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东区:一所学校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
70多年前,新洲表竹小学是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据点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子玲 李向东 时间:2021-05-28 09:5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在阳东区新洲镇表竹小学,有一面泥舂墙,一棵老树依附古墙而生,老树发新枝,一新一旧碰撞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表竹小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沿着古墙的门口进入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两排依据历史还原的新房子。修复工作还未完成,这里已经变得有些热闹,不时有党组织组织党员前来参观,汲取奋进的力量。宣教室里,91岁的老党员慷慨激昂,揭开一段辉煌的岁月——

  1949年2月,中共恩阳台(边)县工委成立。同年4月,建立粤中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代号黄海大队)。5月10日,独立大队第二连(雄狮连)在表竹村成立,独立大队活动据点设址表竹村,并以表竹小学为活动根据地,成为活跃在恩平南部、阳江东部、台山南部的武装力量之一,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广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九旬老党员回忆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为党员讲述革命故事的老人叫黄德谦,是原恩阳台独立大队雄狮连事务长。每次讲党课,他总要带上当年参加战斗用到的望远镜,沉甸甸的望远镜是历史的见证,仿佛还能透过它穿越时空看到70多年前的战火。

  黄德谦1930年出生于表竹村。他介绍,表竹村三面环水,一面通山,生产和交通条件优越,且党员群众基础好,因而表竹村成为恩阳台三县边区革命活动的中心,有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

  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反动派为满足其全面发动内战的需要,加紧开展“三征”(征兵、征税、征粮),民众苦不堪言。同时,国民党阳江县保安敖敏超部进入阳东地区“清剿”。抗战期间,表竹村已经有了共产党组织,黄德昭、林良荣等革命前辈参加地下党,黄德谦的父亲也积极参加革命。受父亲的影响,1947年大年初七,17岁的黄德谦参加革命工作,跟随陈中福、黄德昭等在表竹村建立革命活动联络站,发动群众参加革命。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三县边区组建了10多处联络站。

  联络站成立了,人民的力量也变强大了。在新洲一带,表竹武工队公开号召表竹村群众反对国民党横征暴敛,并组织成立抗征会和抗征队。共产党员慷慨激昂,痛陈国民党“三征”暴政,动员大家参加革命。参会的各村代表深受启发,纷纷请求部队派人组织群众参加。表竹抗征会成立后,福成岗、良垌、双安、莲北、石岗、旱地、北股等村庄都相继成立了抗征会,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独立大队织密交通情报网

  武装力量如燎原之火,汇聚成磅礴的力量。1949年2月,中共滨海地工委决定成立中共恩阳台县工委,赵向明任书记。同年4月,建立粤中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代号黄海大队),大队长马德里、政委赵向明、副大队长林良荣。4月10日在新洲镇龙潭峒村召开大会,庆祝恩阳台独立大队的成立。5月10日,独立大队第二连(雄狮连)在表竹村成立,独立大队活动据点设址表竹村,并以表竹小学为活动根据地开展革命工作。

  国民党的扫荡让村里民不聊生,学校上课更是不能正常进行。那时候,游击队开展打击敌人的战前策划方案、作战计划、行动措施,大多都是革命工作者在表竹小学集体研究决定。胜利后,革命武装队伍又回到表竹小学进行休整。彼时学校教室是部队营房,球场是练兵场,武工队员就在这里学习爬墙爬梯等技能。回忆往事,黄德谦内心十分激动。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恩阳台地区党组织、人民武装队伍十分重视交通情报工作。为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范围内,在大队交通情报总站领导下,加强了交通情报分站建设,各个站都配备站长或负责人和专职交通员,使中共恩阳台县工委、独立大队与上至中共滨海地工委,下至各地区委和武工队(组)之间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组织严密的交通情报网,及时为部队的作战提供大量准确的情报和信息,对部队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粉碎国民党反动武装进攻

  恩阳台独立大队驻扎表竹村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是经历了多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夜袭国民党阳江县大沟乡公所是其中一次重要战斗。1949年5月初,国民党对阳东地区进行“清剿”,总部设在大沟圩内娘马庙,每天派出小分队四处追捕武工人员,并派出便衣特务侦查独立大队行踪。扼守大沟镇的国民党卡住了交通要道,断绝了恩阳台独立大队与各地武工队的联络。

