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然植物草粉替代等量小麦麸皮,试验组抗病能力较强。肉质有明显的改变,突出之处是结实、瘦肉较多,有土猪风味。”这段专业的科技文字出自《天然植物草粉喂养猪的生长试验报告》,但谁能想到,这份报告的撰写者,竟然是阳西县新圩镇南门村一位农民。
他叫林华兴,其身份很简单,但头顶诸多“光环”——华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绿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新阳立体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华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这位农民企业家既是科技致富的受益者,也是农村科普事业的火炬手,带动了当地许多农户走上果、鱼、家禽家畜立体规模化种养之路,成为当地科技兴农的领路人。近日,记者来到林华兴的养殖场,了解到他成功创业的经历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
科技致富领路人
新圩镇地处粤西山区,历来有养殖家禽的习惯,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信息技术落后,养殖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当地养殖的规模上不去。初中毕业后,林华兴跟随父辈的足印养起了鸭鹅。他省吃俭用四处购买农业实用科技书籍和信息、科普读物,抢着去听农技培训,抓住机会认识农业专家、学者,向他们虚心求教。
1995年,林华兴承包了当地500多亩的班塘农场,进行果、鱼、家禽立体循环规模化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10年后,他承包并修复了新圩镇已溃决的龙亩山塘水库,并承包下小水库周边的300多亩旱地,创建了面积近600亩的立体型综合种养场——山上种树、林间养鸡、塘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下养鱼。林华兴的种养基地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发展,年纯总收入达50多万元。他立体规模化种养殖的成功很快在方圆百里带来了辐射效应。几年来,林华兴带动的农户有上百人,其中50多个农户办起了果、鱼、禽畜立体养殖场,总面积6700多亩。
农业合作社带头人
2008年,超强台风“黑格比”令林华兴损失不小,也引发了他对抵御风险的思考。第二年,林华兴参加了市关工委举办的山区创业青年培训提高班,在阳东县参观了几家办得有声有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他从中得到新的启示:抱团发展才能形成规模优势,降低风险。
当年,林华兴办起了华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对一些缺少入股资金的农户,林华兴采取借资金、赠种苗、赊农资、教技术的形式支持他们先开展生产。合作社很快就发展到85名社员。林华兴还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收割机、大拖、运输车辆,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机械化水平。他经常到社员群体中,现场指导他们开展防疫和发展生产,并在合作社设置了电教室,每月组织社员观看科普影片,邀请专家给社员讲课。
目前,华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供应上市的肉鸡1O万只、肉鹅12万只、肉鸭80万只、肉猪5000多头、鲜鱼50多万斤、西兰花60万斤,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社员的人均年收入从入社前的两三万元提高到五六万元。
科普惠农火炬手
多年来,林华兴致富不忘乡邻。他和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省农科院畜牧所、阳江市畜牧所等单位合作,引进适用的技术在当地推广应用,并积极配合阳西县科协等部门开展科技咨询活动,资编印技术资料和复制光碟免费发放给农户。林华兴先后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讲座有30多期,印发技术和科普资料达2万多份,向农户赠送种养技术小册子900多册,免费派发科技光碟200多张。由他亲自操刀主讲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20多场次,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林华兴的养殖示范基地因此多次获得省科协、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等单位的表彰,成为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示范点和先进单位。
建设新农村,要有“新农民”。林华兴从一个土里刨食的普通农民,到科技致富的种养大户,再到联合村民抱团发展的民营企业家,他的转变,成就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康庄大道。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