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阳西县:养殖、种植、浅海捕捞“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边海村书写时代新答卷
作者:林可欣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22-07-06

  盛夏时节,热浪逼人。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上屯自然村600多亩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弥漫着馥郁的稻香,村道干净整洁,栅栏围起的“四小园”种满鲜花、蔬果,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饱受自然灾害侵袭、村民纷纷外出的边远小渔村。

  七八十年前,边海村这片三面濒海的盐碱地,长年累月遭受自然灾害侵袭,饥荒常顾,当地群众食不果腹。1954年,边海村党员陈庆宜牵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村民奋战在前。

  连日暴雨袭击致洪水几乎漫过堤顶时、农田遭遇旱灾缺水龟裂时、台风来袭农作物被淹时,边海红旗总是高高扬起,陈庆宜和党员们带领群众不分昼夜奋战在一线,多次造就了“边海奇迹”。

  “这个乡的党支部是一个模范的支部,它领导群众做了许多英勇的斗争,获得了群众的拥护。”1955年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边海党支部的事迹写下按语,肯定了边海党支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勇精神。

  时过境迁,尽管当年那群与自然抗争的边海人已经老去,但 “边海红旗”精神仍流淌在边海人的血液里。2020年初,阳西县委县政府启动了边海党建教育基地建设,建成集红色展馆、党群服务中心和红色大舞台于一体的党建教育基地。红色展馆建成后,驻镇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把红色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相结合,利用周围上千亩丝苗米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既能讲好“红色故事”,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发展旺。2011年,村中党员易志强等6名村民创办了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直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稻优良品种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当地约120人就业。

  合作社内,数台农机整齐排列。据了解,全程机械化是该合作社的亮点之一。该基地从耕、种、管、收到烘干,全程实行机械化操作 ,用播种机、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碾米机代替人工,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此外,边海村还利用当地水源优势,推进海鸭规模化养殖,并逐步形了“红心鸭蛋”这一特色品牌,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沿着村道走向海边,成群的棕色海鸭散落在滩涂上,觅食小鱼小虾,太阳落山时,再浩浩荡荡地结队返回。

  据边海村党总支书记陈广介绍,如今,边海村已形成了养殖业、种植业、浅海捕捞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产业发展模式。2021年,边海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到55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万元。

  放眼望去,边海村道干净整洁,村中主干道铺上了沥青,一栋栋小洋楼依村道而建,屋后篱笆内种满果树,小花园内各色鲜花争奇斗艳,乡村生活的安定恬静与烟火味并存。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民将 “边海精神”代代相传,持续用奋斗书写着时代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