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东区:帮扶单位的进驻,让东平镇瓦北村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荔枝专业村 脱贫换新貌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朱俏施 谭文强 时间:2020-09-02 09:34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投票快要被赶超了,我们要拧成一股绳,助力瓦北村出线……”8月28日是我市十大文明示范村投票的最后一天,瓦北村委会里聚集了几名村民,正在和村干部们讨论着助力投票一事,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这一天,省人大代表、阳东区东平镇瓦北村党总支书记李慧芳的心情显得有些激动,隔一段时间便打开投票页面浏览排名情况。“这是一次为家乡代言的好机会,也是增加村民凝集力和归属感的投票。”李慧芳说,看到村民主动转发、拉票的举动,她心中泛起了感动的涟漪。

  李慧芳表示,近年来,帮扶单位的进驻给瓦北村带来很大改变,村里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带动着广大村民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做优做强荔枝品牌,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村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干劲越来越足,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6年,瓦北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随着市农业农村局等帮扶单位的进驻,瓦北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朝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方向前进。

  瓦北村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模式。“1个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个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各党小组长、党员带领村民共同发展产业。” 瓦北村党总支书记李慧芳表示,瓦北村地塘岗自然村一位老党员蔡泽文发展了黑骨茶、黄杨、罗汉松等盆景产业,同时带动贫困户参与黑骨茶产业。现在全村栽培黑骨茶盆景产业有150亩,年产值达到450万元。

  “瓦北村通过探索成立村民理事会,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乡村自治。”李慧芳说,在这一过程中,瓦北村善于利用优秀党员、村中有名望的村民凝聚人心,感召更多村民,共同为乡村治理添砖加瓦。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之初,部分村民对工作不支持,理事会成员苦口婆心的劝说引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采访中,李慧芳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瓦北河上建有两座桥都是漫水桥,而这两座桥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每逢雨季,河流水位上涨,群众出行要看“天”行事,十分不便。2018年底,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协调下,瓦北村启动桥梁改建工程。2019年,桥梁正式投入使用,周边村民的出行得到了保障。为了感谢党的政策和村“两委”的努力,村民提议把瓦北桥改为“连心桥”,象征着党群心连心。

  

  荔枝种植三年扩三倍

  瓦北村种植荔枝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荔枝树。“村里的荔枝产业曾一度萎缩,这三年又逐渐有了起色。”市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黄红保说,由于品种老化,原有传统栽培方法粗放,种植效益低,村民无心打理。

  转变发生在2016年,市农业农村局、阳江供电局等单位派驻了工作队进村扶贫。经过前期考察,考虑到瓦北村自然条件优越且村中种植了大面积的荔枝林,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因地制宜谋划发展荔枝特色产业。

  扶贫工作队来了之后,先是指导成立瓦北种植专业合作社,把16户贫困户聚拢到了一起,为人厚道的蔡杰贤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从贫困户变为了带头脱贫的“领头羊”。随后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职能和专业优势,大力推广嫁接技术、淘汰劣质品种、大力推广回缩整形修剪技术、开展荔枝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并帮助购买生产设备、提供肥料等,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糯米糍荔枝浓甜多汁肉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瓦北村近年种植的主要品种 。”蔡杰贤笑着说,通过技术改良,荔枝产量提高了,今年合作社的荔枝产业收入达到70万元,他一户就达到20多万元。他表示,三年时间,瓦北合作社的荔枝种植面积,从160亩扩大到了500亩,合作社16户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一步一个脚印,村民看到希望、有了信心,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此外,驻村扶贫单位帮扶瓦北村试水直播带货线上销售荔枝。5月27日,在阳江核电公园的牵线搭桥下,瓦北村和广州的电商平台合作举行了一场荔枝预售直播,当天就卖了3000多公斤荔枝。今年,中国邮政集团阳江公司在瓦北村建了服务点,村民接到了电商订单,不出村就可以邮寄发货,一天可以寄出500多公斤荔枝。

  

