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春市:驻村600多个日夜,扶贫干部何鉴权和扶贫工作队为三甲镇新坡村注入产业经济活水
扶贫困群众“上马” 助青年创业“扎根”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陈海涛 关雯心 宋福亮 时间:2020-08-31 09:44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扶贫干部何鉴权对新坡村的第一印象是:产业落后,村庄缺乏生机活力,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创业,村里只有老人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活。在连绵群山的簇拥下,新坡村到处一片安静,甚至让人感到些许荒凉。

  驻村扶贫的650多个日夜,何鉴权用双脚踏遍新坡村的每一寸土地,进村入户走访贫困群众,访乡亲问乡情,动员年轻人返乡创业,选准、用好致富带头人,致力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实施产业扶贫,用产业的持续发展为精准扶贫蓄足后劲。

  如今,新坡村热闹起来了。光伏发电项目,无核黄皮、黄龙火龙果、番石榴、香蕉、蔬菜种植五大农业基地,鳜鱼智能立体养殖平台,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等扶贫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为新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水。

  

  打造“造血式”扶贫产业基地

  新坡村,是阳春市三甲镇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省定贫困村,下辖32条自然村,总人口5480人。截至2018年底,该村贫困户共有127户共285人。贫困人口是其他贫困村的三四倍。

  广东广电网络公司从2016年起对口帮扶新坡村。2018年末,何鉴权作为广东广电网络公司轮换的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在此全面开展驻村扶贫帮扶工作。8月24日,记者见到何鉴权时,他穿着宽松上衣、休闲长裤,皮肤晒得黝黑,体态更像是一名长期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何鉴权告诉记者,他一来就发现,新坡村贫困人口多,土地或丢荒弃耕,或小规模耕种农作物如番薯、花生等,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又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要拔掉穷根,没有当家产业不成。”何鉴权说,扶贫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还得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上找出路。

  远观市场需求,近看地方特点。何鉴权通过委托专业团队深入分析新坡村的气候、水土和地理位置,根据不同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特点,推动了水果玉米、红薯、香蕉、番石榴等多个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为此,何鉴权多次上门,不遗余力地跟村民交谈,协调扶贫产业基地的租地问题。

  如今,新坡村的土地上不再是单调的番薯、花生,而是一个个成规模生产的扶贫产业基地:万棵无核黄皮果树、种植面积超20亩的黄龙火龙果代替了原来的荒地,百亩蔬果基地如期投产,100亩香蕉已经收获上市……

  何鉴权说,驻村扶贫工作队最终把产业帮扶重心从“输血式救助扶贫”转向“造血式产业富民”,帮助村民打造新产业精准帮扶,以此提高精准扶贫的“含金量”。

  

  引领青年农民扎根农村创业

  村民脱贫之后要避免返贫,第一书记离开之后怎么办?在这一点上,何鉴权想得更远一些。

  “我来这里快两年了,和青年农民谈得最多的就是回家创业。”何鉴权说,要实现长效扶贫,必须发展优势产业,但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带头人,因此最好引领有知识、有思想、有理想的青年农民扎根农村创业。何鉴权认为,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再组织土地流转、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全面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技术传导和资金传导模式,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今年38岁的村民刘水行,就是被驻村扶贫工作队“劝返”的一员。他目前担任阳春市山水合作社的社长。该合作社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成功将其种植的番石榴品种作为“一村一品”项目落户新坡村。除此之外,该合作社还负责在新坡村中和自然村所建设的田园综合体文旅项目。

  “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是驻村扶贫工作队拉了自己一把。”刘水行说,如果在家乡就能够创业致富,他也想在家工作,至少离父母妻儿近一些。为了激发青年农民的创业潜力,何鉴权带着刘水行等一群人到云浮、肇庆等多个农产品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参观学习。当刘水行看到一些原本落后的村子,通过产业脱贫而“逆袭”,他的内心很受触动,“下定决心跟着何书记干一番事业。”目前,有20多名像刘水行这样的年轻人回到新坡村创业。

  比如,阳春素来是全国鳜鱼苗传统繁殖重镇,新坡村的创业团队就引入生态智能鳜鱼养殖平台。当前,20个育苗大鱼缸已顺利启动、运行畅顺。何鉴权说,今年光是这个板块估计就可实现600万元产值,年内还计划扩展到100个鱼缸,目标是在两年内实现3000万元产值。

  

