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硬联通 优服务 强支撑勇立潮头打造阳东高质量融湾先行新高地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22-09-26 09:1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北惯镇计划投资6.33亿元,至2024年建成三大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路通、财通、民心通。

  交通先行、民心导向、筑巢引凤,是北惯城乡融合的关键一招。

  2020年秋,阳东区北惯镇被列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中心镇”。编制规划、提纲挈领、着眼项目、补齐短板……过去一年多,北惯举全镇之力、集全员智慧,保质保量加快推进城乡融合进程,一步一脚印、喜结新硕果。

  今夏,北惯镇委镇政府积极谋划已久的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迎来实质性进展,概算总投资额6.33亿元,截至目前已获批上级债券资金1.6亿元,三大子项目年内将陆续掀开动工帷幕,所有工程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

  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网、更为优化的营商环境、更显厚实的发展基础,将有力推动北惯面貌焕然一新,为阳东加快打造阳江“两个定位”先行区贡献新力量、展现新作为。

  —— 党建引领 规划先行 ——

  铺就城乡融合发展“北惯路径”

  北惯地处阳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最前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工农文旅并驾齐驱,发展潜力无限广阔,是阳江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中心。得益于此,其城乡融合试点的故事篇章顺势掀开。

  2020年10月,省政府印发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名单,阳江有两大镇街入选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中心镇”,北惯据此迎来新时代发展机遇。

  开辟全新征程,思想引领是关键,方向正确、初心如磐,筑牢北惯城乡融合事业的根基。

  北惯镇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规划先行为“头号抓手”,着眼培育城乡发展新动能,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绘就城乡发展新图景,奋力打造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东区北惯镇、阳春市春湾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北惯镇委镇政府将试点工作视为重大发展工程、民生工程,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

  围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思路,北惯镇举办多场座谈会,搜集资料凝聚智慧,为规划编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立足全镇发展定位、基础条件和承载能力,印发实施《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同时,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阳江市阳东区城乡(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已迈入终稿阶段。

  乘乡村振兴战略东风,高质量编制《阳东区北惯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编制项目》、《阳东区北惯镇乡村振兴规划(2021-2035年)编制项目》及美丽圩镇规划,进一步细化了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功能布局内容。

  城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过去一年,北惯镇全力打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大力培养机关年轻干部奔赴一线、深入群众,谋划建设北惯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不断完善北惯社工服务站建设,利用“十佳党群服务中心”平地村高标准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积极壮大村干储备力量和社区大党委队伍,结合“板凳会议”治理妙招推动多网合一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人才保障。

  党员走在前,带头献智慧。北惯镇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党员表率作用,全面推动全镇947名“党员中心户”结对10632户联系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机关·两新·农村”党组织三共建活动方案,充分利用挂村选调生力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整合党员红色力量在镇村重点项目推进、政策宣传、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环境卫生等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党建、规划相辅相成,并驾先行,共同铺就了城乡融合“北惯路径”,为城乡融合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具体的指引遵循。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党建新体制、新机制,北惯镇委镇政府高质量推动各项规划方案落地见效。

  —— 项目带动 完善基建 ——

  变城乡融合“短板”为“潜力板”

  缩短城乡差距,首要任务是打破融合的“硬壁垒”。

  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北惯镇坚决对标对表试点任务,瞄准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领域,梳理形成北惯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基础设施项目库。

  作为城乡融合试点工作的核心项目,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成功进入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库。该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包括三大子项目,其中包括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园区道路升级改造、生活区工业区污水管网建设。

  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翘首以盼下,该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获得2022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并于今年6月底顺利落地建设。日前,北惯镇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施工许可证,并举行了一场有标志性意义的动工仪式。随着声声喜炮齐鸣,多辆挖掘机、运输车同时作业,工人们顶住酷暑、干劲十足,施工现场正如今夏、热火朝天。

  7月,记者走访北惯镇金田十路南段,这是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子项目规划施工的8条路段之一。在无人机视角下,金田十路北段路面平坦整洁,升级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毗邻广湛公路,金田十路南段,来自中交四航局的员工挥汗如雨、紧赶工期,为昔日荒草丛生之地“换新装”。

