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东区:红丰镇潮观村产业引领扶贫开新路——昔日荒地变良田 稻香蕉肥惠农民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时间:2020-08-21 09:32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漠阳大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贫困村有了特色主导产业、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的本领、三保障政策惠及所有困难家庭……

  从8月份开始,阳江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团队奔赴基层一线,挖掘脱贫攻坚好经验好做法,记录困难群众脱贫奔康的拼搏经历,专访扎根一线驻村干部的奋斗故事。

  从今天起,《脱贫攻坚 阳江答卷》系列报道,将在本报及其网、端、微、号多平台推出,展示我市脱贫攻坚的喜人成果,营造打赢收官战的浓厚社会氛围,引领和鼓舞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汇聚澎湃之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选产业  香蕉水稻打通扶贫路

  8月18日的早上,黄伯初赶到阳东区红丰镇潮观村的香蕉种植基地时,手机响个不停,电话一个接一个。“对不起啊,现在香蕉上市了,特别忙。”眼前这位晒得黝黑显得朴实的农人笑着说。

  在香蕉种植基地里,有等待收获的一串串沉甸甸的香蕉,也有刚种下去不久的香蕉苗。黄伯初与潮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茂当在香蕉地里穿行,察看香蕉的生长情况,期待着今年有个好收成:蕉好,人就好,扶贫才有成效。

  另一头,刚插完秧的水田有了浅浅的绿意,仓储房里则稻香四溢。在潮观村,香蕉叫“金阳1号”,水稻叫“漠阳香”,绿色大米的品牌正悄然打响,通过扶贫渠道,热销珠海。陈茂当遥望着绵延2500多亩的香蕉和水稻,感叹道:这是扶贫源源不断的血液。

  潮观村的扶贫产业还要从黄伯初讲起。

  2016年的潮观村对于当时初来乍到的扶贫干部杨凯华来说简直是一团糟。这个位于漠阳江、大八河交汇处的村庄,全村3476人,外出人口就有1938人,而且地势低、水利设施差,经常出现水浸的情况,田地丢荒严重,杂草丛生。

  杨凯华一心想通过产业突破扶贫的困局。面对丢荒的田地,产业从哪里来?经过多方考察,他把目光盯向了在潮观村种植香蕉的黄伯初。

  入股?扶贫?黄伯初对于这些新鲜事物既陌生又警惕,并不愿意合作,保持着传统农人的想法:自耕自收,既不懂,也不想牵扯太多的事。

  杨凯华并不灰心,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既可以扩大种植面积,又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认为这是条互利共赢的好路子。他一有空就找黄伯初交流产业扶贫的想法,甚至把床铺搬到了黄伯初种植基地里的简易铁皮房,一边交流,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同时细心考察香蕉产业的种植、管理、销售和收益等情况。这一住就是三个月,硬生生把没有合作意向的黄伯初打动了:“他做事认真,田间地头每个角落都去,这让我越来越信任他。”

  接下来,便是合作的事情了。

  2016年初,黄伯初成立了阳东诺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年10月,与潮观村委会共同打造1500亩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暨精准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在示范基地内建设384亩专项用于贫困户及村集体增收的扶贫合作专区和1000多亩特色农业专区。

  为了实现造血式扶贫,潮观村委会发动4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46人,以180万元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经济体”,与阳东诺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经营和丰香蕉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贫困户经济体+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贫困户每年可获得股份分红。

  一连串的合作,为潮观村产业扶贫开辟了道路,香蕉、水稻、光伏等扶贫产业拔地而起。

  造品牌  “漠阳香”大米热销珠海

  生产有了积极性,荒地变良田。扶贫产业的开展,带动了潮观村的土地需求。随着扶贫资金和政府财政的投入,农田的水利设施逐步改善,再加上扶贫产业的带动作用,昔日荒地变良田,公司和农户双丰收。

  在阳东诺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一袋袋真空包装的“漠阳香”大米犹如精美的礼品,堆放在一起。“漠阳香”的出现让潮观村的大米有了自己的名字和品牌,在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经过精加工、造品牌,大米的利润一下子提高了许多。”陈茂当说,打通扶贫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为产业扶贫焕发了新活力。通过珠海扶贫产品市场、珠海市金湾区扶贫产品销售点和珠海市金湾区开展的消费扶贫活动,潮观村的扶贫产品热销珠海,去年的晚造水稻已经基本销售完了。

  有了品牌,潮观村的农人更爱惜自己的身份。在水稻种植基地的小路上,你会看到一个个外形如鸟的捕虫器,夜晚会发出闪闪的光,吸引田间的虫子。陈茂当介绍,这里种植的是绿色水稻,还有多个科研机构的新品种,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产品,以好品质撑起好品牌。

  现在,“金阳1号”香蕉和“漠阳香”水稻作为主导产业正逐步打造成潮观村的“一村一品”。通过产业扶贫辐射带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领分红  贫困户基本生活有保障

  2019年,贫困户陈周彩喜事连连。

  年初,村里帮他修缮了屋顶,告别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日子。年中,女儿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从卫校毕业,在阳东城区的一家药店找到了工作。年底,他拿到了村里光伏、香蕉、水稻产业每人1415元的分红,全家三口人共4245元。他买了台液晶电视机,告别了毛病频发的彩电。而在今年初,村里又帮他建了厕所,告别了夜间抹黑到屋外上厕所的日子。

  8月18日上午,陈周彩站在家门前古色古香的墙绘旁,笑容堆满了脸:“我生病有医保,子女读书有补助,生活有低保,年底有分红,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

  而2017年则是陈周彩人生的大坎。那一年,他生病住院。他从不敢想象这个家离开了他该怎么维持: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生活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医药费从哪里来?生活费从哪里来?谁来照顾这个家?

  为了生活,他起早贪黑,一个人种十亩田,一有空就抓鱼、抓虾,拿到市场上卖,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但还是有过没米下锅的日子”。说起曾经的艰苦岁月,陈周彩依然感慨不已。

  这次大病,花费了近8万元,通过医疗报销、医疗救助等途径,个人只承担了小部分费用。陈周彩如释重负:“我这条命是国家救回来的。”

  现在,子女在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儿子当兵入伍,女儿毕业工作。女儿还经常带些保健品回家,叮嘱爸爸保重身体。陈周彩康复后,在村里当起了保洁员,日子越过越好。

  走出门口,陈茂当笑着对陈周彩说:“现在,到你享福的日子了。”刚说完,陈周彩的笑容再次堆满了脸。

  陈周彩一家是扶贫的缩影,为无数个生活贫困的家庭,点亮了希望。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