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残疾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阳东区各级残联组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做残疾人士的坚强后盾,特别在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下狠下功夫,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明显成绩:全区共培训各类残疾人771人,新增残疾人就业365人,残疾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积极参与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涌现了不少创业传奇人物,成就了残疾人的人生梦想。
钟通计:无师自通研发环保设备
在东城镇工业区开设硕通环保设备厂的钟通计是名70后,双下肢残疾,平时走路要靠轮椅。但是,他身残志不残,只有小学文凭的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学会了电脑,租了4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创业,还请了4个工人,成了远近闻名的创业能手。
钟通计的妻子说,钟通计为人善良,思想比较独立,经常一个人躲在屋里钻研电脑、机械模具设计,一学就是小半天,“现在,电脑方面的知识他比好多人都精通,有的客户说虽然自己读过大学,但在3D建模等方面的知识都不如他。”钟通计的妻子说。
2019年,钟通计在和客户做五金模具售后服务时,得知阳江不少五金厂都备受抛光灰尘污染的困扰,爱动脑好钻研的他就萌生了研发一台自动收集抛光废弃物的机器的念头。
说干就干,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改进,钟通计终于成功了。“我发明的这台机器符合阳江工人的使用习惯,帮助五金厂解决了他们一直烦恼的抛光污染难题,很受客户欢迎。”
经过客户的口口相传,钟通计的环保设备越卖越好,至今为止已经卖出了300多台。他说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号,接下来要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努力把工厂运营好,让他发明的抛光环保设备实现量产,为阳江的五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冯计编:诚实守信获评“中国好人”
今年刚好40岁的冯计编,是阳东区大沟镇庐山村东村自然村人。冯计编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双下肢严重萎缩,不能正常走路。冯计编的父母带着他辗转多地求医,花光了所有积蓄,却没能改变他身体的缺陷。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冯计编虽然心生羡慕,但并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发愤图强,找来姐姐的书自学。
然而,命运并没有停止对冯计编的打击。20岁那年,他的父亲被诊断患有肝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冯计编先后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元。当时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够还清这些债,但冯计编说,无论如何,将来都会如数归还。
巨额的医药费花出去了,但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如何还清债务,兑现自己的承诺,从借钱开始便一直是冯计编心里的结。于是,他一边开三轮车拉客,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摩托车维修,靠技术赚钱。他发挥小时候读书学字的坚韧意志,努力钻研,不耻下问,请教同行。2011年,在外面的汽车维修店打工的二姐夫,在冯计编的再三请求下,决定回到大沟镇与他一起开维修店。由于技术过硬、收费合理,大家都愿意帮衬他们的生意。
2015年,在自己的努力和两个姐姐的经济支持下,20多万元的债务终于还清了,前后用了13年。冯计编说:“做人,就要诚实守信。”
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奋发进取,通过诚实劳动践行“诚信”二字,2019年9月,冯计编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经广大网民推荐评议,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
邓业项:精心培育盆景远销江沪浙
初冬,早晚天气很凉。但是无论刮风下雨,邓业项每天都要定时巡逻一遍自己在合山镇盆景园开的育苗场,观察黑骨茶和金豆树苗的生长情况。
邓业项是阳东区那龙镇那山村春花自然村人,虽然肢体四级残疾,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主创业的梦想。“现在像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都在奋斗,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拼搏,虽然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但是我不会放弃,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从而让我实现自身价值。”邓业项说,“开春是嫁接育苗的旺季,到那时可能还要再请五六个帮手。”
时刻留意行业信息,比别人更先一步培育出优质树苗,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机会。现在,邓业项的盆景树苗远销长三角和珠三角,最多的一次卖出了8000多棵树苗。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邓业项在乡间奔富路上越走越自信。
郑耀堂:顺应潮流电商直播艺术盆景
