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山海余韵 魅力东平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郑民 欧侦华 时间:2022-10-11 11:5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喜看稻菽千重浪,丰年喜色眉尖上。碧水银滩景致新,村美业兴人欢畅。

  阳东区东平镇是全国重点镇,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平镇深入统筹推进“能源大镇、渔业重镇、旅游强镇、宜居名镇、生态美镇”发展战略,推动全镇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十年征程,百花齐放,硕果累累——2021年,全镇工农(渔)总产值210.66亿元,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6.5倍。十年来,东平镇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先进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阳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十年里,党建工作一年比一年强,催人奋进

  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东平镇委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不断创新镇委党校教学方式方法,以“一月一思政”“送党课上渔船”“红色电影周”“党史故事分享会”“红色渔歌会”等载体深入学习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平落地生根。东平镇委党校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第一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事项。

  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平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冲锋在前,成立了26支党员志愿先锋队,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交出了令群众满意的答卷。东平镇卫生院被授予“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7人荣获“广东省优秀护士”“广东优秀基层医师”“阳江市最美抗疫医生”等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东平镇抓住镇村换届契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将一批敢于担当作为、年轻有活力的后备干部选进镇村领导班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干部人才保障。投入100万元建设以渔业发展为主线的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和允泊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办“广东技工”-低压电工技能培训和黑骨茶产业发展专场培训,培训了200人次,29人取得“低压电工证”,其中11人与阳江核电合作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合同,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效应,让群众在家门口培训并就业。

  党建共建拓展不断深化。东平镇委深化“机关·两新·农村”党组织三共建,并延伸至镇内各类型企业党组织,进一步拓展三共建工作。如允泊村党委充分利用毗邻阳江核电独特优势,成立全镇首家农村集体企业,通过承接阳江核电基地厂外道路清洁、绿化维护和村内人居环境整治等业务,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逾10万元。发挥共建单位优势,联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慰问活动和特色农产品推介工作等,如依托阳江居然之家家居建材销售平台,成功举办首期东平镇允泊村黑骨茶盆景展销会,进一步提高东平黑骨茶盆景产业的知名度,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十年里,产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快,令人自豪

  支柱能源产业不断激发新动力。东平镇作为能源大镇,阳江核电站6台机组相继投入商运且安全稳定运行,年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中广核南鹏岛海上风电和中节能海上风电两个项目共78台机组并网发电,中广核先进燃料研制中心、中广核研究院热室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提速推进。

  传统农渔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东平国家中心渔港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广东省阳江市东平中心渔港整治维护项目加快推进,海洋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和海产品加工产业链延长,以直播带货和对接网络销售平台等形式打通销路,乡村振兴海产品加工合作项目投资逾3600万元已签约落地。充分利用黑骨茶、莲藕、糯米糍荔枝、虾酱等独有产业资源,推动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量身打造集聚东平特色的地标农产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政策落实效果显著。

  特色文旅产业不断释放新潜力。挖掘文旅产业新潜力,持续推进大澳渔村创建国家级4A景区,升级改造珍珠湾和飞龙寺等景区景点,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镇旅游床位增至8000多个,餐饮服务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东平镇获得“广东省旅游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东平镇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同年,“渔家风情,浪漫小镇”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十年里,城乡面貌一年比一年新,引人瞩目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举全镇之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镇脱贫户361户736人,省定贫困村瓦北村均已脱贫出列,瓦北村还相继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广东省十大文明村”“广东省文明村镇”等,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城镇建设品质持续提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通过“三步曲七策略”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海镇,镇区道路升级改造、公共消防设施、东平大道交通灯及核电人行道改造绿道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四好农村路”12公里高标准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管网铺设范围不断扩大。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道路实现硬底化,10条行政村已全部集中供水。“国家级最美渔村”大澳渔村作为主体建设村之一,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古商会升级改造等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阳江市阳东区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项目(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程)加快推进。

  十年里,民生事业一年比一年好,使人振奋

  以人民为中心,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统筹抓好教育、医疗、社保、卫生、文化等利民惠民工程。东平中学获批改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如期进行,“广东省教育强镇”创建成果继续巩固,教育整体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镇新卫生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阳东区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扎实开展;金山水库引水工程投入使用,解决了镇区饮用水不足问题。

  以网格为抓手,基层治理方式不断创新。结合东平镇渔民和居民在镇区混合居住实际,在镇区划分10个治理网格,有效统筹综合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针对东平国家中心渔港和渔船管理服务,划分9个渔港网格,实现渔船管控全覆盖。以进农户、入企业、上渔船等方式,发放“网治大小事,卡连党群心”卡片约1万张,将“等群众上门”变成“送服务上门”。

  实施五大战略,建设崭新东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平镇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重大任务,认真落实市委“123+N”工作安排和阳东区委“1+3个3”工作思路,担当使命、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开新局。

  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以推动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新的党建品牌,以打造“码头党群驿站”为切入点,先试先行,主动谋划,科学部署,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在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中,强化网格服务,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基筑台。三是不断创新镇委党校教学载体,进一步规范提质,继续发挥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作用。

  站稳人民立场,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把美丽圩镇建设与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实现村镇同美,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加快建设5G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补齐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二是积极建设南部“山海渔韵,人文之里”示范带,深入推进镇村“洁化、绿化、美化”行动,逐步将东平打造成以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的悠闲度假目的地。三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疍家、渔歌等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修缮古居古街;加强旅游规划,重点提升外部交通、游客中心、景区标识、停车场、旅游安全等方面旅游品质;围绕景区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卫生安全等进行整治,提升文明生态旅游颜值。

  筑牢发展基础,不断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强化特色品牌推广,利用允泊村“黑骨茶盆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黑骨茶盆景展销主题馆。推进优势产业升级,以“阳江核电+东平镇政府+水产企业”共同合作、村渔委会集体经济入股方式,开展海产品加工及销售项目。推广“村企共建”模式,帮助瓦北村成立村企,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百美村庄”项目,投入3000多万建设特色民宿,促进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抓住发展关键,不断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围绕黑骨茶、海产品深加工、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以及熟悉乡村规划的优秀人才,包括本镇传统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为全面实施“能源大镇、渔业重镇、旅游强镇、宜居名镇、生态美镇”五大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