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以绿色生态赋能“百千万工程”
努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阳春样板”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刘聪   郑丽娟   杨辉南 时间:2023-12-27 14:5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我本是棵濒危种,全球稀少仅几棵。阳春人民把我爱,护绿植绿有绝活。成功突破繁育术,子孙后代绵延长。”

  近日,在《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沿海经济带专场比赛中,阳春代表阳江市参赛并成功晋级全省十强。在阳春队开场节目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阳春市委书记、第一林长李宗瑞与小演员“猪血木”共同演绎了阳春市保护古树名木与推动产业发展的精彩故事。

  除了猪血木,阳春的绿色故事还有很多。

  2023年,阳春市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贯彻落实省委和阳江市委关于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绿美阳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全力做实“绿”字文章,努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阳春样板”,以绿色生态赋能“百千万工程”。

  走进阳春,让我们来一场阳春绿美漫行之旅,一起来感受“春”满人间。

  数读

  ●阳春代表阳江市参赛,成功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

  ● 阳春市森林总面积415万亩,森林覆盖率68.35%,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阳春市春湾古树群成功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 今年以来,阳春市投入2.1亿元,新增植树面积18.6万亩,建成珍贵树种示范基地3000亩;开展乡村植绿增绿,全民义务植树25万人次、120万株。

  ● 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7900亩,规划造林5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封山育林2900亩。

  ● 2023年,阳春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47万亩,完成森林城镇建设1个、完成森林乡村建设3个、完成绿美古树乡村建设1个、完成绿美红色乡村建设1个、完成古树公园建设1个,任务完成率为100%。

  ● 现存建档登记古树1823株,近年来累计完成绿美古树乡村建设6条、完成古树公园建设7个。

  ● 今年,阳春市投资2000万元建成3000亩阳春市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基地,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和珍贵树种红锥、火力楠、黄花梨等22.42万株。

  ● 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总人数26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分别增长134.4%、111.4%。

  ●种植阳春坚果20万亩、春砂仁10万亩,面积和产量都是全省第一,丰产后产值可达60多亿元。

  代表阳江市参赛

  成功晋级

  《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

  阳春,意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森林总面积415万亩,森林覆盖率68.35%,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阳春市春湾古树群成功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今年9月,在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阳江赛区海选活动中,阳春市在6个县(市、区)的激烈比拼中脱颖而出,代表阳江市参加“绿美广东竞风华”沿海经济带全省总决赛。

  12月10日,《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总决赛沿海经济带专场在广东广播电视台举行,来自沿海经济带的7个县(市、区)参加比赛,阳春代表阳江市参赛并成功晋级全省十强。

  比赛现场,汕头南澳县、汕尾陆河县、揭阳揭西县、潮州潮安区、阳江阳春市、湛江麻章区、茂名信宜市7个县(市、区)之间展开火热“PK”,争夺全省十强的3个席位。李宗瑞代表阳春市参赛,与其他6个县(市、区)的第一林长同台竞赛。大家各自使出“看家本领”,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全景式展现各地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成果以及接下来的规划部署。

  经过“绿野寻踪”“巡林把脉”“智慧造林”“未来充‘植’”等环节的比拼,及专家评委、观众的现场打分,阳江阳春市、潮州潮安区、汕头南澳县成功晋级全省十强。阳春队开场节目《绿美阳春如画来 古树新生产业兴》,展示了绿美阳春建设的如画景色,林长与小演员“猪血木”共同演绎了阳春市古树木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精彩故事,深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优秀节目奖。

  在“绿野寻踪”漫步绿林环节,节目通过VCR的镜头展现了绿美阳春生态建设之美。在“巡林把脉”专家实地暗访环节,对于如何抓实古树保护、绿色通道品质提升改造等问题,现场专家为阳春“开方治病”,补齐短板,更好地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智慧造林”林长现场答题,第一林长应对疑点痛点难题,如是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

  未来充“植”齐发力,李宗瑞用2分钟阐述了阳春市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做到的四个“前所未有”:宣传发动前所未有,创新赋能前所未有,社会参与前所未有,成果丰硕前所未有他表示,阳春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动员一切力量,力促阳春由绿美变富美。

  比赛中,阳春“晒出”丰厚绿色家底。今年以来,阳春市投入2.1亿元,新增植树面积18.6万亩,建成珍贵树种示范基地3000亩;开展乡村植绿增绿,全民义务植树25万人次、120万株;持续做好鹅凰嶂、百涌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加强杜鹃红山茶和猪血木等特有物种保护;并以春砂仁和阳春坚果为龙头,大力发展林业经济,预计今年林业经济总产值25亿元。

  坚持造绿为民

  绿美生态成为普惠民生福祉

  在阳春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林木郁郁葱葱,一批新安装的林业科普知识宣传牌展示园内珍稀动植物,为登山游客增添别样趣味。攀登山顶,市民可以登上三层楼高的瞭望亭,俯瞰整个春城,美丽风光一览无遗。