  拔除大沟敌据点迫在眉睫。5月5日,大队长马德里率领主力连队和部分武工队队员共百余人,夜袭国民党阳江县大沟乡公所。马德里亲自带领主攻部队在乡公所后墙安装和拉响炸药包,但炸药包威力不大,炸不开缺口。主攻部队又从窗口、大厅扔进手榴弹,转至乡公所横门口,用杉木撞开一个墙洞,连长陈森和主攻人员从墙洞跳进去,集中火力向敌人扫射,敌人狼狈举手投降。

  广东解放在即,国民党为了保住南逃退路,企图扫清广湛公路沿线的障碍。1949年7月14日凌晨,国民党“雷团”和阳江县保安敖敏超部共500多人,兵分三路偷袭龙潭峒恩阳台独立大队驻地,与独立大队尖兵班发生了战斗。大队长马德里率领独立大队主力连和幸福连300多人在马山背的崖婆尾隐蔽。天蒙蒙亮,一股敌人摸近马山山脚,距独立大队的排哨阵地约30米,独立大队发现敌人立即猛烈开火,当即击毙敌机枪手和几名士兵。敌人偷袭不成,再次组织兵力轮番进攻。独立大队虽然居高临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战斗十分激烈,情况十分紧急,大队领导决定主力部队撤退,由幸福连抢占牛暗塘等制高点,集中火力阻击敌人。独立大队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龙潭峒反击战的胜利。

  三山圩活捉催征队,打击敌人气焰,国民党政府再也不敢随便派人下乡征兵征粮征税;袭击新洲分驻所,活捉巡官、俘敌10余人;马岭山下痛击“雷团”,敌人走投无路,四处逃窜……恩阳台独立大队经历了龙潭峒伏击战等大小战斗近40次,歼灭和俘虏敌人420余人,毙伤敌人6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6挺,长短枪500余支,子弹数万发(不含配合南下大军追歼逃敌数);主力部队发展到三个连,武工队、武工组26个,区中队1个,总兵力达到700余人(枪),成为恩平、阳江、台山三地的一支重要革命力量。

  

  原址重建激励后人不忘历史

  为了再现70多年的光辉历史,阳东区委印发《阳江市阳东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对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重建、修复进行立项,投资1200万元,将其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市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红色学习基地。

  根据方案,项目占地面积约7100平方米,主要是旧址本体修复,原貌重建和新建文化展示用房用于布展。2020年7月底,阳东区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工期12个月,目前旧址本体修缮、原貌重建、旧址修复保护已基本完成,旧址修缮部分于2021年4月中旬完工对外开放。

  修缮部分的旧址对外开放后,我市一些党组织陆续组织党员前来参观,还有不少市民自发前来,缅怀革命先烈。还原后的作战室、大队长室、士兵休息室等房间放置了八仙桌、长椅、课桌、柜子、煤油灯等历史物件,还原了当时部队生活、工作的场景。置身于此,参观者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尽最大可能保护、恢复原貌的基础上,旧址建设工程还规划建设恩阳台独立大队革命活动展览馆,配套建设停车场、活动广场、亲水平台、柏油路面、休闲凉亭、公厕等,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丰富红色旅游元素。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的开展。

  革命老区表竹村将脱贫攻坚与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在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丰富红色旅游元素,带动乡村发展;结合旧址修复与特色农产品种植,打造红色研学基地。91岁高龄的黄德谦老人回来看到村子的变化,看到前来小学参观的后辈,嘴角上扬——革命精神的传承让他倍感欣慰。

  

  采访感言

  从生动的“历史教材”汲取奋进力量

  如今,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的修复建设工作如火如荼,预计7月建设完毕,旧址将以全新的面貌拥抱每一个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人。

  看到表竹小学的变化,最开心的当属黄德谦老人了。每次回到这里,他还能清晰地记得,70多年前他与战友们是如何训练、如何研究作战计划。作为为数不多还健在的老兵,他在怀念牺牲的战友的同时身体力行,多次从市区来到表竹村给年轻的党员讲课,多次走进学校向学生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故事。91岁高龄,身体不再健壮,但眼神专注、坚定如昨,他就是一本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建筑是记录历史的载体,革命前辈是生动的教科书,走进革命旧址,倾听革命前辈的讲述,能让我们最直观地感受当年的战火硝烟。表竹村是革命老区,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崇敬之情走进表竹,在这里加深对党、对国家、对自己的认识,从生动的“历史教材”汲取奋进力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