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陂面镇积极打造淮山产供销产业链
淮山专业镇搞出新花样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李柳枝 雷鹏飞 时间:2022-04-16 10:0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4月12日,记者走进阳春市陂面镇三朗村金鸡岗自然村,连片种植的淮山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装。从高空俯瞰,分垄而种的淮山之间还点缀着一把把撑开的太阳伞,那是农户们抓紧在春末夏初之际开挖淮山。当前,淮山口感最佳,市场价格较好。

  8亩淮山助农户增收7万元

  机耕路上,一辆三轮车“突突突”地往外行驶,车斗上载满了刚刚挖下来的淮山。沿着一道田垄行至深处,青绿的淮山藤忽然出现了“断档”,地面上看起来光秃秃的,而农户蔡金却拿着一把铁铲不停地挖着面前的土地。

  细问得知,蔡金为了方便挖淮山,两天前已经清除了淮山藤,而挖出来的淮山为了保鲜特意用土掩埋起来。蔡金告诉记者,他种植淮山已有近20年,去年六七月种下约8亩淮山,目前收获了3亩。淮山的亩产量一般为2000多公斤,若管理得当亩产可达3000多公斤。“除去肥料等成本,按照今年的产量和市场价格,每亩利润大约八九千元,今年淮山收入预计为7万元。”蔡金乐呵呵地说,种植淮山辛苦,但总算收益不错。

  12日一大早,农户蔡志强和妻子也到自家的淮山地忙碌开了。“这根淮山不错!”蔡志强指着手中一根长约1.2米、重约5公斤的淮山告诉记者,他家今年一共有10亩淮山要收成。一般情况下,两人每天可挖500公斤左右淮山,挖出的淮山当天傍晚就运到村里的合作社销售,十分方便。

  合作社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

  记者从陂面镇政府了解到,该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河边冲积土尤其适合种植淮山,村民种植淮山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娴熟,种植的白玉淮山具有口感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基于此,陂面镇将三朗、南河两村淮山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实施,并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淮山种植。

  截至目前,阳春市三朗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阳春市承亿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与当地235户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农户按合作社制定的淮山标准化种植规程和绿色防控技术种植淮山,合作社则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种植的淮山,与深圳、珠海、梅州等地的批发市场对接销售,并利用益农信息社、邮乐购、唐羽微店等电商平台销售,拓宽了农户的销售渠道。

  当天,记者在阳春市三朗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厂房里到处可以看到成堆的新鲜淮山,几名工人正忙着给淮山打包装、称重。“现在工人包装的这批淮山是昨晚从农户手中收购回来的,今天下午2时装车,3时出货,运往广州和东莞。”合作社负责人郑宏律介绍,近段时间是淮山销售的高峰期,基本每天出货1万公斤,且订单量较大,淮山供不应求。

  郑宏律表示,往年陂面镇的淮山一般要到中秋节售罄,去年提前了一个月,而今年截至目前已经销售过半,预计今年的“收官”时间将比去年还要早一个月。当前淮山的收购价是每公斤6.2元,销售末期由于量少可能会涨到每公斤8.2元。

  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淮山品牌

  上述合作社内,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无尘车间,专门用于加工和烘干淮山片。郑宏律告诉记者,无尘车间在陂面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添置了烘干设备,于2020年试投产运营,2021年正式投产,当年加工和烘干了65吨鲜淮山,制成13吨淮山干片。今年由于鲜淮山供不应求,合作社延迟了淮山干片的加工时间,计划下个月开始启动生产加工。

  陂面镇在延长淮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努力提升淮山品质,打造淮山品牌。2019年,阳春市三朗淮山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淮山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2021年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据了解,陂面镇已被广东省专业发展促进会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陂面淮山),又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淮山专业镇。2021年,陂面镇种植淮山逾万亩,现正陆续收获,预计产量2.35万吨、产值1.77亿元,参与主导产业农户人均收入1.92万元,有1780户3270人从事淮山种植加工和销售,其中脱贫户120户。接下来,陂面镇将以专业镇为依托,以淮山种植基地为基础,以龙头合作社为主体,进一步带动发展全镇淮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