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气温骤降,大批“候鸟”游客纷纷旅居过冬,气候温和、旅游和康养设施完善的海陵岛成为首选;厂房的流水线上,一批批珍珠马蹄经过人工挑选、包装,运往不同的城市销售;广东正然中草药基地,阳春春砂仁、化州橘红等药材正在育苗棚中生长;在闸坡镇那拿村,近百亩板蓝根油菜花绽放,仿佛给田野铺上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今年以来,海陵试验区立足打造阳江高质量发展特色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搭建“四梁八柱”,做强旅游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项目落地,建设“诚信海陵”,打造国际旅游岛,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奏响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数读
● 2023年前三季度,海陵试验区接待游客760.3万人次,同比增长216.8%,实现旅游总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226.9%。
● 海陵试验区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指导闸坡镇政府与2家帮扶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3个合作帮扶项目,启动帮扶资金71万元,并于年底前完工。
● 今年以来,海陵试验区累计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条,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条,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家。
搭建“四梁八柱”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美丽圩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任务,把区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今年2月中旬,海陵试验区召开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部署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工作,吹响了“百千万工程”的冲锋号角。
4月20日,海陵试验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同步揭牌,标志着海陵试验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正式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区指挥部全面统筹协调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信息化建设等6个工作专班,紧密上接市指挥部,下通闸坡镇指挥部,构建起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科学高效的“百千万工程”指挥体系。通过发挥“百千万工程”指挥棒作用,形成“部门联动、运转高效、优势互补、整体作战”的工作格局。
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海陵试验区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多赛道发力,多领域并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铺就“快车道”。
聚焦“一区一策”,出台《海陵试验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用16条重点任务,锚定了未来“百千万工程”规划施工图,将未来各方面工作的支点放在了“镇村”二字上,以新担当新作为擘画高质量发展崭新蓝图。
聚焦六个重点,坚持量化实化工作目标,制定《2023年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量化细化15项主要任务、66项重点工作、113条目标举措。
聚焦“三张清单”,把深入实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作为一体推进强区兴镇带村的重要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跃升、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开新格局。
……
如今,“百千万工程”“施工图”逐步转化为“实景图”,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发展壮美画卷正在海陵试验区逐渐铺展延伸。
发展全域旅游
一场马拉松,沸腾一座城。
11月19日上午,2023阳江海陵岛马拉松赛拉开帷幕,1.5万名“阳马”选手迎着晨光激情开跑,在风光旖旎的环岛滨海赛道上,一路领略千年海丝韵味、浓浓疍家风情、海天一色的极致美景,感受极具风情的海岛文化。
自2016年举行首届比赛以来,海陵岛马拉松颇受广大跑友和游客的喜爱,也成为海陵试验区做好“滨海旅游+海丝文化+体育赛事”大文章的重要载体。赛事期间,海陵岛开展了马拉松嘉年华系列活动,将大角湾、广东海丝博物馆等海陵岛重点景区免费对选手开放,把赛事活动办成体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大众体育盛会,向世界展现了海陵岛的独特魅力、国际化程度,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立足优质的旅游资源,海陵试验区结合“百千万工程”,以新发展理念培养旅游新业态,做强旅游主导产业,推动省级、国家级重要赛事在海陵岛落地,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国际旅游岛。
探索旅游保护与开发双赢局面。以生态优先,海陵试验区突出“全域”理念,精心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涵盖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谷寮艺术度假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牛塘山文化览胜景区等景点,并推出山海风光度假游、海丝疍家研学游、乡村渔歌休闲游等一批阳江市精品旅游线路,让旅客感受海陵辽阔的海域、旖旎的风光。
打造本土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业态。以谷寮民宿集群为统领,海陵试验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岛内特色民宿向集群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开展谷寮村传统文化潮玩市集、2023年“相约谷寮”广东大幅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围绕“农业生态休闲滨海游”主题,推动麻礼村利用现有的田园风光、滨海景观,溪流、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建成山海经文化大观园滨海休闲度假村,创新举办首届萝卜文化节,助力乡村振兴。
以顶级赛事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海陵试验区相继举办了2023阳江市青少年帆船帆板锦标赛、2023年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阳江海陵岛马拉松赛、阳江国际风筝邀请赛等,以赛事活动助推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海陵良好的人文环境、城市形象和市民风尚。
做强特色产业
“产业强”带动“县域强”,“百千万工程”里,藏着致富密码,藏着发展良机。
近日,记者来到海陵岛勤搏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低温厂房,看到身着防尘服的工人们正在各个加工环节紧张地忙碌着。流水线上,一批批去皮后的珍珠马蹄经过机器清洗、人工挑拣和去杂,筛选出大小一致的产品,再通过全自动包装设备,制成重量不同的真空包装成品,运往珠三角地区销售,每天出厂的珍珠马蹄最多可达5000公斤。
延伸产业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
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海陵试验区积极培育优势农业,探索“一村一品”发展之路,推动珍珠马蹄、无核荔枝等优势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做活“三产融合”。
鼓励技术攻关,发展特色农业。海陵试验区鼓励扶持种植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进珍珠马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使珍珠马蹄产业从零散耕种转化为全程标准化种植、采收,机械化加工、转运,全链条“升级”开拓产业新业态。海陵试验区无核荔枝基地种植面积约500亩,通过精细化管理、分级售卖,打造高端品牌,实现了高质量规模生产。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海陵试验区以沙村、谷寮村、平兰村、山底古村、头元古村、草王山村、白蒲古村等村为主要载体,打造一批知名乡村旅游企业和旅游特色村。那拿村以特色产业、文化为主线,引进农业文旅示范基地,完成900亩撂荒地复耕工作,打造油菜花基地观光旅游产业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向高质量、精细化转型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丹济村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乡村振兴作用,组织与村民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书》,大胆创新探索“小户”变“大户”、“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的股份制改革,使村中2000多亩“沉睡资源”变“致富活水”。新盐村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引进种植项目和种植团队,成功利用撂荒地种植水果玉米,亩产3000斤,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海陵试验区加快闸坡世界级渔港项目建设,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和深海底播养殖。截至目前,深水网箱养殖数量发展到140口,深海底播养殖企业增加到14家,总面积达927公顷。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3.85万吨,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产值增长0.6%;海洋捕捞产量3.61万吨,产值12.08亿元,同比增长4.3%。