  带贫困群众走进希望的阳光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何鉴权是个爱“算账”的扶贫干部。

  “这是今年刚种下的20亩黄龙火龙果,预计亩产达1500公斤,每亩产值约3万元左右,合作公司抽一部分利润,剩下的由贫困户按固定比例分红。”站在新坡村的黄龙火龙果扶贫基地前,何鉴权双眼闪着光芒。

  “我们种下的无核黄皮明年就开始收成了,一棵黄皮树产果15公斤,每亩大约可以种100棵黄皮树。如果无核黄皮按一公斤10元的售价来算,一个家庭种上五六亩,一年也有七八万的收入,比他们之前种番薯、花生的收益好多了。”何鉴权带记者来到新坡村中和自然村,饶有兴致地逐个介绍蔬果基地里所种植的品种。

  贫困户游来金现在每天乐呵呵地出现在村里的香蕉产业基地。他在该基地务工,每月有25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他还有土地租金收入、基地经营分红收入、光伏发电项目分红收入、家庭种养收入、儿女外出务工收入等等,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超过8万元。这下,他不但脱了贫,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除了把贫困户的“账”记在心里,何鉴权也会把贫困户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贫困户刘俊成今年 34 岁,因病致残,由于家境贫寒,未获医治,以致卧床多年。其父亲遭遇突发交通事故去世后,刘俊成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郁郁寡欢。

  扶贫先扶志,想让刘俊成改变目前的现状,关键是要强化他生存的意志和技能,让他对生活有信心和希望。何鉴权想方设法联系到广州华侨医院的医生,上门为刘俊成诊治。得知他对电商感兴趣,何鉴权就把他和村里几个志趣相投的村民集中到一起,共同探索和开展扶贫农产品电商运营。何鉴权还给他送去一把轮椅,让他坐上轮椅走出家门,感受户外的阳光。当阳光打在他身上的那一刻,他回过头向何鉴权说了声谢谢,之后便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么多年了,贫困户刘俊成的心里,终于照进了阳光。

  

  ◎ 记者手记

  扶贫干部很给力  小康生活有奔头

  何鉴权当过乡镇干部,做过广播电视记者,也在国有文化企业从事过市场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其形成了一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他将此应用于扶贫工作,理思路、引资金、上项目、惠民生,一步步从想法到项目落地,给新坡村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变化。见识决定眼界,第一书记选得“精准”,跟扶贫政策落得“精准”一样重要。

  从一个大型文化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到扶贫干部,何鉴权褪下西装革履,让自己迅速进入脱贫攻坚领头人的角色。“我现在比农民还农民。”何鉴权笑着说,从他到新坡村的第一天起,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如今早和村民打成了一片。真正扎下根来、扑下身去的扶贫干部,才能摸清底子、找准路子、迈开步子,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有利条件。

  在驻村过程中,何鉴权也总是想着如何把贫困群众“扶上马”之后,再多“送一程”。他想方设法让年轻人回乡,通过基地+农户的方式,将传统农业项目逐步转换为高附加值项目,将村子的产业发展起来,为长效脱贫提供保障。数不清多少个日夜,何鉴权跟青年农民们坐在一块,聊政策、聊思路、聊经营模式。村民们也信他,愿意跟着干。

  对扶贫干部来说,开展扶贫工作无异于一次创业过程,路途一样充满未知。但他们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他们在扶贫路上默默付出,只为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最后,他们还不忘在村子里留下希望的火种,以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扶贫成绩单

  截至2019年末,新坡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100元增长到22330元。全村已脱贫的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8000元增长到10344元。目前,新坡村及村中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5人已经达到贫困村和贫困户“双退出”标准,并已经按照要求完成了退出的程序。

  自2016年以来,广东广电网络公司驻新坡村扶贫工作队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0万元,先后完成危房改造80户,危桥新建、修缮2座,新建村文化广场8个、村党员活动中心1个、扩建村委大楼1座;完成新建新坡小学10项配套设施;完成29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新增新农村建设提升点7个,其中2个为样板示范村;通过帮扶三个片区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近2000人的安全稳定饮水;捐建了覆盖30个自然村的路灯,为1400多户的村民照亮了回家的道路。

  2019年,广东广电网络公司发挥行业优势,在新坡村启动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现新坡村已全面实现光纤双向网全覆盖入户,应急广播和视频监控、信息发布平台顺利开通,全村全部重点区域覆盖超高清4K电视、视频监控。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