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林李泉深耕海水人工鱼苗领域
从“看天吃饭”迈向“科技育苗”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时间:2024-02-21 09:34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从一名盐商,到掌握鱼苗核心技术的“土专家”,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林李泉见证了阳西海水人工鱼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一路走来,他善于思考、敢闯敢试,参与开拓了可持续发展的阳西海水鱼苗产业。

  人物档案

  1986年,林李泉从一名盐商跨界到海水鱼苗产业,把阳西的鱼苗运到珠三角卖,转型为一名鱼苗商。在与海南的鱼苗贸易中,他发现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便开始改变原来的空运模式,转为陆运模式,并逐步建立沙扒鱼苗运输队伍。1989年,亲鱼的养殖让林李泉又转型为鱼苗养殖户,开始钻研鱼苗产卵孵化技术。上世纪90年代初,技术成熟后,林李泉在沙扒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推广人工海水鱼苗,逐步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

  从盐商转型鱼苗商

  让阳西鱼苗走出去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从事海水鱼苗产业?

  林李泉:我是土生土长的阳西沙扒人,从小就在海边长大,经常会看到渔民出海捕捞鱼苗。真正让我对海水鱼苗有思考、有触动的是1986年看到的一幕。

  当时,镇上的渔民捕捞的鱼苗卖不出去。我看着成筐成筐的鱼苗,深感惋惜,心想:既然本地不需要这么多鱼苗,为什么不把鱼苗运到外地卖呢?

  我从事的是海盐运输行业,也认识不少做运输和贸易的人。有了“把鱼苗卖到外地”的想法后,就跟认识的朋友四处打听,哪里需要海水鱼苗。在朋友的介绍下,谈成了第一单生意:将100万尾丁公鱼苗运到深圳交货。

  记者:如何将阳西鱼苗运到深圳?

  林李泉:那时候,路远难行,再加上要保证鱼苗的存活率,运鱼苗比运海盐难多了。为此,我在运鱼苗的箩筐上花了不少心思,在竹筐外围用“彩条布”牢牢地圈起来,再用布带固定完善,最后把氧气管放进箩筐里。此外,还要安排一个人专门守着一车鱼,观察鱼苗的变化及氧气供应等情况。

  到达深圳的时候,因为路上颠簸,再加上要照顾鱼苗,大家衣服都弄湿了。但是,100万尾鱼苗也顺利地交到了客户的手中,从沙扒渔民那以每尾3分钱的价格收购,卖到了每尾8分钱。那时,虽然一路艰辛,但也尝到了甜头,我们为阳西鱼苗能走出去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在运输中发现新商机

  建立沙扒鱼苗运输队

  记者:外面的海水鱼苗市场,有什么东西触动你吗?

  林李泉:“我们有人工繁育的海水鱼苗。”在深圳,听到这句话时,我大受震撼。因为在沙扒,人们世世代代都是出海捕捞鱼苗,再进行养殖,从来没听说过海水鱼苗还能人工繁育。瞬间,我感觉到阳西海水鱼苗与外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向我们订购100万尾丁公鱼苗的是一位台湾客商,也是他告诉我台湾有很多品种的海水鱼苗可以人工繁育。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阳西与台湾两地各自需要的鱼苗不同,可以互补。自此,我逐步放下了海盐运输,全身心地投入到海水鱼苗贸易之中。

  再之后,我的业务范围延伸到海南,又发现了新的商机。那时,从深圳运鱼苗到海南,基本以空运为主,这导致运输成本很高。以红鱼为例,运一趟大概要6万元的运费。如果走公路运输,成本会不会降低?

  记者:怎样开辟出鱼苗运输新“航道”?

  林李泉:带着如何降低鱼苗运输费用这个问题,我尝试将鱼苗空运转为陆运。为此,我专门改装了运鱼苗的汽车,让它更适合鱼苗的生存。经过实践,运同样的鱼苗,陆上运输比空运便宜多了。我又为自己开辟出了新的“航道”:专门发展鱼苗运输。

  不久之后,“运鱼苗有钱赚”的消息在沙扒不胫而走,越来越多人加入到鱼苗的运输贸易之中。发展到现在,沙扒镇成立了鱼苗运输协会,运输车达200多辆,成了整个海水鱼苗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鱼苗贸易转为鱼苗繁育 掌握鱼苗产业核心技术

  记者:为什么要养亲鱼?

