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春市:永生堂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永生
『百年老字号』中药店隐身阳春闹市成为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任绍华 时间:2021-04-21 09:36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阳春市春城街道的雅铺街,宽不过10米、长不过200米,如今在车水马龙的春城,不过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但70多年前,这里却是人流量密集的繁华商业街。街中有一间神秘的中药店——永生堂,就是当年共产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

  从1945年6月至1949年10月阳春解放,在地处繁华闹市的“百年老字号”中药店永生堂,众多革命志士在敌人眼皮底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间长达4年之久,始终没有暴露,为两阳地区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阳春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春城街道雅铺街36号的永生堂。推开厚重的朱红色木门,似乎也掀开了那段烽火岁月,当年那些革命志士在这里上演的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一帧一帧浮现在眼前。

  ◎ 共产党员将百年老字号献给党

  在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永生堂里,有一张长长的掌柜台和一排陈旧的中药柜,数十个小抽屉外还贴着各种中药名,用毛笔、繁体字书写,尽管部分贴纸已泛白脱落,但字迹依稀可辨。

  另一侧墙上,挂着一幅黑白人物画像,额头光亮,眼睛深邃,鼻梁高挺,他就是当年永生堂的老板曾昭常。虽然长得很像欧洲人,但曾昭常却是土生土长的阳春人,1919年出生于阳春县崆峒乡黄竹头村。

  曾昭常是一名共产党员,早在1943年3月,他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永生堂原是一间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中药店,是曾昭常的父亲曾仲书的祖传遗产。曾仲书辞世后,永生堂由曾昭常的二哥经营,虽然生意欠佳,但实力犹存。

  1946年3月,为解决党组织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问题,曾昭常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要把永生堂献给党,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陈明江的赞同。于是,曾昭常主动提出兄弟分家,表示不要房产田地财物,只要永生堂。

  当时,曾昭常的两位兄长不同意分家,但母亲认为他文化高、见识广、朋友多,最有能力发展永生堂的生意,因此同意曾昭常的意见,并亲自出面召集亲戚和族中长老进行商议,大家都认为永生堂交由曾昭常管理最为适宜。最终,永生堂归曾昭常所有。

  那时永生堂价值2000元白银,折谷800多担,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但曾昭常毫不犹豫将永生堂的全部资产奉献给党组织,作为阳春县地方组织交通联络站并由党组织继续经营,成为党组织地下活动的重要据点和活动经费的重要来源。

  ◎ 中药店隐身闹市成为革命据点

  曾昭常把永生堂献给党组织,对党内党外都是保密的。1947年1月,粤中区党组织从新会调容忍之到永生堂当“内掌柜”。曾昭常表面上分得永生堂,公开身份是永生堂的老板,公开职业是崆峒中心小学校长,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在永生堂取过一分钱。

  容忍之以永生堂“内掌柜”的身份作掩护,掌管永生堂经济,兼负责党的交通联络情报工作及春城城区工人工作。为了使容忍之这个外来掌柜不受人怀疑,曾昭常把曾在桂林读书期间回家途中受伤的故事延续编下去,说遭土匪打劫逃跑出来时脚部受伤,幸得容忍之搭救才脱险。让救命恩人当掌柜顺理成章,成功堵住了悠悠众口。

  永生堂地处当时春城繁华路段,且位于漠阳江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经常有各式各样的人物进进出出,且社会背景复杂,有平民百姓,也有国民党的官员、便衣警探等,他们常来药店请老中医诊病、买药、谈天说地。他们不经意的言谈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1947年秋,李信任中共两阳特派员,在阳春建立以永生堂为中心的交通情报网,永生堂与先农乡、蟠龙乡和阳江江城中心区委的交通站都保持直接联系,通向部队和上级领导机关。先农乡交通站负责人邓水生就经常以卖柴、配药为名到永生堂与容忍之接头。

