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在江城区双捷镇清冲村,508亩订单式种植的马铃薯经过近4个月的生长迎来收获期。
3月13日,天气晴好。种植大户卢位锋一大早就来到马铃薯种植基地,指导从附近聘请的村民配合机械采收马铃薯。双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邓良超也早早来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和了解相关情况。
“第一次在这利用冬闲农田种植马铃薯,产量如何?”“亩产大约1900公斤,相对在北方种植不算高产,但这个产量在南方比较正常。”“收获的马铃薯都是按种植前与收购商签订的合同销售吧?”“对,直径4厘米以上的都是‘合格品’,直接装袋打包,每公斤售价2.4元……”
当日上午,邓良超和卢位锋一碰面,便如老朋友般聊开了。他们面前,是连片种植的大西洋马铃薯,还未收获的地方一片青绿,与旁边收获马铃薯后裸露出的黄褐色土地,形成鲜明对比。
现场,数十名工人穿梭在田间。部分工人负责拔除马铃薯的枝叶,部分工人则紧随其后,快速地掀开覆盖在田垄上的黑色薄膜。随后,马铃薯收获机上场。只见机械所过之处,土地变得松软。马铃薯没了泥土的遮挡,金灿灿地点缀在大地上,构成了一幅丰收图景。
开挖后,工人们便沿着田垄,将一个个马铃薯捡拾起来,捋掉上面粘连的泥土,然后装进网袋。不多时,田里就间隔摆满了一袋袋马铃薯。
不远处,一辆大货车正等候在机耕路上,车厢上已经堆放了不少马铃薯。卢位锋告诉记者,订单式种植的马铃薯不管是种子、肥料等原材料,还是新鲜收获的马铃薯,其“出处”和“去处”都是确定好了的。他种植的这批马铃薯主要运往2000多公里外的天津市,将被加工成薯片。而分拣出来个头较小的马铃薯,则计划销售到淀粉加工厂,价高者得,预估售价为每公斤0.8元至1元。
郭宝洪是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管理者。他介绍,基地一共有两台马铃薯收获机,一台收获机一天可收15亩左右。前段时间,已经少量收获,后因雨天暂停,目前一共收获了70亩左右。一般情况下,货车每天出运一趟,计划在清明节前全部采收完。
按当前收获情况,每亩马铃薯的总产量约为1900公斤,其中符合订单要求的约1650公斤,剩余250公斤个头小的属于“次品”。平均每亩马铃薯的种子、人工、机械等成本需要大约3000元,剔除运输费用及其他成本后,508亩马铃薯可盈利50多万元。
“这块已经采收了马铃薯的田,我这两天准备安排机械进行耕耙,用作水稻育秧。”“挺好的,这样正好赶在清明节前后插秧。”“我有个想法,种水稻的同时可以养鸭,鸭子吃虫和草,这样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如果可行,那得赶紧申请立项……”
记者采访结束离开时,身后的交谈声渐行渐远,而独属于春的绿意却在眼前不断蔓延,让人心生希望。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