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寒气袭人。而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港口工业园仍旧车水马龙,一片火热。鳞次栉比的厂房拔地而起,19个总投资约298亿元的在建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已投产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处处出呈现出生机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传统工业到千亿集群,这里迎来了经济能级显著提升;从昔日旧城到美丽镇村,这里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埋头苦干到高精尖特,这里的创新转变令人欣喜。行走在镇村街道,企业的认可和百姓的笑容,是对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最佳注脚。
今年以来,该区围绕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创新,越来越多契合当地实际的项目接连落地,一系列顺应民声的政策陆续施行…… “百千万工程”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数读
●在建产业项目19个,总投资约298亿元,其中超10亿元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约271亿元。
● 2023年竣工、投产项目共有14个,总投资约68亿元,达产年产值约296亿元。
● 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就近产业园区企业务工,当前港口、福冈、平东3个工业园中,本地村居民职工2469人。
● 完成136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了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
● 完善18公里“富美高新”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配套设施,完成67.8公里巷路硬底化建设,实现全区村内干路、支路硬底化覆盖率100%。
以产兴城
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强县域,根本在于强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聚焦和发力制造业当家,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方面,着力提升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促进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做优做强。另一方面,推动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做大总量、激发增量,走协调集聚、价值链延伸的创新发展道路。
746米长的生产线有序运转,4万余平方米的车间内鲜见工人身影,放眼望去,各式智能化设备灵活运转,行车在空中往来穿梭……这是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车间的生产场面。
“我们正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全力以赴打好年底收官战。”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才使公司在产值、效率、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提升,今年项目产值突破100亿元。
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是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翼。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广青科技、广青压延、甬金金属和宏旺实业4家先进材料重点企业保持增长态势。同时,产业集群的“磁石效应”不断凸显,与其关联的产业纷纷落户,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价值链不断延伸。
目前,阳江合金材料已迈入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成为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拥有200万吨高端不锈钢、90万吨球墨铸铁、300万吨建筑用材产能,从基础原料到金属制品,产业发展已极具规模。
港口工业园的另一边,广东蓝水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厂房林立,百米高的巨型龙门吊分外吸睛,工人们正热火朝天进行一期投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项目投产后将填补阳江风电装备制造重工领域的空白。”现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实现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接下来将加大投入力度,助力我市推进风电装备本土化制造,为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贡献力量。
聚焦提升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引进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超过90%的上下游资源。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材叶片等30多家风电行业龙头制造企业接连落户,涵盖风电整机、叶片、电机、铸造锻件、塔筒、海底电缆等关键部件,已形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产业制造基地。今年前三季度,该区预计全区风电产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2%。
项目要进展快,更要结构“优”、工作“实”。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梁崇边根据产业图谱,亲自带队上门精准招商,今年共拜访企业48家。
“我们重点面向的是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入园发展。”梁崇边介绍,该区实行精准招商,“强链、延链、补链”是招商的重点。在招商过程中,瞄准与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缺什么就补什么,以真心招引、真情服务吸引头部企业和关键企业落户,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此外,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规划建设绿能产业示范园,“勇闯”新能源、新型储能等新赛道,目前新引进的阳江市交投倬粤锌离子电池项目、绿华新能源项目正加快建设,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增长后劲。
以工促农
激活城镇快速发展“潜能”
镇(街道)不仅是连接县城与农村的关键,也是“百千万工程”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加速城镇建设拉动农村发展。强化平冈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打造平冈商圈,统筹推进城镇品质塑造、城镇形象彰显、城镇管理优化,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吸纳力和辐射力,使得农村地区能够更全面地接受城市能量辐射。
“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了,买菜舒心、放心。”常去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第二市场买菜的市民有这样的体会。环境更卫生,菜品样式多,农残检测更专业快捷……今年,该市场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验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市场实现了“颜值+内涵”双提升。
为进一步实施基础设施“强基提质”工程,该区按照“七个一”美丽圩镇标准打造美丽平冈,今年以来,完成新基业示范主街建设,进行平冈第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投入295万元完成对平冈第二市场摊(台)位重新布局,搭建临时停车场、更换电线等内容的升级改造,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骨干交通网向乡镇覆盖,推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提质升级。
充分发挥好乡镇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百千万工程”才能实现从县城到农村的同频共振。
古榕树风貌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城镇污水设施管网覆盖率不断提升、建设元头村护栏工程……该区把加强圩镇建筑风貌管控当作攻坚行动来执行,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人居环境“美化绿化”工程落地见效。