  “阳东区北惯镇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针对北平大道、金田十路南段、振兴路、瑞和路、明珠路、豪城路、三北市场路、赤城小区西边路等8条路进行升级改造,道路建设总长度约2.87公里。这8条路此前多数为荒草丛生的土泥路,施工内容包括路基填筑、周边绿化、排水管道铺设等。”施工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安建陶介绍,该子项目概算投资4700多万元,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届时,周边群众和园区企业出行将更加方便顺畅,进一步畅通城乡融合渠道。

  北惯镇委副书记卢智影表示,另外两大子项目全部完成施工图审查,已拿到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书,正在准备办理施工许可证资料,将于年内陆续动工。其中,镇区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投资额约5.37亿元,主要对那金七路、振南路、金田四路、西干一路、霍达四路、环学路等15条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道路建设总长度约17.2公里。生活区工业区污水管网项目投资额约4800万元,主要是新建北惯镇生活区、工业区的24公里污水支管网,其中生活区污水管网总长约18.5公里,工业区污水管网总长约5.5公里。

  卢智影表示,三大子项目全部竣工后,将进一步完善给水、排水、绿化、照明、交通等配套设施,不断夯实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镇区路面坑凹、下雨泥泞、排水不畅等问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方便群众交通出行,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北惯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步伐,变交通“短板”为经济增长“潜力板”,壮实城乡融合“硬联通”基础,加快补充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镇”。

  —— 壮大产业 优化环境 ——

  全力打造美丽圩镇“阳东样板”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推进城乡融合,北惯有基础、有动力、有优势。唯有推进城乡产生更多良性互动,共建美丽镇村才能日渐从理想照进现实。

  近年来,北惯镇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互促互进关系,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基层一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城乡产业,力促特色产品出村出镇、亮点产业出新出彩,同时持续优化村镇人居环境,夯实攸关群众生活品质的“定心石”,推动城乡融合事业向纵深发展。

  作为阳东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分别位于北惯镇辖区内的东、西部。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依托交通、产业和投资政策优势,逐年形成了以金辉刀剪、奇正、锐意等企业为龙头的金属制品和以木森日用品为主的木材家具两大主导产业,紧固件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建有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五金刀具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产业配套设施,工业发展逐年提质增效。2022年上半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3亿元,同比增长4.35%。

  在积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北惯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平地、赤光、那霍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留用地开发物业出租模式,走在前列的平地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赤光村建设农产品流转中心项目、那霍村商铺及物流仓储等二三产业载体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

  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发挥工业重镇优势,动员13家本土企业与村委会在产业、就业方面结对帮扶。培育打造农业品牌,推动台丹村(丝苗米)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北惯牛大力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阳东牛大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东省名片产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粤森公司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广东省牛大力示范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电商精准扶贫特别贡献奖等荣誉。凭借特色产业优势,北惯入选为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各类新兴品牌、新型农企的良好发展,也加快了北惯农业现代化的提档升级进程。北惯镇彭村曾被列为省定贫困村,2020年初,当地自主开发的“小彭家作”电商扶贫平台上线,大大拓宽了彭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2021年成功销售农产品180多万元,有力带动村里脱贫摘帽、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致富。2022年,汇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彭村发展电商产业,全新打造“汇然优品”农产品品牌,辐射带动周边乃至全区农村,为当地探索借助“互联网+消费助农”的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彭村经验”。

  近年来,北惯镇强力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致力提升三北路、向阳路、北平路、城中路风貌。积极开展那龙河北惯段清漂行动,推进城区、园区截污大清底行动,马仔河、赤潭河水质明显改善。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宝垌农房管控和农村风貌提升成效明显,平地东风村、彭村华地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全面铺开建设,集中供水管网增至17公里,惠及3.2万名群众。1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完成,7个村卫生站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进一步巩固提升。

  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奋进,北惯镇城乡融合事业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努力实现增强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以镇带村”一体发展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美丽圩镇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为阳东打造成为阳江“两个定位”先行区交出“北惯答卷”!

