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插秧机在水田间忙碌穿梭,秧苗被迅速插入稻田;一个个拳头大小的菠萝蜜吮吸着春日甘露,挂满枝头;一棵棵新种下的澳洲坚果树苗,在明媚的春光中肆意生长……近日,记者走进阳东区红丰镇,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富美乡村画卷在眼前铺展延伸。
红丰镇委书记谭洛介绍,近年来,红丰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镇情,精准发力,目前,全镇商贸业繁荣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齐头并进
连绵细雨润无声,正是春耕好时节。近日,记者在红丰镇潮观村的漠阳香生态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看到,一盘盘绿油油的丝苗米秧苗通过传送带的运输,被工人搬上货车,准备运往周边的农田进行机械化插秧。
“一粒米养活了一个产业。”谭洛介绍,潮观村的“漠阳香”水稻是省级“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项目,目前,全镇丝苗米种植面积约20000亩。近年来,红丰镇以漠阳香农业发展公司为牵引,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商超”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水稻种植实现育秧、插秧、田管、收割、烘干等“全链条”机械化。“今年,我们计划打造‘漠阳香’大米加工产业园,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擦亮本土优质丝苗米品牌。”谭洛说。
“红丰镇是阳东区内菠萝蜜种植大镇。”谭洛介绍,全镇菠萝蜜的种植面积6300多亩,其中,位于麻汕村的汇新嘉菠蜜种植基地是全镇单体规模最大的菠萝蜜种植园区。近年来,该公司不断拓宽菠萝蜜销路,收益持续增加。接下来,该镇将以企业引领产业集聚的模式,打造麻汕村菠萝蜜市级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菠萝蜜农业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谭洛说,红丰镇积极打造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菠萝蜜为主,火龙果、香蕉、丝苗米、澳洲坚果等产业齐头并进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以产业兴旺激发乡村振兴原动力。
“党建+”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现在到村口就能买到化肥,不用再跑到镇上去买,太方便了。”去年,珍珠村利用本村500平方米的闲置用地,建设农产品仓库,在今年1月出租给一家农资商铺,不仅方便了村里的农户采购农资产品,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4万元。
谭洛介绍,红丰村、塘角村、珍珠村是阳东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试点村。去年以来,红丰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级服务经济、物业经济和种植经济。目前,塘角村和珍珠村的农产品仓库已经投入使用,红丰村成立的环保工程公司和快递超市,承接镇区保洁业务和菜鸟驿站快递暂存服务,2022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
据了解,去年红丰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的做法,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帮扶典型案例,今年,该镇继续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因地制宜盘活塘围村6万平方米集体留用地,以多村土地入股开发的模式,为红丰镇近郊工贸产业发展搭建加工城、批发市场和物流城,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
深挖潜力打造
“田园风情小镇”
早上看日出,白天尝烧烤、坚果、树葡萄,晚上观星海……近日,位于红五月农场的粤西林果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的文旅项目“太空舱”精品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注意。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立足打造“产学研用创”五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娱乐+休闲+住宿+服务”的多形式组合,建设“太空舱”民宿、露营基地、游客集散服务中心、5G智慧林业示范区、特色经济林种植资源区等内容丰富的文旅项目,带动地方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
麻汕古墟位于漠阳江下游东岸,有650余年历史。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古香古色的漠阳江畔古墟正焕发生机。据了解,红丰镇围绕古墟独特的民俗文化、望江楼文化、古码头文化、航运文化、农耕文化、疍家风情等,投入近300万元进行一期改造建设,预计6月完工。
“红丰镇距离市区约半小时车程,交通优势明显,适合打造成近郊的‘田园风情小镇’。” 谭洛告诉记者,红丰镇深挖地方优质旅游资源,计划把新塘大草原、麻汕古墟、岗表千年水松公园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了乡村振兴风貌示范带建设规划。目前,新塘大草原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已完成,麻汕古墟文旅综合体开发项目正稳步推进,千年水松公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预计风貌示范带建成后,将成为推动红丰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