  阳春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投资1400万元建设防火通道项目,今年9月在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内新建成防火通道长4600米,防火瞭望亭6个,铺设2.5米宽登山步道,为市民提供了近距离领略绿美森林风光、与家人朋友一起锻炼身体的短途游好去处。

  作为阳春打造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的“金字招牌”,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毗邻东湖水库,总面积2.8万亩,园内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满满的负离子弥漫其中,是市民的休闲胜地。

  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7900亩,规划造林5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封山育林2900亩。为了让群众更便捷地领略森林原生态之美,2024至2030年,该示范园将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多种生物生态科普园,加强森林康养休闲区、林下经济体验区建设,重点发展种质资源培育区,持续进行林相改造,形成合理的示范园路网。

  阳春市依托东湖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丰富的森林资源,高标准规划打造2.8万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分阶段投资6.9亿元,通过义务植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特色森林景观、公益林示范区、林业产业、森林步道、林业科普等多个示范点建设,全面覆盖绿美广东“六大行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形成春砂仁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自然教育等相融合的发展态势。2023年示范点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因地制宜打造能充分增进福祉、群众共享、永久保留的优质示范点。

  聚焦“增绿、护绿、活绿、享绿”,创新“先造后补”的造林机制,今年以来,阳春新增植树面积18.6万亩,打造了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并发动社会力量建成了“同心林”;推动了世界濒危植物猪血木原生地回归;投入3.8亿元建设2.8万亩东湖绿美生态示范点,构建了“林和城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绿美生态环境,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3年,阳春市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47万亩,完成森林城镇建设1个、森林乡村建设3个、绿美古树乡村建设1个、绿美红色乡村建设1个、古树公园建设1个,任务完成率为100%,阳春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造绿为民,阳春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还加强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建设娱乐互动设施,修建森林步道,丰富视觉美感,打造市民朋友可观、可赏、可去、可游的示范点,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守护古树名木

  多种举措保护利用好“自然宝库”

  在阳春市林科所,可以看到高矮不一的猪血木种苗集聚,人工繁育猪血木的生长过程一目了然。

  为有效保护猪血木古树,阳春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猪血木保护及宣传工作,制定了完善的猪血木保护措施,印发《关于成立阳春市野生猪血木保护协作机制工作小组的决定》,省市县三级检察院联动,切实推动阳春建立起包括猪血木在内的珍稀植物长效保护机制,为古树名木常态化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猪血木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濒危植物,在2021年9月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我国现存的猪血木仅分布在阳春市八甲镇、三甲镇。早在此前,为挽救这一濒危植物,一代代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展抢救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

  走过漫长的科研道路,如今猪血木实现人工繁育,重新“开枝散叶”,正沿着产业化发展道路迈进。

  乘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东风,阳春猪血木的种子撒播得越来越远。今年2月,广州地区植树点增城区荔韵公园开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猪血木得以在广州扎根。

  猪血木在阳春重新“开枝散叶”的故事,反映了阳春市委、市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努力。

  阳春市印发了《阳春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方案》及《阳春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应急预案》,已完成1823株古树名木登记挂牌工作并利用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市、镇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日常巡查,详细记录巡查情况,目前已完成了120棵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8株一级古树均已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与此同时,阳春市不断强化古树群保护,推进古树公园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态环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现存建档登记古树1823株,近年来累计完成绿美古树乡村建设6条、完成古树公园建设7个。

  春湾镇高村党支部书记高杏芬介绍,村里拥有超过600年历史的130亩连片古树林,爱绿、护绿成了村民的共识。近年来,国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建设,目前,高村建成了古树公园、花海,还承办了两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带旺了本村的经济,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今年,阳春市还投资2000万元建成3000亩阳春市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基地,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和珍贵树种红锥、火力楠、黄花梨等22.42万株。

  阳春鹅凰嶂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广东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能有效保持生物多样性,发现的珍稀植物有猪血木、虎颜花等36种。广东省有10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中阳春就占了5种(杜鹃红山茶、猪血木、小叶兜兰、紫纹兜兰、仙湖苏铁)。此外,以阳春命名的特有植物有29种(阳春樟、阳春秋海棠、阳春鼠刺等)。

  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监测小组组长徐翊介绍,在鹅凰嶂发现了杜鹃红山茶、猪血木等珍稀野生植物,为了保护好这些珍稀物种,工作人员深入保护区开展物种研究,并对重点植物加强保护,安装监控仪器进行实时监护;同时,护林员也开展森林网格化巡逻,多种举措保护利用好“自然宝库”。

  实现点绿成金

  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亮底色

  山林得绿,群众得利。

  绿色,代表着生态环境的美,更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活力。阳春对标绿美广东的战略部署,挖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亮色”,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共赢之路。