  自主造血摘掉贫困帽

  每天早晨6时多,村民蔡杰流吃过早餐,便匆匆忙忙地来到自家的果园,准备鸡食,打理圈舍。前段时间正值荔枝丰收期,果园的荔枝为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9月开始,他饲养的400多只黄鸡和麻鸡也准备出栏,预计收入5万多元。

  年过六旬的蔡杰流靠种植荔枝和妻子到镇上打散工维持生活,家中生活一直十分困难。阳江供电局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考虑到鸡的出栏时间相对较短,加上蔡杰流的果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完全可以用来养鸡,这样既增加了收益,又合理利用了果园的土地,一举两得。

  有了想法,马上行动。阳江供电局投入6万元扶贫资金为蔡杰流搭建鸡舍、养鸡铁丝网围栏,铺设水管、电缆等设施。同时,为打消蔡杰流愁销路的顾虑,阳江供电局与蔡杰流约定,实行产销一体化,通过“同吃扶贫餐、光鸡进饭堂”等消费扶贫活动支持其开展养殖产业。

  “今年,扶贫干部找到了我,向我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并询问我是否有养鸡的想法。反正自己穷得什么也没有,我就打算试试。清明后,扶贫单位便为我送来了200多只鸡苗。此外,村里还联系了技术员来搞培训,我一心扑到养鸡上,后来自己还买了100多只鸡苗。” 蔡杰流乐呵呵地说,等这批鸡售完拿到了本钱后,将会继续购买鸡苗养殖,争取赶在冬至前后出售。

  截至2019年底,瓦北村31户78人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由于蔡杰贤、许光勤劳又经营有方,更是成了村里的荔枝种植大户。此外,蔡杰贤积极复耕丢荒田,种植水稻50多亩,现已丰收。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拒绝等靠要。”市农业农村局驻瓦北村第一书记黄红保说,只有通过外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结合,贫困户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把“贫困帽”摘除,日子才会越来越有奔头。

  

  ◎ 记者手记

  扶贫干部用真情书写责任担当

  2017年2月14日,黄红保正式入驻瓦北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交通闭塞、产业落后的瓦北村,没有扶贫经历的他在心里打了几个冷颤,不停地思考村里的出路在哪里?如何与村民打交道?如何找准产业突破口?

  黄红保告诉记者,走进村民的内心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白天跟随村民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动态,晚上挨家挨户拉家常、讲政策。“在扶贫工作队来之前,阿强(化名)好吃懒做,还经常酗酒,酒劲上来就大喊大叫,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黄红保说,了解情况后,他隔三岔五给阿强做思想工作,支持其购买一台手扶拖拉机。后来,阿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人也变得勤快起来。“以前见面从不打招呼,现在会到村委会聊天、咨询问题了。” 说起阿强的转变,黄红保的脸上堆起了笑容。

  如今,医疗卫生站、居家养老中心、村道、路灯等一批工程项目建成落地,瓦北村村民的幸福感明显提高。在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的努力下,糯米糍荔枝已成为瓦北村的一张名片,名扬省内外。黄红保说,看到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便不见踪影了。

  贫穷像一盘深扎在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穷则思变,差则思勤。如今,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瓦北村村民逐渐找到了脱贫的方法。在基层,像黄红保一样的扶贫干部不在少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总是一遍遍沟通、一次次鼓励、一趟趟跑腿,制定可行的方案为村集体找出路,穷尽所有的可能助力村民增收。正是他们通过一次次的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用想出来的金点子转化为村民持续增收的长久之计。

  

  扶贫成绩单

  瓦北村为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户78人,截至2019年底,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瓦北村共投入3055.18万元完善基础设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成效,2019年,瓦北村获评全国治理示范村。

  2019年秋季-2020春季学年度贫困户在校学生25人生活费补助及学杂费减免全部落实到位,发放生活费补助金8.7万元;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全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1户,贫困户100%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

  累计投入资金93.3528万元发展集体帮扶项目,每人每年可获分红1100元以上;投入100万元扶持合作社建设荔枝示范基地,2020年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投入35.761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畜禽养殖、果园种植、农业加工等帮扶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推荐4名贫困人口担任瓦北村公益性岗位,月收入为1410元。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