费和招商引资举措,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后,在政府有序引导下,各种社会资源被有效调动起来。
今年1月27日,阳东区东城镇石仑村,结合“碧道+都市农业”发展思路而建的宏涛都市农场正式开业。知己好友围坐一圈享用下午茶;大人和孩子一起在游乐设施上玩耍;趣味采摘区里变身“城市农夫”的快乐蔓延……全市各地访客慕名而来,寻求全新的旅游度假体验。春节期间,阳东这个新“打卡点”日均客流量达5000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为30户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良机。
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阳东区滨河大道,美的湿地公园内1600多平方米的营地开业迎客,市民来这里乘坐绿色小火车、夹娃娃,或是进行露营、看书等休闲娱乐活动。每逢入夜,这里都会吸引周边住户和城区居民来休闲散步,周末、节假日消费者更多,营地客流以亲子家庭和90后、00后等年轻人为主。今年“五一”假期,营地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4000人。目前,已有7家餐饮类商户入驻。
广东金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金诚文旅公司”)经理冯万松介绍,这是他们首次探索利用公园文化和商业孵化二者相结合,打造全新发展模式,运行三个月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该公司计划利用邻近的1500平方米地块,打造美的湿地公园艺术研学基地,提供艺术写生、水上亲子乐园、垂钓、咖啡餐饮等服务。同时,将这种融合创新模式推广到燕山湖广场,持续带旺城区经济。
“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市民消费趋向多元化、集聚式发展,东城持续涌现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网红店、打卡点。”驻东城镇帮扶工作队队员梁扬柏介绍,去年9月,阳东区龙塘路,英村村一块3000平方米撂荒地被盘活,90后返乡创业,投资建设“青坞”咖啡基地,激活城乡美丽“夜经济”。
3月,东城镇石仑村的一棵“画中树”在阳江人的朋友圈里走红,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据主创团队设计师梁远苗介绍,这是一棵牛筋树,10年前随一片果林被栽种在此处。“画中树”是参考深圳的公园设计理念,当时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现石仑村的这棵树生长形态特别适合这样的艺术形式,于是凭借人的奇妙构思、严丝合缝的线条与画布合为一体。
竹篙山森林公园山脚下,80后创业青年郑敏联合金诚文旅公司,填补水塘后建成半开放式写生空间,并利用边角地块改造成“大山美术馆”,于2023年10月开业。6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每逢周末,这里都会举办不同年龄阶段的美术培训班,满足了周边学生家长群体的艺术培训需求。下一步,这里还计划举办艺术沙龙,助力阳东文化传播和青年人才交流。
延伸——管理规范有待强化
“阳东文化创意街运行了一年多,已经成为一个微小的发端,让我们看到阳东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的态势。”随着二期30间商铺的招商工作完成,洪涛建议,接下来政府部门和协会要合力加强对商户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阳东文化创意街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其打造成“有得看、有得买、有得玩、有得吃、有得发呆”的城市文化栖息地和展示阳东文化的“会客厅”。
据悉,阳东文化创意街二期将打造阳东区少儿文化艺术培训基地。目前,部分商家已完成装修,并积极投入招生经营工作,新增业态包括美术艺术培训、乐器培训、陶艺体验、农耕陶艺文化展示、奇石展示、科技科普教育等。
作为运营管理机构,阳东区文化旅游协会今年在阳东文化创意街内新设“游客服务中心”,为商户和来访群众提供服务。阳东区文化旅游协会副会长叶坚冰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持续提高阳东文化创意街的影响力。
据悉,星港汇城市综合体的无动力游乐场预计在今年6月开业,有望为阳东文化创意街聚人气、引客流。多名受访的进驻商户表示,除了举办各类活动或节假日期间,阳东文化创意街的日常来访人流量仍相对较少,建议部门多举办主题活动、文艺培训或承办大型展会,进一步推动阳东文旅事业繁荣发展。
阳东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阳东文化创意街发挥出的强大文化产业资源吸附力,加上东城镇以那龙河碧道东城段为纽带,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阳东区如今已培育形成了美的湿地公园、宏涛都市农场、十八子四合院、古玩收藏馆、华科国际美食街、雅韶镇笏朝村“玛仔”美食街等文旅新地标。
接下来,阳东区文广旅体局将加强对阳东文化创意街的运营管理指导,以那龙河为核心,北至北惯镇龙舟公园,南至北津港出海口段,西至广雅路、东至笏朝村,利用龙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全国研学基地、东部文旅融合商圈和“百千万工程”示范点。
那龙河碧道(东城段)是省级试点项目,为城镇型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为一体,起点于端陶村,终点至英村水闸,全长约6.5公里。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志方表示,要进一步完善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规划和那龙河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那龙河畔农文旅融合示范区。
具体而言,将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龙舟文化、传统铸铁工艺文化,以及时兴的露营文化等,按照“碧道+都市农业”“碧道+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以连片稻田等自然风光点缀两岸,将那龙河碧道打造成一个集“农文旅食游购”于一体的文旅融合体,吸引更多人流,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人大力量持续助力阳东文旅融合
阳东文化创意街是城市探索文旅融合新形态的创新之举。借力延伸打造那龙河碧道农文旅融合商圈,东城段建设是一大关键。
继2022年建言在竹篙山森林公园周边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后,2023年,阳东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加强东城万里碧道文旅融合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建议,推动在那龙河碧道(东城段)风貌带原有基础上,完善停车场、公共厕所、路灯等配套设施,努力将碧道建成集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生态保育于一体的人文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带,带动当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交通先行。2024年,阳东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三度聚焦农文旅融合大计,将“打通东城英村水闸至旧325国道”列为重点议案。东城英村水闸至旧325国道联接线是那龙河防洪堤围道路,为缓解城区南北向出行交通拥堵难题,李超颖等代表建议,以江台路尖山桥头为起点,沿原先修建的贯穿英村、丹载村、石仑村、端陶村、金村、那味村的防洪堤,高起点规划,按双向四车道的要求进行设计,分期推进,首期新建一条长约11公里、宽8米的双向两车道,接通至旧325国道。
这样一来,将通过连接星港汇的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阳东文化创意街、竹篙山森林公园、多馆合一及中共阳江县委旧址等丰富的沿线文旅资源,形成文化集聚区,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整体提升那龙河碧道沿岸风貌,有效展示东城段生态文明示范带风光,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
洪涛表示,将全力推进重点议案建议的实施情况,以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实现阳东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