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江城区:举全区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曾宇萍 时间:2023-12-27 14:55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漠阳农批综合交易中心建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座专业现代化农商产业综合体,进一步推动了江城区海产品、生鲜冷链产业发展;九街十二巷古韵犹存,绿水青山城乡交融,街头巷里,江城区百姓幸福的生活情景随处可见;12月22日,深度融湾、共创未来——阳江江城(广州)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广州市成功举办,进一步加强江城和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交流,推介会签约项目29个,投资总额达269.3亿元……

  “百千万工程”号角的吹响,正深刻影响着江城在产业、文化、城乡发展等全方位的振兴。当前,江城区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38”工作要求,掀起头号工程之势,举全区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一幅生机勃勃的壮美景象正在漠阳大地生动展现。

  数读

  ● 今年前三季度,江城区实现GDP 250.55亿元,同比增长4.3%。

  ● 今年新引进项目84个,投资总额401.2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 建成5个社区体育公园,7个农贸市场已完成升级改造验收工作。全区完成225户适老化改造。

  ● 全面完成“单改双”建设任务28.738公里。

  “产业立区、工业强区”

  厚植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2023年4月,江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及其办公室成立后,迅速进入实体化、高效化运转,形成三级书记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指挥体系。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充分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先后深入基层开展“百千万工程”有关调研,并率队到茂名、湛江、汕尾、惠州等地学习考察“百千万工程”先进经验。

  围绕市委赋予的创建省级高新区、打造省智能家电特色园目标,江城区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加快建设中国厨房用品制造名城、广东(阳江)百亿激光光谷、阳江最大电商基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激光增材、智能家电百亿级产业集群。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江城区积极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打造“三个一批”的项目发展格局。银岭科技产业园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阳江联动发展区江城片区范围,涉及12.23平方公里211个项目。今年以来,江城区全力推动49个“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其中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亿元,13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

  大招商,招大商。江城区领导全部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书记、区长带头外出招商,分解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掀起全员招商热潮。今年以来,全区共新引进项目84个,投资总额401.2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

  与此同时,江城区深化招商引资机制改革,对重大项目、重点招商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审批服务和招商项目“拿地即动工”服务,以最大热情、最优惠政策和最优质服务,为企业提供最安全、最优良的发展环境。通过《阳江市江城区招商引资项目“拿地即动工”改革试行方案》的出台执行,广东纳丽德移动照明有限责任公司、阳江市江城区创景工业有限公司成功竞拍得银岭科技产业园两块地,并迅速启动项目开工。大批项目的落地动工,为江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江城区入选了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国家级示范县名单。

  今年前三季度,江城区实现GDP 250.5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加快,分别同比增长3.3%、2.2%、14.7%、19.8%。

  写好“特色强镇”文章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通过科学合理划分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江城区制定了“一镇(街)一定位”,实施“一镇(街)一策”,在全市率先以“八字定位”科学锚定各镇(街道)发展方向,形成了“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子。印发《阳江市江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竞标争先·赶超发展”镇(街道)大比武活动工作方案》,落实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写好“特色强镇”文章,江城区全力打造漠阳农批综合交易中心和白沙鹅现代田园农业产业园,建设白沙鹅美食一条街,扶持田师傅炒米饼、津朗鸡脚产业做大做强,做大做优“漠阳味道·寻味江城”品牌,大力发展城西街道禾虫、埠场镇青蟹和白沙鹅等特色产业。“罗琴雅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26公里,目前已完成招投标,火热推进中,沿线涉及白沙、双捷的28条自然村正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江城区共有10条村被省定为典型村。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江城区全力打造培育典型村,挖掘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典型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埠场镇依托关山月故居文化资源,以“中国关山月国画村”建设为主抓手,创建市级乃至省级乡村文旅特色景区。双捷镇依托乐安村的云南苗族民族特色资源,今年5月开始打造东门苗家小寨项目,包括建设具有苗族特色的吊脚楼、观光亭、风雨长廊、篝火广场等,项目预计今年底基本竣工,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乐安茅田自然村依托现存的古民居、古树森林、农田水域等自然资源,积极打造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

