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阳春市:珠海80后扶贫干部、马水镇石田村第一书记梁创业驻村2600多个日夜,帮助贫困户摘帽
当好扶贫主攻手 拓宽村民致富路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影 时间:2020-10-12 10:05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家。”7年多前,他阔别故土,先后踏上阳春新联村和石田村的驻村扶贫路,用7年多岁月在异地他乡坚守扶贫初心,用7年多心血栉风沐雨浇灌一方热土。7年多时光转瞬即逝,昔日村庄里的贫困景象已一去不返,道路通了,景色美了,产业壮了,村民富了,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名村”。

  近日,记者走进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专访珠海市香洲区检察院派驻阳春市驻村干部、马水镇石田村第一书记梁创业,聆听他在扶贫路上的奋斗故事,探访昔日贫困村华丽蜕变的脱贫故事。

  修路先行,“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有个扶贫任务,你符合条件,去不?”

  “去!”梁创业没有丝毫迟疑。

  2013年6月17日,珠海市香洲区检察院司法警察梁创业主动参加珠海帮扶阳江驻村扶贫行动,成为珠海帮扶阳江驻村干部队伍中的普通一员。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成为梁创业驻村扶贫的第一站,这里贫困人口多、贫困户多、村民小组多、面积大,被人们称为 “三多一大”村,是个难啃的脱贫“硬骨头”。

  “除了一条水泥路通往村委会,全是狭窄的泥巴路。”初到新联村,泥泞难行的村道令梁创业印象深刻,一到雨季,坑坑洼洼的乡村道路成了 “泥塘”,村民出去难、进来也难。

  精准扶贫,修路先行。初来乍到的梁创业第一想法就是为乡亲们修好路,让新联村走向外界,也走上脱贫的正轨。修路要占地,涉及到地,就需要村民们支持,但村民对这样一个80后毛头小伙充满质疑。梁创业每天苦口婆心地劝说,但修路进度依旧缓慢。为此,他找到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一一沟通,虚心征求意见,难题一个个攻破,路也一段段往前延伸。

  2015年12月,15公里的村道硬底化全部完工,新联村与松柏镇、省道369线连起来了,带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农产品,半个小时就可抵达春湾蔬菜批发市场。道路硬底化畅通了农产品的出村路,也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他们“各显神通”开展种养殖创业,大步流星奔向幸福新生活。

  2016年,新联村1545户6400名村民全部脱贫,新联村成了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梁创业的驻村扶贫第一站以丰硕成果落幕。

  产业扶贫,“造血式脱贫路”行稳致远

  “见好就收吧。”不少朋友这样劝说梁创业。但在新联村的3年时光,让梁创业决心留下。“百姓的幸福给了我满足感,村民的信任给了我归属感。”梁创业似乎把扶贫村第一书记当上了瘾,总想着把修学校、办鸡场、做产业等一个个难关全部打通。

  2016年,珠海对口帮扶阳江第二轮扶贫开始,梁创业又立马报了名,这一站是马水镇石田村。珠海与阳春相距270多公里,工作与原单位脱节,梁创业也难以顾家,就连父亲去世,也没能送最后一程,看似洒脱坚强的他对家人深感愧疚。“有遗憾,但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梁创业坦言,经历了与亲人的生死别离,更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更多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结合石田村养蚕历史悠久的实际以及村民意愿,梁创业决心把种桑养蚕培育成石田村的主导产业,把提高技术、提升产量作为发展桑蚕产业的第一步,彻底改变石田村桑蚕“品种单一、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窘境。

  梁创业主导构建了“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运营,建起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连片面积100多亩,建起逾1000平方米的蚕房,在桑蚕产业上下“绣花功”,做“大文章”。为提高种养水平,梁创业与村干部多次带领养蚕户去外地参观学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靠“腿脚”跑出了新的致富路。石田村逐步建立起“广西宜川的桑苗+江苏海安的技术+化州的现场指导+云浮的销售链接”的桑蚕创新模式,每亩产值从4000元提高到7500元以上,使产业扶贫步入快车道。  

