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东区:帮扶单位精准帮扶,贫困户黎青胜家有了8头黄牛,耕种14亩田地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林显军 时间:2020-09-07 09:1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哞……哞……”9月2日,在塘坪镇赤岗村中间自然村的草地里,8头黄牛正低头吃草,贫困户黎青胜站在树荫下,像看着自家孩子一样照看他的这些宝贝。

  今年43岁的黎青胜是赤岗村村民,家里有7口人,由于缺资金也缺技能,他和妻子过去只能种着几亩薄田,偶尔外出打散工,在精准扶贫开展前,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6年开始,阳江日报社对口帮扶赤岗村,确定了干部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的工作机制,采取发展家庭种养业、入股项目分红等多种模式,一户一策进行帮扶,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大为改观。勤快能吃苦的黎青胜,更是有了一股脱贫奔康的“牛劲”。

  “养牛需要劳动力不多,他们的老父母也能到田里看着,两夫妻还能继续务工和种地。”驻村干部吴伟建说,黎青胜家有富余劳动力,养少量的黄牛,技术门槛不高,后期不需要太多投入,在掌握技术后还能继续扩大规模。黎青胜也很认可,很快就决定将养牛作为家里的主要产业。

  他还记得,2017年他从阳江日报社的领导和驻村干部手里牵过3头黄牛的时候,心里满满都是感激和欢喜。养牛很快让黎青胜看到了脱贫致富的盼头,领回家里不久,他就发现其中一头已怀孕一段时间,当年就产下了一头小牛,另两头在一年后也生产了。黄牛一年就可以产一胎,牛犊长一年就进入生产期,到了2019年,黎清胜已经有了10头牛。

  “现在家里有了产业,老人有了养老金,孩子的读书费用也不用愁了。”黎青胜说,有了阳江日报社的帮扶,家里的生活宽裕了,手上逐渐有些存款,脱贫致富的路子就广了。2019年,黎青胜流转了14亩荒地,开垦后早造种花生,晚造种水稻,空闲时候到集市卖农家米和花生油。

  他给记者盘算着,去年两夫妻务工就有5万元收入,种植水稻花生收入1万元左右,父母每人每年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他还将扶贫资金入股了镇上的光伏和绿萝产业项目,每年有4000元的分红。

  2018年,黎青胜的大女儿考上了广州的中职学校,为了让女儿有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黎青胜在去年卖了两头黄牛,用于女儿学业期间的费用。他笑着告诉记者,如果不急着用钱,他不会卖出母牛和小牛,要留着继续生产牛犊,“过不了几年,我就成为养牛大户了。”

  “按照目前的行情,一头大黄牛就是1万元,这里是8万元,还有两头已经怀孕了。”黎青胜没有把养黄牛算在目前的收入,在他看来,这是要长远发展的产业,大牛生小牛,小牛养大再生小牛,日子就会越过越“牛”。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