  据邓水生的儿子邓太锦说,1946年至1948年期间,他父亲担任部队与领导机关直接联系的交通员,负责传带机密文件和购买部队所需物品,并担任先农乡至阳江、阳春交通站负责人。父亲机智勇敢,当时常以卖柴、卖山货、购中药等作掩护,到永生堂传递重要情报。

  1949年10月阳春解放,曾昭常任阳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任中共阳春县委会秘书。1950年2月,任阳春县工会主席,同年任土改试点工作团副团长,同年12月任阳春县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法庭庭长。1952年初,调往广东省总工会粤中办事处任秘书兼财务审计。

  ◎ 竭尽所能为革命活动提供支持

  永生堂每年年终约有500元白银的利润节余,初期抽调一半给粤中区党组织,后期提供给部队部分药物和为县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在1946年至1949年期间,永生堂总是竭尽所能,满足党组织经费需要和部队医疗药品需要。

  1946年冬,粤中区党组织为了解决副特派员黄庄平在阳江城建立领导机关所需经费,从永生堂抽取现金换成港币2500元送交黄庄平,用于在阳江城开设“均祥店”,以做生意掩护开展工作。不久,“均祥店”因亏损歇业,另开“广源店”,永生堂也提供了部分资金。

  1947年秋,党组织筹集资金购买机帆船用于阳江沙扒交通站至香港航线,以保持粤中区党组织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联系,又从永生堂抽取一笔款补足购船欠缺的资金。

  抗日战争胜利后,活动在两阳山区的武装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在1948年实行“大搞”方针,部队有了很大发展,急需大量治疗疟疾和感冒用的奎宁和APC等常用药物,党组织通过永生堂托人从广州、江门、湛江等地采购回来,再转送部队。

  一次,春南部队需要一批军用雨布和胶鞋,由于当时物资条件差,市面上购买不到成品,于是曾昭常亲自采购厚棉布(扣布),将扣布油上桐油,晾干后托隔壁的灯笼制造店加工。同时,托人代购汽车轮胎,送刘义兴店交通站刘传发交给鞋匠加工成简便凉鞋,按上级要求如数分批送去部队。

  1949年10月22日晚,南下大军先头部队抵达春城,春城区委担负起与大军先头部队的联络工作,永生堂亦成为开展支前工作的据点。永生堂全体员工在曾昭常和容忍之的带领下,组织青年民主同盟盟员、进步学生写标语、制红旗,开展一系列迎接解放军的宣传活动,并发动水上居民搭浮桥,协助解放军迅速通过漠阳江追击逃敌。

  ◎ 不忘初心传承永生堂革命精神

  如今,在永生堂的二楼阁楼里,有一张方桌和几条木凳,方桌上摆放了几个姓名牌:陈明江、李重民、伍伯坚、曾昭常、黎新培……这些名字及他们的英勇事迹,与永生堂一起,承载了70多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也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烈士邓水生的儿子邓太锦说,父亲当年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英勇牺牲,但父亲和战友们留下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必将永远传承下去。对于革命精神的传承,邓太锦认为,最重要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年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其次是要以革命前辈为楷模,传承优良革命作风,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就是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日子好了更需要懂得艰苦奋斗,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不断前进。

  永生堂讲解员苏雪萍说,每一次讲解永生堂的革命故事,她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永生堂的故事,了解革命志士对党的无限忠诚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更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采访感言

  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在革命年代,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仅困难重重,还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但仍然有众多像曾昭常、邓水生这样的革命志士,义无反顾、倾尽所有,甚至不惜付出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阳春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江市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阳江市党史教育基地”“阳春市镇街党校教学基地”……如今,永生堂的墙壁上,有了许多新的牌匾,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里得到了传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坚信,正如永生堂这个名字一样,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信仰,定将在弘扬和传承中实现永生,带给人们生生不息的无穷力量。

  (注:本文部分材料来自阳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阳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阳江市革命史迹选编》,以及阳春市档案馆提供的党史研究素材)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