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首艘载重逾5000吨大型钢船启航
70后造船人姚堤传承技艺,促成“阳江产”钢船出口第一单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许倩 时间:2023-11-02 10:1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565864.jpg

  据《阳江县志》记载:唐代,恩州(阳江)已能建造较大的运输船和渔船;明代开始,阳江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造船中心之一,船舶建造技术较为发达,能制造远洋运输船舶和深海捕捞渔船。

  2023年10月29日,由阳江本土船厂建造的载重5500吨的270尺甲板运输船——“美人鱼”号,自阳东区雅韶镇北津港启航发往印尼。这是阳江建市以来生产的首艘载重级别逾5000吨的大型钢船,也标志着我市在钢船出口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开始迈向国际化市场。“美人鱼”号,就出自“船三代”姚堤的造船厂。

  三代造船

  亲历“木改钢”浪潮

  姚堤老家在阳西县溪头镇,依托溪头港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他最早在溪头经营造船厂。

  “我的爷爷、爸爸都曾经是溪头船厂的技术工人,早期造木质渔船为主,到我这一代才开始造钢制渔船。”姚堤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集体船厂改制,一些工人选择下海创业。1988年10月,其父亲创办阳西县溪头木业船厂。

  1996年,做了几年车间学徒工的姚堤决定子承父业进入船厂,不曾想,20来岁的年轻小伙一干就是20多年。“这些年,亲眼见证了木质渔船的淘汰和钢船的兴起。”2003年,姚堤在船厂做完最后一批木质渔船后,开始逐渐投入钢制渔船制作。他说,从造船角度来看,“木改钢”浪潮兴起的原因一是木质原材料难买,二是木质渔船抗风浪能力差。

  2010年后,江城和东平港、沙扒港、闸坡港、溪头港的船厂全面转产铁壳船、玻璃钢船。姚堤说,阳江地区生产的船舶类型用途也趋于更广泛,包括深远海捕捞、运输、作业、旅游,且适航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规模第一

  可造万吨载重钢船

  由于建造钢船需要“吃水深”的海域环境,姚堤辗转中山、珠海、江门等地考察,寻找不易受台风影响、有遮蔽的沿海空地,最终于2015年选择落户雅韶,沿北津港岸边,兴办阳江市海威顺造船有限公司(下称“海威顺公司”)。

  海威顺公司位于雅韶镇津浦村下海屋自然村南边,主航道水深9米,距出海口约3公里。自2016年5月投产以来,姚堤带领一批熟练技术工人,建造过几十艘渔船、供油船、客渡船等船型。

  “阳江造船厂数量大概有十几家,目前我们是全市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姚堤介绍,他们公司现有加工车间一跨,船台两座,浮船坞一艘,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还购置了等离子切割机、数控机床、油压机、滚板机等修造船设备,现可建造载重量约1万吨的钢船,同时可维修各类船舶。


  顺应时势

  走出国门 迈向深蓝

  “造船说到底属于重工业,而且业务不算稳定,这一行很辛苦,特别是需要在室外作业,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所以慢慢地,就越来越少年轻人肯干这行。”姚堤说,目前阳江造船业的人才“青黄不接”,鲜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和钻研造船技术,他们公司在承接修造船业务时,也经常需要聘请本地或外地的“资深临时工”。

  2020年以来,姚堤决定拓展国外市场客户。于是,他找到珠三角合作伙伴牵线搭桥,拿下印尼矿商在广东造甲板运输船的第一单,历经半年施工,最终造出阳江生产的首艘出口钢船。顺利交付“美人鱼”号后,姚堤最近紧锣密鼓赶往外地的各大投标会,争取拿到更多“出口单”,打响阳江造船品牌。

  利用海洋资源丰富、港口资源优良的地势,阳东区正大力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业。今年上半年,姚堤带领技术团队,为阳江海上风电场建造了海威顺公司生产的首个升降式防台风深海养殖网箱。为响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需要,姚堤还计划新建一艘举力8000吨的浮船坞,大大提升公司的修造船能力。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