  针对贫困户,梁创业实施一户一策,千方百计提供条件,发动他们投入到生产中去,比如为有养蚕意愿者建蚕房,提供养蚕工具等。“每年的3月到11月是桑蚕生产期,每个月出三批蚕茧,每十天就有真金白银进账。”原本的贫困户谢爱娟在梁创业的帮助下开始在家门口养蚕,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比之前辗转工地打散工的收入增加了一倍有余,去年底达到脱贫标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石田村年产值已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了1500万元。不仅石田村65户在贫困线下的村民实现脱贫,跟上了致富队伍,还辐射带动了周边十里八乡种桑2500多亩,盘活了土地资源,带动了更多的蚕农奔小康。

  全产业链发力,奋力开启奔小康新征程

  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仅仅是个开始,在梁创业心中,增加桑蚕产业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挖掘更多的致富元素,让扶贫事业可持续发展才是他扶贫的最终目标。

  绿油油的桑苗成行成列,桑叶随风摇曳,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试验田里栽种有强桑1号、农桑8号等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先在试验田里安家,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才能把产量高、抗病毒能力强的品种向农户推广。”梁创业介绍,为扭转贫困户“要钱、要物、要补助”的旧观念,对贫困户不发钱,而是将示范基地打造成为示范点,聘请专门的技术管理员为蚕农提供学习的平台,让贫困户依靠自身的知识本领和勤劳脱贫。目前,全村有22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和外村村民共120多人,来到石田村桑蚕基地跟班学习,基地也为本村及周边村提供了60多个边打工边学习的工作岗位。

  石田村的桑蚕产业越做越大,但蚕农从外地高成本进购小蚕的历史还未改变。梁创业在石田村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建起了小蚕培育室,预计明年开始培育。届时,培育室里的小蚕将走进石田村及周边村大大小小的蚕房,蚕农就近购买,进一步降低蚕农生产成本。

  石田村的桑蚕“破茧成蝶”,曾经的贫困村摇身变成了脱贫模范村。百亩桑果园、桑蚕文化亲子体验馆、绿色红薯基地、可休憩观赏的农家乐……在石田村,依托桑蚕产业,梁创业把桑蚕和乡村旅游、乡村环境美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也挂上了钩,一个个致富项目拔节似地生长,阳春乡村游的桑蚕新景点正徐徐展开。

  紧张工作之余,梁创业喜欢把一些闲暇时光用来玩一玩手机游戏。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娱乐、一种放松,还蕴含着一种味道、一种精神。“扶贫工作和玩游戏闯关一样,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一股认真执着的劲。”梁创业把扶贫工作当作一场人生的历练,他希望他的这场人生历练能够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扶贫成绩单

  2015年底,新联村累计实现15公里村道硬底化。

  2016年,新联村1545户6400名村民全部脱贫,成了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

  2016年,扶贫单位投入90万元,建立石田村桑蚕种养基地,并成立了桑蚕种养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产销问题,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

  2019年,石田村建档立卡的65户贫困户169人成功实现脱贫。村里新建了办公楼、科普楼,扩展了村主干道,新建了小公园等基础设施。

  ◎ 记者手记

  一片赤诚守初心  脱贫致富结硕果

  南方的秋日,秋风中还带着丝丝暖意。清晨,走进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田间地头里村民忙着收割桑叶,纵横交错的乡间道路上,行驶着一辆辆满载桑叶而归的车辆,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梁书记来了,路宽了,村美了,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在石田村,每每谈起这些扶贫成效和乡村的改变,村民们总会把这归功于从珠海远道而来的扶贫干部梁创业。

  7年扶贫路,梁创业虽然曾因村民不理解而被质疑过、误解过,但他始终直面挑战,不忘初心,为推进项目深夜伏在案头钻研、为村小学与香洲名校接轨而奔走往来,更多的时候,则是为项目资源而辗转在珠海与阳春的路上。此外,他想方设法抓党支部建设,为驻点村带出一支不走的“扶贫队”……这些事都被村民记在心里,也逐渐让他们对这位80后扶贫干部信任有加。

  在扶贫期间,梁创业先后获得了省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称号、“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等,这是对他付出的肯定,更是新联村、石田村日新月异的“见证”。梁创业说:“看到驻点村一天天变富变美变和谐,感觉像吃了蜜一样甜。接下来,将以更投入、更认真的精气神打通小康之关。”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