  《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链接

  北惯推进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工作主要目标——

  到2022年,推动形成“中心拓展、两翼齐飞”的镇域发展格局。“中心拓展”:增强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镇中心向国道沿线的那霍、东莺、赤光、赤平和平地村拓展,着力构建现代工业园区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区域镇村群,着力打造北惯腾飞发展的核心引擎。“两翼齐飞”:以台丹、林屋、利屋和北惯村等那龙河沿岸四村为组团,通过大力实施“一河两岸”升级改造工程,构筑北惯绿色崛起的一翼;以四平、三宝垌、彭村和四丆等四村为组团,通过加快改善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致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筑北惯农业蓬勃发展的一翼。

  到2025年,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推动工业园区和城镇互动发展,构筑园镇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北惯名片

  北惯镇位于那龙河下游,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1万余亩;下辖13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户籍人口47932人,常住人口约7万人。镇党委下属1个基层党委、13个党总支部、9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25名。

  北惯镇距离江湛铁路阳东站8公里,紧靠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开阳高速公路出入口,325国道、开阳高速公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成“川”字型贯穿全境,国道、地方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随着深茂铁路、港珠澳大桥建成,阳东被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北惯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2小时经济圈”。

  历年来,北惯镇在阳东区镇级工作实绩考核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省固本强基工程省级示范点”“省卫生先进镇”“省文明镇”“省平安建设先进镇”“省教育强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融湾先行’十大攻坚行动工作先进集体”等。

  抢抓打造阳江东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北惯镇全力服务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连年成功培育木森、鼎宝、金辉、十八子、美珑美利和欣科兴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骨干企业。2021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82亿元,同比增长2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8亿元;税收收入(县库)6512万元,同比增长18.7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95万元,同比增长26.76%,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一把手”谈北惯城乡融合发展蓝图

  强化党建引领 突出“四个聚焦”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我们要抓住机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以更大的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突出“四个聚焦”,不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阳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惯镇党委书记陈锐兴表示,接下来,北惯镇将紧紧围绕建立健全美丽小城镇机制,充分发挥北惯衔接阳东城区和东部镇区的枢纽作用,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为北惯镇经济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助力阳东打造成为阳江“两个定位”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健全“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网格,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加强引导党员干部使命担当,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七种能力”,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高效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聚焦城镇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按照“高标准、接地气、重实用”原则,推动城乡(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终稿,为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加快北惯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动工升级改造那金七路等总长约17.21公里的15条道路,进一步完善镇区路网。高质量完成“美丽圩镇”建设规划编制,巩固和扩展镇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开展镇区环卫保洁外包服务,动工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建成镇区3个公共厕所,提升三北路、向阳路、北平路、城中路等镇区重要路段风貌,逐步建成城乡融合发展样板镇。

  三是聚焦项目推动,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力推进土地全域整治攻坚行动,积极稳妥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力抓好土地征收工作,保障兴平四路、赤城西路及旧325国道污水管网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统筹解决历史征地项目遗留问题。加强土地管理和巡查执法,以优质的用地环境承载阳东打造五金刀剪高品质示范基地、建设东部科技园、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融湾强带发展平台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四是聚焦乡村振兴,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根基。发挥牛大力、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推动农产品精加工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那霍二三产业载体、赤光农副产品中心项目以及平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参与村企联建。完成驻镇帮扶、乡村振兴及村庄规划编制,科学谋划2023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储备项目,尽快动工建设乡村振兴学院粤西分院、平地党建红色文化街、北惯龙舟文化旧墟。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动工建设第五批41条创建村,打造平地、赤平、三宝垌等3条示范村,建成三宝垌、赤平等3条“四好农村路”和四村等14条农村道路“单改双”工程,不断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五是聚焦公共服务,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配合推动阳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年内动工建设,扎实推进省卫生镇创建,年内完成东莺、赤光等7个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筑牢医疗健康屏障。重点打造镇区智慧监控网,建立“智慧乡镇”监控平台,年内完成14个村(社区)防灾减灾“十个有”建设,助力打造阳东“平安乡镇”。年内完成北惯中心幼儿园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动工新建北惯中学学生饭堂,扎实推进北惯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加快北惯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升级改造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群众提供更多元化、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让群众共享到实实在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成果。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