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圣女果种植的好时节。这段时间,在阳西县儒洞镇寿场村的一大片圣女果园里,一个忙碌的身影正在用绑枝机绑圣女果枝,动作娴熟得像个老手,但探出来头的却是个年轻人。他叫陈龙舟,一个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像多数同龄人一样到大城市工作,而是来到乡村扎根田间地头,选择了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承包了300多亩田地种植荔枝、圣女果、龙眼等水果。
回乡务农创业
“书生”变“黑脸汉”
陈龙舟是茂名电白人,但从小在儒洞生活,嘴里说着一口正宗的“海话”,他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儒洞人。父辈们已在儒洞镇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干农活对他而言再熟悉不过。
2016年,陈龙舟大学毕业,身边的同学大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陈龙舟却选择回乡当会计。同学都劝他,大城市机会多、见识广,回家一眼望去都是农田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可是陈龙舟坚定地选择回家乡“试试水”。
在农业公司当了一年的会计,陈龙舟接触了很多与农业有关的知识。偶然一次机会,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前往公司授课,带来了当时很火的网红水果“阳光玫瑰”的种植技巧。“原来农业也需要技术,是一门大学问。”陈龙舟说,这节课打开了他对农业的新认知。
2017年,他决定转行做农民,“阳光玫瑰”就是他从事农业的第一块“试验田”。那段时间,陈龙舟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原本白净的皮肤晒得发红发烫,甚至是掉皮。“皮肤变黑是干农活的标志。”陈龙舟说,因为晒黑了,他走在街上同学都认不出来了。
勤于学习成为当地“土专家”
以前坐办公室算算账,如今戴着草帽捉虫施肥满山跑。陈龙舟发现“种地”并没有想象中简单,甚至复杂得多,不是单靠勤奋就可以,还要有技术。“每一种农作物都有不同的习性,而且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栽种、灌溉、施肥、打药、拉穗、挂果等每个环节都要把控好时间。”陈龙舟说。
为能够尽快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做好精细化管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果园里,与农作物打交道,并虚心跟随老一辈的果农认真学习。“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辛苦,农作物生长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不能疏忽,需要耗费精力悉心照料,但是慢慢就习惯了。”陈龙舟说,管理农作物就像是养育孩子一样,当你含辛茹苦把它养大,看到其结果时,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种植方面的新技术,陈龙舟抓住大大小小的机会进行学习,不仅积极参与大学举办的培训,还不断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学习种植的知识。在陈龙舟的社交软件中,他关注最多的资讯就是农业。
借助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班,陈龙舟结识了很多有经验的“田秀才”,掌握了现代果蔬种植技术,并跟随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加之自身不断探索钻研,大胆尝试,从种荔枝、龙眼到圣女果、毛豆,从管理到销售,他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因表现出色,陈龙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等荣誉。
解决周边40余名村民就业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农人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陈龙舟瞄准目标,靠自己的能力不仅买了车还在县里买了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种田有什么出路?钱又少又辛苦!”陈龙舟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人对他说这话,但他很庆幸选择了回乡创业,他认为自己搭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陈龙舟表示,荔枝种植是儒洞的特色农业,当地培育出很多远近闻名的品种,他也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荔枝,行情好时一年的收入大概有50万。除此之外,圣女果、龙眼等农产品也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龙舟始终没忘记情系乡村心向民的初心,将自己所学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带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同时,由于圣女果、荔枝等在收果、打包、装车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工人,陈龙舟还因此解决了周边4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几年下来,我告别了‘社恐’,收获了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让我有了坚定走下去的底气。”陈龙舟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