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秋分日,也是我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阳东广袤的田野乡村,瓜果飘香、鱼虾满筐。金黄的百香果、碧绿的菜地,蔚蓝大海中捕捞起的一网网海鲜,一排排支架上挂满色泽红艳的腊肉……这缤纷色彩,便是丰收的颜色,亦是对每一滴汗水的回报。
当天,阳江市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阳东分会场活动在大沟镇举办。这一天,人们在生机盎然的乡村中快乐奔跑,为日益美丽宜居的村镇而喜悦;这一天,人们载歌载舞,礼赞丰收、致敬农民;这一天,人们以丰收的粮食检验乡村振兴的成果,为“三农”工作的佳绩欢欣鼓舞。
回望过去的一年,阳东的乡村产业越做越大,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如今,阳东各乡村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升级,“环境美”“生活美”二者兼具,产业兴旺、乡村美丽,广袤的田野上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广大农民兄弟共享“强农惠农富农”的丰收果实。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当天上午9时许,活动在“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彩虹跑中拉开欢庆丰收的序幕,来自全区各镇及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的800多名运动员身穿红黄蓝三色衬衫,从三丫飞渔雕像一路跑到寿长村文化广场。沿途沥青路面崭新平整,一片片蚝排、具有大沟特色的对虾养殖片区、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给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跑完全程,印象最深刻的是镶嵌在公路围栏上的蚝壳工艺品,突出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很适合旅游拍照。”来自东城镇的运动员陈胜立告诉记者,大沟镇建设“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后,美丽的乡村面貌令他耳目一新。他说,良好的交通、广场等硬件设施和生机勃勃的产业,将为当地村民生活带来越来越舒适、富足的生活。
据悉,大沟镇“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长约21公里,贯通众富水产养殖合作社、徐赤养殖片区、三丫围闸观光、寿长村寿长蚝养殖片区、通威渔光一体化产业园等农旅地标,覆盖2.1万亩滨海渔业养殖产业区及1万亩种植片区,串联大沟古圩、海丆城遗址、华洞文笔塔等一批文化遗址,将示范带周边的自然生态、古朴村庄、农文旅景点串珠成链,呈现出优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大沟镇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项目,建设大沟渔光产业大道、推进镇区道路黑化及绿化等,着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带的建成,打造出一条集农产品运输、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渔光产业大道,对连通大沟镇水产养殖产业、带动该镇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阳东区南部、中部、北部不同的资源特色、地理环境和产业现状,2022年至2025年,阳东将建设“三横两纵”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工程,同步建设美丽圩镇和示范村。其中南部“山海渔韵 人文之里”示范带含三条示范带建设,起于雅韶镇雅韶村,途经雅韶、大沟、东平三镇,终于东平镇大澳村,全长约44公里。目前,大沟镇“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完工;东平镇“山海渔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总工程量约66.2%;雅韶镇“漆彩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完成总工程量约40%。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做大乡村经济堆头
大八镇的益智系列产品,合山镇的“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北惯镇的牛大力系列产品,雅韶镇的糕点,大沟镇的锦栗薯……在农特产品展销区,蕴含乡土气息的土特产悉数亮相,吸引众多群众品尝和购买。
“合山镇是百香果种植大镇,全镇种植面积近1500亩。百香果是合山的名片,也是群众致富的产业。”合山镇副镇长吴仁彬介绍,百香果亩产超过1500公斤,收购价按个头卖,平均为每公斤24元,亩产值超过3万元,且近几年销售都很旺,农户真真切切尝到了种植百香果的甜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阳东区整合资金2400万元,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扶持了24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涉及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等三大产业,涵盖丝苗米、水果、蔬菜、南药、花卉、禽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品,目前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省级专业镇7个、省级专业村26个。
“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有助于打响产业品牌知名度,用特色农产品品牌小产业做出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阳东牛大力、东平莲藕、大沟寿长蚝等9个本地特色产品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7个产品入选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此外,大八益智等还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东双肩玉荷包荔枝、阳东牛大力也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展销区现场,益智凉果、牛大力酒、花茶及糕点、冻干菠萝蜜脆条等加工农产品琳琅满目,吸人眼球。近年来,阳东区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帮助大量农户解决了销售难题,也促进了主导产业上层次、提效益。
阳东区种植牛大力面积达2.4万亩,亩产值7万元左右,未来几年总产值将超过32亿元。“牛大力具有壮筋骨、解热毒等功效。阳东常年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阳东牛大力‘皮黄、质粉、薯大、有效成分高’的独特品质。”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阳江牛大力协会秘书长林进杰介绍,公司种植示范基地超3000亩,在发展牛大力种植业的同时,公司还开发出牛大力冻干片、新鲜牛大力、牛大力花茶、牛大力酒、牛大力糕点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把一些荒废的山地、闲置的果园充分利用,重新复绿种植牛大力,辐射带动当地1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林进杰介绍,牛大力种植和生产加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务工就业机会,近年来,累计带动农村就业人数达5000人,人均年增收超1.8万元,种南药真正让群众生活驶入致富“快车道”。
二产延伸,产业提效。截至目前,阳东区累计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描绘乡村好“丰”景
“如今个阳东,确实系无同。农业大丰收,还有好多漠阳靓口味……”舞台上,阳江白榄《丰收时节说阳东》、开场舞《我在茶乡等你来》、女声独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舞表演接连不断。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喜庆、丰收的气氛,歌舞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数据显示,2023年,阳东区冬种春收粮食产量明显增长,春收粮食作物面积2.62 万亩,同比增长5.2%,产量0.76万吨,同比增长4.2%。春播夏收粮食稳中有增,夏收完成粮食作物 16.63万亩,同比增长0.1%,产量6万吨,同比增长1.2%。畜牧业方面,今年1至8月,阳东区生猪饲养量140.22万头,同比增长1.04%,生猪产能稳定;2022年实现腊味销售80万斤,销售额4300万元,同比2021年增长近25%。海洋渔业方面,2022年,阳东区渔业产值48.1078亿元,同比增长0.2%,海洋渔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阳东区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宣传引导、任务落实、农资保障、技术指导、资金补贴等工作,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阳东区积极利用省市级财政资金,创造条件把具备条件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如红丰镇潮观村300亩撂荒耕地利用市级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基地设施改造和提升,通过建设机耕路、灌排渠、“小田并大田”等措施提升撂荒耕地的耕作条件;做好撂荒耕地的流转服务工作,如红丰镇引导旋州村把200多亩撂荒耕地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耕种;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如大八镇周亨村委会通过“田保姆”托管的形式,把该村委会的400亩撂荒地托管给阳东区裕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耕种,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增加村民收入。
强化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目前,阳东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蔬菜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设完成,丝苗米、牛大力和荔枝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全面动工建设;2022年度大沟镇对虾产业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已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批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东平中心渔港升级改造工程已开展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总投资5400万元的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动工建设;投资6903万元支持动员26家主体单位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以提升阳东区规模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率和处理水平;投资6.8亿元的楼房式生态健康养猪项目,预计今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今年,阳东晚造粮食生产开展顺利,目前全区夏种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63万亩,晚稻占20.37万亩,番薯占0.36万亩,玉米占0.22万亩,大豆占0.59万亩,其他粮食作物占0.09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46万亩,花生占2.25万亩,蔬菜占4.75万亩,其他作物占0.46万亩。“下一步,将指导各镇加强田间管理,切实抓好农作物生育期肥水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有种有收,确保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阳东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