  一花一树皆是景,山水之间游人多。

  走进阳春市春湾石林风景区,一呼一吸间,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形状各异的石林,郁郁葱葱的古树,精心种植的花海……这里不仅是附近居民的后花园,更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我们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如油菜花、格桑花、薰衣草、桃花、向日葵等,让四季花海常开,丰富旅游体验。”春湾石林风景区营销部工作人员赵舒介绍,景区依托喀斯特地貌,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丰富景点,集石林、古树、绿植、花海、休闲栈道和其他娱乐设施于一体,让生态游成为春湾石林风景区的名片。

  今年1至10月,春湾石林风景区接待游客13万人次,营收约50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春湾镇常务副镇长严维民表示,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春湾镇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让春湾镇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如今,在阳春,生态游已成为最热门的休闲方式之一。

  春北山水画廊示范带让古树、稻田、溪流和山峰绘成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鸡笼顶风景独特,高山草甸和杜鹃花海吸引各方游客……阳春用实际行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描绘出生态兴城、幸福惠民的美丽画卷。

  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阳春获评“岭南生态康养胜地”,金花坑春砂仁产业园获得“广东省林长绿美园”称号,春湾高村古树群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阳春还精心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IP”,成功举办杜鹃花海·鸡笼顶越野赛、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省自行车绿道联赛等多个大型体育赛事。今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总人数26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4%、111.4%,真正做到让更多人走进绿美阳春,让绿美阳春拥抱更多人。

  如何点绿成金,阳春还有更多妙招。

  在春城街道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阳光透过树木洒在春砂仁苗上,小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抬头远眺,山上的松树葱翠繁茂、生机勃勃。

  “没有林木就没有春砂仁。”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金花坑春砂仁基地场长梁方生告诉记者,春砂仁的品质是由水源、土壤、气候决定的,林木和春砂仁是共生的关系。春砂仁一方面需要森林来涵养水源和土壤,另一方面需要透光性恰好的小叶树木帮助其遮阳透阳,获得六成荫蔽四成阳光的最佳状态。

  保护好森林,维护好生态系统,才能带来经济效益。

  阳春大力打造山林经济新业态,让农林资源优势转为经济发展优势。阳春市10万亩的春砂仁,今年创造了13亿元的产值,20万亩的阳春坚果,带动村民奔康致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更是长效发展的“绿色银行”。

  此外,阳春通过产业奖补推动阳春坚果、香水柠檬、春砂仁、油茶等精新特优产业的发展,种植阳春坚果20万亩、春砂仁10万亩,它们面积和产量都是全省第一,丰产后产值可达60多亿元;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做强做大专业合作组织,2023年新增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家庭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共7家,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渠道。

  只有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点绿为金。山林经济的发展,让绿美阳春生态建设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实现“山林得绿,群众得利”,擦亮了绿色发展的底色,探索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共赢之路。

  绿美广东是关系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绿美广东并不仅仅是“植好绿”,还要“用好绿”,这样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阳春坚持在经济效益上推进点绿成金,在社会效益上深化造绿为民,在文化效益上加强以绿养心,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春样板,为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阳春贡献。

  ■ 一线亮点

  喜看坚果成“致富果”

  今年,阳春市20万亩坚果林,已经有7万亩进入了挂果期,预计总产量达3万多吨。

  “洋果”如何变“致富果”?产量和质量以及逐步完善的种植加工销售体系,是阳春坚果产业的底气所在。

  今年10月,在坚果丰收时节,位于阳春市合水镇茶河村的阳春市坚果加工中心,一袋袋绿色的鲜果倒进加工流水线,经过脱皮、分拣、清洗、风干、开口等工序,绿色的鲜果变成了巧克力色,也没有了青涩味。最后,工人还要将阳春坚果放入筛选机,在特殊光线的探测下,直接将果肉坏掉或空壳的阳春坚果“淘汰出局”。这些经过初加工的阳春坚果,会被食品公司收购回去,加工成风味各异的坚果食品。

  阳春市坚果加工中心的初加工车间在今年9月建成投产,每天可处理300吨阳春坚果,后期还将增加一倍的加工能力。整个加工中心项目占地约3.1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初加工车间、精加工车间、科研楼、展销平台等。阳春市坚果加工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有力地促进阳春坚果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

  “正是考虑到阳春坚果产业正迅猛发展,才谋划兴建这个加工中心。”阳春市星宝澳洲坚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其钦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果树进入挂果期,产量将猛增,加工能力也要跟上去,不然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目前,阳春市星宝澳洲坚果发展有限公司种植了8000多亩阳春坚果,已经有一半进入了挂果期,公司除了加工阳春种植的坚果之外,还大量收购云南、广西等地的鲜果进行加工。

  “阳春正逐步发展为国内坚果加工销售中心。”朱其钦表示,随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的加大,阳春坚果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每年要到云南、广西等地采购大量的鲜果,有时还要进口国外的鲜果。大量初加工的阳春坚果引来了各大零食企业前来采购,销售渠道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阳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正在逐步提高阳春坚果加工能力,加大阳春坚果产品的研发力度,推进阳春坚果全产业链发展。

  十年间,从引进种植到遍地开花,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阳春坚果成了全国响当当的品牌。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