优化发展环境
今年9月,作为海陵试验区“百千万工程”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约8亿元的广东正然中草药基地项目落户闸坡镇麻礼村,规划种植3400多种中药材,建设成一体化中药产业示范园基地。
“项目建成后,将采取‘企业+科研院所+农户’模式运营,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广东正然中草药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黎阳新表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海陵试验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引资,区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招商,先后前往河南、上海、江苏苏州等地进行招商考察,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共洽谈项目4个,总投资3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招商任务。
拓宽服务渠道,优化营商环境。海陵试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半天办结和申请人“就近办理”。创新实行“阳光帮代办”,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登记业务实行全程“一人办结制”,个体工商户办照最快10分钟拿证,企业设立登记当场发照。构建市、区、镇、村(社区)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自助办理实行24小时不打烊。2023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390户,同比增长62.19%。
建设美丽圩镇,提升“颜值内涵”。海陵试验区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完成房前屋后、街巷、农贸市场等乱堆放清理工作,对车辆乱停放、乱摆卖、占道经营等进行整治。深入推进“旅游经营环境大整治”行动,创造和美安全、洁净有序的海岛环境。对照“七个一”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景区化改造,打造美丽圩镇示范样板,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完善基础设施,重塑人居环境。海陵试验区加快交通路网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旅游“导视系统”,构建“快进、快出、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海岛交通承载能力。加快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新星、南兴、北环、东风、白圩等五个社区纳入改造项目范围,重点对供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增设景观标识等。推进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全力整治区镇及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使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变“亮点”。
打造“诚信海陵”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亮丽的生态环境,更要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人人参与诚信建设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让诚信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筑牢诚信之基,擦亮城市底色。
11月28日,海陵试验区“诚信海陵”整治、自治、共治大行动动员会召开,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打造诚信海陵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持续优化提升旅游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这也是海陵试验区贯彻落实《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诚信海陵”整治、自治、共治大行动工作方案》的重要举措。
针对旅游市场突出问题,海陵试验区“重拳”出击,开展打击非法拉客宰客违法行为综合整治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的店铺,并对多家店铺进行了顶格(从重)处罚,6家店铺合计被罚款34.16万元,加大“诚信海陵”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在政府主导方面,推行“裸秤”计量,加强明码标价监管,做好常态化巡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完善重点商圈及沿街商铺基础信息,实施诚信经营分级分类监管,科学运用诚信经营等级评定结果创建示范街区,打造经营诚信体系。将各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公共信用信息推送市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构建信用体系,促进信用和网格信息“双融合”。
在行业协会自治方面,主管部门和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协会与会员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市场监管部门制定《承诺书》,组织全体商家签订《承诺书》压实商户主体责任,提高自律经营理念。发挥行业作用,通过组织制定和推行行业自律公约,对全区酒店、宾馆、民宿等房价出台指导价格,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设置公秤等举措,不断提升海陵岛旅游的吸引力。
在社会共治方面,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开展正面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专项行动整治内容、工作措施与进展情况。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作用,通过“举报有奖”“随手拍”等方式,鼓励社会公众提供各类不诚信经营线索,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 一线亮点
丹济村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蝶变”
“小户”变“大户” “小田”变“大田”
村民变“股东”
闸坡镇丹济村积极整合撂荒地,通过探索“小户”变“大户”、“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制改革发展路径,使2000多亩“沉睡资源”变“致富活水”,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近日,记者在丹济村的毛豆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毛豆绿意盎然。受到村民外出务工、人口老龄化,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以及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丹济村的大片土地曾撂荒过一段时间。丹济村党总支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实地调研后,决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模式,整合全村941户村民的土地,流转发包至社会企业经营,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丹济村全村同意入股的村民有911户,同意入股面积2644亩,村经济联社按照“1亩1股”的量化标准,把股份量化到户,按农户实际入股进行分红,实现了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70万元左右的好成效。
“我们将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的谋划,做实‘百千万工程’,与‘一村一品’农文旅相结合,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最美丹济’。”丹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永新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