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西县:以实干笃定前行
砥砺奋进奏华章 潮头扬帆逐浪行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影  张文秀  李亚玉  时间:2021-02-02 09:36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时光无言,实干是最好的承诺;岁月无声,进取是最好的宣言。

  2020年,阳西县多项经济指标率先在全市实现正增长,13项核心经济指标增速排在全市前列,其中,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1%,工业投资增长12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9%,税收收入增长14.5%……疫情背景下,阳西经济的逆势飘红,是全县在“十三五”期间尤其是近两年来“善于思、敏于行”的厚积薄发。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阳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我市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重大机遇,带领全县人民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翻开阳西发展的崭新篇章:特色产业集聚壮大,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民生事业显著改善,城乡面貌换新颜……一股强大的高质量发展之势正在阳西大地凝聚迸发。

  1

  凝心锻造特色产业“集群网”,宜业阳西魅力更强

  “阳西高速塞一塞,全国锅盖揭不开,阳西道路绕一绕,全国餐桌没味道。”一句幽默调侃,却透出阳江市阳西县在全国调味品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阳西县创新“一区五园”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具有阳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绿色食品产业园全面推开建设,扩容至2万多亩,累计引进项目114个,其中工业项目90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卡夫亨氏及厨邦、美味鲜、广味源、御膳厨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见效,获评首个“全国调味品十大产业基地”,擦亮“中国调味品之都”品牌。绿色建材产业园扎实推进,博德精工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批中国(华南)新型建陶产业基地。绿色能源产业园持续发展,阳西电厂全球首台单套最大高超超临界124万千瓦5、6号机组商业运营,成为亚洲第三大火电厂;三峡、粤电、明阳、华电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完成起步区总体规划,成功引进粤西大数据中心、海大粮油等项目。刀剪帽袋产业园创新推进,永光刀剪高水平新建一体化锻造车间,并获省批准设立博士工作站。同时,正式通过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碧桂园月亮湾、大泉山海、富力湾、荣盛山湖海、河谷田园等项目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奠定了阳西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也是阳西在竞争版图中的强项与优势。

  阳西县以交通建设为先导,积极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江湛铁路阳西段建成通车,成功争取广湛高铁与深茂铁路并站并同步建设,G15沈海高速阳西支线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G15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省道S278塘口至织段等一批交通要道顺利推进,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阳西经验再次得到国家级肯定。同时,阳西县抢抓阳江港丰头作业区建设机遇,加快丰头作业区起步码头建设,阳西多年“港口梦”将成为现实。

  营商环境既是重要软实力,也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阳西对标“双区”“双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和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和预审批实施办法,推广应用“粵省事”“粤政易”“粤商通”等,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四免”,优化专项工作,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4个100%目标。落实招商重点项目“一领导一专班”机制和企业企业特派员“双员”制度,开办企业实现“半天办结制”。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70天,社会投资类项目压减到50天,达到了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水平。

  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阳西高新区并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全市首个县级人才驿站,设立两个博士工作站。

  2

  聚力统筹城乡建设“基础网”,富美阳西内涵更深

  沿着边海堤围宽阔的水泥路面行驶,拨开万亩田垌里的稻香,绿树掩映的排排乡村别墅映入眼帘。每逢丰收季,一包包土产丝苗米“模饭稻”躺进货车,远销四海,边海村的幸福美誉也传播四方。曾经默默无闻的海边小村——边海村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以打造粤西红色文旅第一村为契机,以点带面奏响乡村振兴的“边海强音”。

  乡村振兴事关群众福祉,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阳西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成立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挥部,并在镇、村全部设立作战室,坚持“一周一会一研判、一户一策一档案”,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聚焦重点、攻坚难点,在守正创新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阳西脱贫模式。2020年,全县现行标准下的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62.19%,脱贫攻坚工作历年考核为“好”等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做法被《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动态》刊发推广,工作经验多次在全省推广。

  阳西县成立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以及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八个专项组,县领导定点联系镇、村,镇领导定点联系行政村、自然村,描绘出新时代“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景。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荣膺全国文明村;织镇谷围村入围“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村”,大洲村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鸡乸村和新墟镇东水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上洋镇双鱼城村获得“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奖,上洋至儒洞“滨海风情”精品线路跻身“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项项殊荣接踵而至。