  乡镇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东街道鸳鸯湖社区等10个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服务活力。埠场镇那蓬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江城区注重凝聚社会力量,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双捷镇与4家本地建筑企业对接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白沙街道突出村企共建,与12家企业签订协议,筹集资金60万元,投入到地美村硬底化和岗华丹梨村古树公园建设。岗列街道对岸村与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签订乡村振兴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对岸水产品加工厂等4个项目开展合作,涉及金额共约1.63亿元。

  江城区还印发了《阳江市江城区“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在全市率先成立“1+10+N”志愿服务队伍,统筹实施十二大行动,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千万工程”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全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江城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做到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大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切实发挥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农村。

  城区品质持续提升。今年,江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54个,其中47个项目已动工,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社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建成5个社区体育公园,7个农贸市场已完成升级改造验收工作,打造3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人民群众有了更加舒适的运动休闲场所,更加优质和便利的消费体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来,西濑水乡夜景频频出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江城区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城镇建设过程中,有效的传承历史文脉、区域特色,丰富城镇高质量发展内涵。今年5月,南恩路街区入选省历史文化街区。借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江城区以“水乡+龙舟+红色”文化为总体基调,建设约800米西濑沿河灯光夜景和石桥老街,打造了深受群众追捧的“西濑夜景”,让老城再次焕发新活力。在借鉴南恩路工作经验基础上,太傅路从片区内历史沿革、名人轶事、建筑风貌特色等内容入手,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目前,太傅路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材料已初步通过市级专家评审会。太傅路、河堤路正在进行修旧如旧微改造,项目完成后将重现太傅路、河堤路往日辉煌,成为市民休憩游览的城市客厅。《文化江城》短视频荣获“我们的向往”第三届新华网短视频大赛铜奖。

  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持续优化。江城区在各县(市、区)中率先开展集团化办学,成立1个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和2个小学教育集团。江城第一中学第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江城区人民医院新院工程即将完工,落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水平。2023年全区完成225户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今年,江城区“单改双”工程已完成28.738公里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任务数,项目的迅速落实提升了农村公路与国道、省道等主路干线的连接通达程度,打破了农村出行瓶颈。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江城区全域供水扩容提质改造工程城西及中洲片区项目,该项目于今年5月初开工建设,计划将于年底前完成通水试运行和验收工作。

  城西龙湾麻演工业聚集区、中洲龙湾工业聚集区污水收集项目接近尾声,两个项目铺设污水管网超过11000米以及建有污水泵站、双箅雨水口、雨水管网等多项内容,项目完工后将提升片区污水收集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项项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落地,为江城区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定的底盘基础,增强区域发展韧劲。

  壮大县域经济,聚焦现代产业集群,推着力引进一批链主式项目、关键环节和补链项目,积极培育领军优质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科学谋划县镇村更多的优质特色项目,抓好要素保障,强化提升整合……接下来,江城区将以更大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不断谱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创新案例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让村民富起来资源“活”起来

  10月17日,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举行水产品加工厂揭牌仪式,该水产品加工厂的正式投产,标志着该村再添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新路子。

  自岗列街道对岸村被列入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以来,市委副书记雷玉春高度重视,多次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实地解决村民问题。如今,对岸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综合改革,探索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新途径。

  今年以来,对岸村以经济联合社为单位,实行农田入股合并,统一运作经营。土地流转让股份分红从2020年每亩250元上升到2022年每亩1950元,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约21万元、村民增收约284万元。

  水产品加工厂的建设,是对岸村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将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据介绍,对岸水产品加工厂建有最高可冷藏水产品100吨的冷库,不仅可以对水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还可以出租仓储空间,预计每年可盈利60万元,经营利润由对岸村经济联合社属下企业对岸渔洋渔业公司每年按照筹股比例进行分红。值得一提的是,加工厂工序简单,有经验的村民不需培训即可上岗,忙时可为本地20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对岸村采取“量化到人、固化到户”的管理模式,以户为单位,实现一户一股权证,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目前,该村已完成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挂牌任务。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