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沿着阳西县沙扒镇的老街南华街找到了双恩盐场遗址。事实上,沙扒双恩盐场遗址就是一座旧盐仓,是阳西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华街的东面。
沙扒的老街由北向南,北华街、中华街、南华街连成一线。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期,沙扒属于当时海运重要补给站和盐业中转站,北华街、中华街、南华街到处开着商铺,为船工、渔民提供食品和生活用品。由于盐的需求量大,在各商铺都有售卖,因此,当时的双恩盐场在南华街街尾处设一盐仓,储存批发给商铺的食盐。这就是沙扒双恩盐场遗址的来历。
来到遗址前,见到一座平面长方形、砖木石结构仓库废墟,废墟上爬满了藤类植物和野草。目前遗址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尚未开发参观。笔者围绕仓库遗址走了一圈,估算了一下,遗址有500平方米左右,从遗址内的石柱看,该仓库约高5米,尽管房顶坍塌,但墙体保存较完好,岁月的侵蚀让其老态龙钟,但记录时间的痕迹却越发厚重。据史料记载,双恩盐场创建于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元朝时设有司令、司丞、管勾等,明朝设盐课司,清朝设盐课大使,民国设场知事等职务管理盐场,1918年,盐场移驻沙扒镇。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群众回忆,盐仓前端建有瞭望台,旧时日夜有人值守。该盐场20世纪90年代还在使用。盐工们从位于渡头的海盐生产基地把盐打包,通过海运,运到南华街妈祖庙的码头前,然后,人工搬运至盐仓。一代代的盐工们用勤劳的双手经营着盐场,撑起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这座盐仓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废弃,瞭望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台风摧毁,如今盐仓只剩下墙体和内部的立柱。
寻访沙扒双恩盐场遗址,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前人用劳动支撑起的阳江盐场如今仍在不断发展,留给我们无尽的财富。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