  阳西以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省农业示范县为契机,建成“一馆一云四园”数字农业示范项目,以数字技术为农业和乡村建设赋能。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荔枝、程村蚝两个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497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创新推进“一村一品”网络销售短视频矩阵,培育400多名本土网红助力农产品销售。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短视频+网红”销售滞销农产品,荔枝、西瓜、圣女果等农产品通过网络热销全国。作为唯一地方代表在世界数字农业大会作数字农业实践经验介绍。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阳西大力开展“党群连心、勇立潮头”党旗红活动,实施“头雁”工程,为全县149个村(社区)配备298名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选聘80名30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选派179名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在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阳西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在阳西大地开花结果,“四小园”建设步伐持续提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完成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80%以上,户厕无害化改造任务已100%完成,已建成370座公厕,80%以上村庄已达干净整洁村标准,农村面貌实现了质的提升。2020年,阳西积极争取4.55亿元债券资金,县财政投入2亿元,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泥砖房拆除工作按成效分档次进行奖励,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

  为切实解决全县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成功争取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引西江水至阳西,投资4.2亿元的引陂供水工程和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接近竣工。阳西下大力气在县域内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区、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提质,一批污水干管、雨污分流工程顺利完工,城区新增截污4.5万吨/天,8个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农村也在全域推进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

  精心编织民生事业“保障网”,宜居阳西成色更足

  在疫情防控期间,阳西县依托医共体“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组织3万多名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网格员和志愿者守牢4242个城乡四级网格和卡点,全面筑牢了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取得战略性胜利,疫情防控战果得以持续巩固。

  作为省医共体建设试点县,阳西先后被评为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典型案例、广东医改十年十大创新典型,为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提供了“阳西样板”。成立由“3家县级医院+8家镇级分院+138个行政村卫生站”组成的阳西总医院,聚合“人、财、物”,针对行政、管理、人员、财务、技术和医保等实行“八统一”,深层次改革优化医疗卫生发展体系,形成阳西特色的紧密型医共体。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逾12亿元,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一期先后落成,全县“星级”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圆满完成,并推动总医院中医医院、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医院)、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二期等加快建设,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逐步完成洗髓提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化解教育大班额问题,阳西先后建成方正中学、丹江小学、苏村小学等一批学校,并扎实推进奋兴中学附属学校、丹江中学、阳西县第五小学、丹江幼儿园等一批教育工程。规划建设中总面积约6899亩的阳西教育城,是集高等学校、基础教育学校、公共文体设施为一体的大型教育基地,目前,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教师发展中心(县委党校、老年干部大学)等已动工建设。

  在文化体育方面,阳西推进博物馆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两馆一宫”达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部建成投用,在教育城片区规划建设的县体育馆和方直大剧院已全面推进,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沙扒半程马拉松赛,开展“月月有娱·欢乐阳西”等活动,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创城”行动硕果累累。先后获评广东省园林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3.5公里的丹江碧道沿河岸蜿蜒,东湖公园、西湖公园的提升与县城16座街心公园建设工程共新增城区公园绿地面积逾156公顷。同时,多条有水浸街问题的市政道路顺利改造完工,打通工业大道西、滨江北路等一批断头路,新建丹江碧道和桐油山绿道,市政道路体系骨架进一步完善,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足。

  风正帆悬正可期,勇立潮头奏华章。展望“十四五”,阳西人民将在新征程上持续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书写壮丽新篇。

  数说阳西

  ●13项核心经济指标增速排在全市前列,其中,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1%,工业投资增长12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9%,税收收入增长14.5%。

  ●贫困人口7197户13138人全部脱贫,1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县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62.19%,15个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13.66%

  ●绿色食品产业园扩容至2万多亩,累计引进项目114个,其中工业项目90个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建成全市首个县级人才驿站,设立两个博士工作站

  ●县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70天,社会投资类项目压减到50天

  ●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城区新增截污4.5万吨/天,8个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