见到郑耀堂的时候,他正在用手机给网友直播介绍自己的艺术盆景。1979年出生的郑耀堂,是阳东区北惯镇平地村大村自然村人,肢体二级残疾。郑耀堂虽然走路不方便,但是头脑却很灵活,而且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因为腿脚不方便,我不能和同龄小伙伴一样蹦蹦跳跳出去玩耍,所以我比较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画画。”看到郑耀堂的绘画天赋,在初中时父母还特意给他报名参加美术兴趣班。
“为了生活,我进厂做过流水线工人,也自己摆摊卖过水果。但是我后来在跟朋友学习玩盆景的时候,发现这项事业最适合我,既能赚钱养活自己,还能发挥自己会画画的艺术特长。”
现在,通过网络平台,郑耀堂的艺术盆景生意逐渐步入正轨。他种植的黑骨茶盆景卖到了中山、江门,不少客户还邀请他到外地去帮忙设计自己的家庭园林。“一枝一叶总关情。盆景,是一项时间的艺术。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每一棵植物都在努力生长。从这些盆栽的身上,我也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郑耀堂说。
陈梦娴:心中有梦夫妻档自食其力
“学会感恩,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这是陈梦娴和丈夫许远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93年8月,陈梦娴出生在阳东区大沟镇海头村永安自然村。但是这个新生命并没有给陈家带来希望和欢乐,因为她患有先天性眼疾。由于视力残疾,这名婴儿的成长之路相比健全人来说走得异常艰辛: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上学念书、学会自理,陈梦娴不知道摔过多少个跟头,但幸好,她没有自暴自弃。
苦难,是生命的磨刀石,历经磨炼的人会更有决心和勇气。遇到同为视力残疾的许远威,陈梦娴的生命仿佛见到了光。相知相爱的两人结为夫妻,先后参加了市、县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培训班。为了能尽早掌握按摩技能,陈梦娴吃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单是练习指法,就常把手指磨得通红肿胀,但这些没能动摇她的意志,反而促使她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断虚心请教和学习实践,她在同批学员中率先掌握了精湛的推拿按摩治疗技术,为她和丈夫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陈梦娴在阳东区租了一间门面,和丈夫开起了盲人按摩店。由于夫妻俩技艺精、态度好、服务优、收费低,夫妻俩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每天都有不少慕名前来的顾客。“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解除一些痛苦,自己也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现在,陈梦娴还生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夏子唐:深山“羊倌”欲带乡亲致富
一大早,阳东区新洲镇的夏子唐手拿长鞭,赶着一大群羊儿走出羊舍,去紫罗山山间吃草。一路上,羊儿欢快地“咩咩”叫,不时有两只调皮的羊跳起来顶角。肢体三级残疾的夏子唐却依然能灵活地在羊群中来回巡视,不时将一只只离群的羊儿赶进群,动作娴熟。
因天生腿脚残疾,今年52岁的夏子唐创业路上历尽坎坷。“我连走路都不稳,干农活也没有别人快,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妻子。最困难的时候,到过年了,我身上却只有50元。那时,我就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必须要发奋做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2011年春天,夏子唐决定回到大山里养羊。他向亲友借了6万元,和妻子开始建设羊圈。“没钱就自己到山上挖石头,所有水泥、木头都是我和妻子一点点扛上山的。”
第一次养羊,夏子唐买回了32头小羊。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夏子唐热爱学习的劲头丝毫不逊于他人。区里的畜牧培训,他一次都没有落下。遇上不懂的问题就认真向兽医请教,还自己买了养殖书籍认真研究,饲养、免疫、配种、怀孕、产羔……并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小羊最怕的就是被雨淋到感冒,为此我摸索出了一条秘方来给小羊预防感冒。紫罗山上草药特别多,我定期采挖组成配方,用它们煮水来喂羊,这样养出来的羊既活泼又健康。”
由于羊养得好,夏子唐的羊总是供不应求。销路好了,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2018年底,他的羊总数已达500多只,种类也在增加,有本地山羊、马头羊、黑山羊等品种,去年纯收入达到30万元。
然而夏子唐还不满足于此,他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他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免费培训周围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增强职业本领,发挥特殊人力资源优势,通过自主创业摆脱困境,共奔小康。这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脱贫奔康的重要途径。阳东残联积极倡导社会助残,通过促进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优秀残疾人创新创业项目的涌现,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更为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的阳东发展注入了一股残疾人的特有力量。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