目前,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136条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了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全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16%;完善18公里“富美高新”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配套设施,进一步美化绿化乡村风貌,完成67.8公里巷路硬底化建设,实现全区村内干路、支路硬底化覆盖率100%,为人居环境提升的奠定坚实基础。
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城镇提能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区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把产业园区建设成区域内创业就业的综合平台,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就近工业园区企业务工,解决劳动力就业难、项目用工难问题。当前港口、福冈、平东3个工业园职工合计17365人,其中本地村居民职工2469人。引导部分村利用产业园区的腹地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目前大魁村、石柱村等园区周边村为企业提供出租房服务,群众增加年收入约400万元,有效解决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难、项目用工难问题。
“今年8月,我们与阳江一中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集团化办学。”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加大力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镇村倾斜,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镇村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促成了平冈镇中心幼儿园与阳江市第一幼儿园、大魁小学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同时,积极建设漠南中学综合楼、平冈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楼,启动大魁小学附属幼儿园项目建设,让“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
以城带乡
提振乡村可持续振兴“后劲”
地还是那块地,但如今已收成满满、不再丢荒;村民还是那群村民,却在家门口有了新工作新收入……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持续发力推进乡村建设,围绕乡村产业“强”、乡村建设“好”、乡村治理“优”三大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该区坚持深耕农业,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抓好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稳产保供。前三季度,该区农业产值为8069.78万元,同比增长10%。
优化调整种植品种结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打造3200亩平冈油香大米连片种植示范点,不断擦亮平冈油香大米品牌。引导广大农户引进珍珠马蹄进行种植,加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目前种植面积约4500亩。深入实施“良田”工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1140万元对平冈镇(那棉、麻梨、松中)3800亩农田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完工在即。巩固撂荒地整治复耕3187.54亩,复种其他粮食作物面积1011.32亩。
“村道越来越好走,广场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齐全。”站在家门口的圩仔自然村文化广场上,平冈镇石庙村村民关姨感慨地说。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全力推进18公里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着力提升沿途6个行政村的村庄“颜值”,让农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程。该区坚持优中选优,结合乡村特色,重点围绕和美乡貌、和美乡风、和美乡治,推动周村、石庙、良朝、沙头垅、大魁、石柱6个行政村成为首批“百千万工程”示范村。
追求美好生活的“乡村故事”,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比比皆是。
该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抓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完成5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程,全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5.16%。投入500多个垃圾桶、设置173个垃圾收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 100%。加强古树名木、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进村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
乡村发展得好不好,基层党组织是关键。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选优派强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在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实行村(社区)“两委” 干部区级备案管理。按照“一人一档”的工作要求,对全区198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全员建档,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村(社区)“两委”干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水平,推动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提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及时发现、推动解决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构建四级党建网格,实行“多网融合”。目前,已建成网格730个,网格员1200多名。推动资源下沉,共有21 家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446名在职党员到平冈圩社区报到,开展“民情家访”“微心愿”等活动,为社区困难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党组织建设网格化、党员联系网络化,服务群众网格化”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产城融合、乡村和美。如今的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从县区到乡村,从项目车间到田间地头,干群协力谋发展的氛围扑面而来,呈现出一派县城宜居、乡村美丽的靓丽图景。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正以“强县、促镇、兴村、富民”之力,为我市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目标注入强劲新动能。
一线亮点
平冈镇打造城乡养老“舒适圈”
“开饭啦!”在阳江滨海新区(高新区)平冈镇大魁村那达洋自然村,工作人员端上了香喷喷的午餐,荤素搭配,菜量适中。伴随着阵阵饭菜香,食堂内老人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对于留守、独居、孤寡老人来说,吃饭问题关系到居家养老幸福指数。那达洋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为破解村里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村民小组办起了暖心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一日三餐“热乎饭”,托起老人的“幸福餐盘”。
暖心食堂是阳江滨海新区(高新区)平冈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健全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生动体现。该区重点培育典型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平冈镇敬老院设施设备建设项目、平冈镇敬老院消防改造项目等,保障城乡老人安享晚年。
如今,周村村与石庙村打造为连线连片示范片,成为了平冈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还获得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约上三五好友,择一处惬意之所,散步、聊天、锻炼、娱乐,饿了有可口的饭菜,困了有温暖的房间,病了有人送医送药……这样的养老生活,在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正逐步成为现实。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