  林李泉:从知道有人工繁育鱼苗开始,我就深深地认识到阳西鱼苗与外地鱼苗的差距,并意识到人工繁育鱼苗将是未来的趋势。它比出海捕捞鱼苗稳定、量大,更受市场欢迎。我心里想:如果阳西要发展鱼苗产业,一定要突破人工鱼苗这个难关。

  于是,刚开始做鱼苗贸易的那几年,我在沙扒养殖了一批美国红鱼,为的是让其产卵繁殖。

  养殖3年后,这批美国红鱼逐渐成熟。到了产卵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药物帮助美国红鱼催卵,只能多方联系,请来了一位福建的专家,让他来开展催卵繁育鱼苗工作。

  专家只需要出技术,就拿走了鱼苗繁育40%的利润,剩下的成本、风险全部得由我承担。后来一算,自己根本没钱赚,白干了。那时,我很真切地意识到,技术才是鱼苗产业最核心的东西。

  记者:后来您是怎么学会亲鱼催卵技术的?

  林李泉:专家的技术是保密的,什么都不肯教,自己只能跟在背后学。有一次,我在海边干活的时候,偶然间看到几个药瓶,联想到日常的画面,猜想应该是专家用来催卵的药物。我赶紧将它们捡起来,购买同样的药物,自己尝试用药物催卵。

  从不知道用什么药到知道用什么药,这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接下来是弄清楚怎么用药。

  一开始,我按照药物上的说明书来使用,根本不起作用,很多鱼卵都死掉了。后来,我只能一次次调制配方,像“炼丹”一样,根据鱼卵的情况一次次调整,经过10多次尝试,鱼卵才逐步有了好转。再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自己逐步掌握了催卵繁育鱼苗技术。

  “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铺开海水人工鱼苗产业

  记者:有了技术,如何发展海水人工鱼苗产业?

  林李泉:发展海水人工鱼苗产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养殖亲鱼到催卵、孵化,再到标粗,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我明白,要完成这个产业链,单靠自己一个人是做不了的。我便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沙扒铺开海水人工鱼苗产业。

  人工繁育鱼苗毕竟是新鲜事物,很多农户知道后,都不敢主动尝试,一是没有技术,二是风险大。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我负责提供技术、饲料,承担起养殖风险,农户只需要提供日常管理和鱼塘就行,还能分到鱼苗利润的30%。

  解决了风险和技术的问题,部分农户开始和我合作。因为人工鱼苗比海上捕捞鱼苗上市时间更早,抢占了市场先机,再加上产量稳定可控,第一次开展合作,农户就赚了不少钱。

  “养人工鱼苗有钱赚”便在农户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人工鱼苗产业。有些养殖户掌握了技术之后,开始养殖亲鱼,催卵孵化,进一步巩固了沙扒的鱼苗产业。

  记者:对于发展壮大阳西海水鱼苗产业,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李泉:从变化莫测的大海到可靠的陆地,阳西海水鱼苗产业迎来了大转变。我自己的养殖规模也逐步壮大,养亲鱼的渔排从20个增加到了68个,合作社的鱼塘面积也扩大到了3200亩,涉及鱼卵、开口鱼苗、标粗鱼苗等环节。我还带队培育出了生物饲料,使鱼苗成活率在幼苗期达到70%以上。

  市场在变,海水鱼苗产业也要跟着变化。对于今后阳西海水鱼苗产业的发展,我觉得一是要扩大亲鱼养殖规模,这是鱼苗产业的根基;二是要推广工厂化养殖,这是未来养殖的方向,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境;三是要跟海洋牧场紧密结合,为海洋牧场提供适合且稳定的鱼苗供应。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