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阳春志愿者助农义卖“火”了
一边“益街坊”,一边解农愁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王雄基 时间:2022-02-18 09:36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卖完砂糖桔卖芥菜,卖完芥菜卖大白菜,位于阳春市锦绣花园小区的阳春市圆梦志愿者服务队队部,俨然成了一处蔬果批发行。穿着马甲的志愿者当街叫卖,消化来自各个乡镇的滞销农产品。

  价格实惠,又能助农,志愿者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在逐渐熟悉助农义卖模式的同时,也遭到了旁观者的质疑。不争不惧,低调做事,这群志愿者说,助农义卖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7500公斤大白菜两批卖完

  松柏镇菜农严业胜今年遭遇了滑铁卢,一直种水稻的他想搏一搏,将20多亩地都种上了大白菜。没想到,因没提前找好批发商,在地里的近5万公斤大白菜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听朋友讲起有个志愿者服务队能帮忙卖农产品,严业胜抱着半信半疑的想法,拨通了阳春市圆梦志愿者蓝天华的电话。一番沟通后,蓝天华让严业胜把大白菜拉到锦绣花园小区。两人提前算好将售价定在成本价左右,能卖多少是多少,风险由严业胜自担。

  2月14日下午2时,严业胜运来5000公斤大白菜,在服务队队部门口卸货。9毛钱一公斤的价格对市民而言充满诱惑,志愿者转发宣传后,服务队队部一时门庭若市,到晚上大白菜已经所剩无几。晚上10时许,一名爱心商家联系服务队,购买剩下的500公斤大白菜赠送给阳春的环卫工人,5000公斤大白菜至此销售一空。

  “还有大白菜吗?”“我再要500公斤大白菜。”2月15日上午,记者在服务队队部采访时,仍不断有市民前来“捡漏”。当日下午,又有2500公斤大白菜从松柏镇运来,很快也售罄了。加上严业胜自己寻到的销售渠道,滞销的5万公斤大白菜目前已经卖出了大半。

  

  志愿者“朋友圈”成助农渠道

  早在2018年,阳春市圆梦志愿者服务队便与本报合作义卖石湖村滞销藠头。2021年12月以来,该服务队的助农义卖“生意”越做越大,助农助出了品牌。石望镇的迟菜心、三甲镇的十月桔、潭水镇的芥菜和马水镇的反季节西瓜,一批批滞销蔬果经志愿者的手流向了市民的餐桌,少者卖出1000公斤,多者可达数万公斤。

  “滞销”的定义是什么?蓝天华介绍,每次收到菜农求助信息,志愿者都要考虑几个问题:滞销的原因是什么?滞销的蔬果品质如何?菜农希望以什么价格卖出滞销蔬果?蓝天华说,义卖最担心的是被利用,控制义卖价格在成本价左右显得尤为重要。

  蔬果滞销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天气适宜或菜农扎堆种植导致同类蔬果产量暴增,超出市场需求;二是菜农第一次尝试种植但没有稳固的销售渠道;三是因为临时的疫情管控。而志愿者的“朋友圈”可临时代替批发商,担当链接卖家和买家的信息渠道。

  圆梦志愿者芳姐在帮助严业胜卖大白菜期间,仅在朋友圈就收到上百公斤大白菜“订单”。上百名像芳姐一样的志愿者“朋友圈”加上服务队的摊位,给以万公斤为单位计算的滞销蔬果找到了出路。

  

  无视质疑继续义卖助农

  连续义卖成功,让阳春市圆梦志愿者服务队招来了旁观者的非议。

  有的人反对说市场需求是有限的,志愿者帮助了一些菜农就会有其他菜农滞销;有的人攻击说,志愿者义卖的价格与收购的价格不一样,志愿者在打着义卖的旗号敛财;更有甚者说志愿者的定价是在“剥削”菜农。

  面对非议,阳春市圆梦志愿者服务队在与严业胜的合作中比以前保守了一些,让严业胜自行将大白菜拉到服务队队部售卖,自担风险,资金也由他直接收取,不再像从前一样由志愿者在微信群或朋友圈提前发起认购。

  “不碰钱了。”蓝天华说,没卖过菜不知道卖菜有损耗,而损耗很难精准计算。以往志愿者有时亏700多元,有时赚1000多元,无论亏赚都由服务队资金统筹。实际上,相比志愿者的劳动付出,这些资金亏赚只是九牛一毛。

  但没有了认购,志愿者心里又没了底,只能让菜农自担风险。左右衡量后,志愿者还是决定下次回到认购的方式。“每次义卖结束志愿者们都说很累不接了,但下一次还是准时到场帮忙。”蓝天华说,非议是不会因解释而避免的。志愿者们选择无视质疑继续坚持义卖助农,一边“益街坊”,一边解农愁。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