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江城区:铸强党建引擎 决战脱贫攻坚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梁宗具 关国慧 钟连娇 时间:2020-05-19 09:08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党旗高扬风帆劲,阔步前行勇攻坚。近年来,江城区坚持“漠阳红”党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2018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交叉考核被市评为好的等次,2019年基本实现“两个百分百”出列目标。

  

  加强领导  尽锐出战

  近年来,江城区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将其列为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区委书记陈基文、区长陈贤亮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贫困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同频共振,认真落实遍访贫困户制度。压实责任,由市直、区直和珠海帮扶单位派出的干部驻镇(街道)、驻村落实帮扶责任,精准发力,推动扶贫措施落地见效。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为激发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江城区选派干部到村(社区)任职,与所在部门特点、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坚持按需对接、分类施治的原则,明确党政部门干部到软弱涣散村、政法部门干部到矛盾突出村、经济部门干部到精准扶贫村、农业部门干部到种养专业村。全区115个村(社区)共培养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230名,目前有32名全脱产跟班学习。其中,5个省定贫困村也派驻了“第一书记”,对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实现驻村干部全覆盖,贫困户100%落实干部结对帮扶,确保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固本强基  筑牢堡垒

  埠场镇那蓬村是江城区五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过去环境差、产业薄弱、党组织缺乏战斗力。2018年,那蓬将村党总支部升格为村党委,落实“五有”规范化建设,组建一支“漠阳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形成“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群众”网格化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那蓬村巷道笔直且纵横交错,文化长廊宣传壁画美观大方,村中空地及道路两侧绿意盎然,水塘围上了木栅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帮财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像埠场镇那蓬村这样的例子,在江城区不胜枚举。近年来,江城区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六对接六查找”,全面细致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针对软弱涣散村(社区)存在问题,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地制定整顿方案,精准发力,全力补齐短板。截至目前,全区排查出的1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已有15个通过集中验收,其中10个“摘帽”、5个“达标”,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集结人才  硬核战贫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

  黄创礼是江城区“十大种植能手”之一,承包了150多亩丢荒田,将其建成江城区优质谷生产基地。他还创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服务本社成员基础上,积极为社外的农户提供服务,带领更多农民实现机械化生产,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近年来,江城区注重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个优势,大力抓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建设。2016年以来,该区采取实训、参观、交流等形式,培养了300多名像黄创礼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把全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302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人才信息库。此外,江城区还提拔3名80后干部到镇(街道)担任党政正职,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3名乡镇公务员。

  

  攻坚克难  全面振兴

  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近年来,江城区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如那蓬村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动方式打造肉鸽养殖基地;南埠村、雷山村发展肉牛、肉鸡、鹅乸、生猪、山羊等养殖项目;山外东、山外西发展咸淡水养殖业;城南街道开发光伏发电项目、绿萝种植入股项目等。据统计,2019年全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53.12元,比2016年增长62.82%。

  农村人居环境焕发新面貌。近年来,该区以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重要抓手,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目前,全区51个贫困自然村已基本达到新农村整治标准,村委会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村内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终端污水处理设施、集中供水完成率均达到100%,有16个贫困自然村已完成公共文化设施类项目建设。

  农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近年来,该区认真落实教育、住房、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贫困户子女读书得到有效帮助,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贫困户参加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的任务100%完成,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基本完成,公益性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成立了3个“扶贫车间”,为15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近200人。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