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已基本编制完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向公众公开有关项目的环境保护信息。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包括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主线及博贺疏港支线、兰海高速联络线。
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主线起点位于云浮新兴,顺接汕湛高速公路清远至云浮段,依次经云浮新兴县、阳江阳春市、茂名电白县、高州市、茂名市、化州市、湛江吴川市、湛江市,终于湛江吴川市黄坡镇,紧邻湛江坡头区,并与海湾大桥引桥公路连接。全长266.157公里,其中新建里程240.107公里,与罗阳高速公路共线段26.050公里。全线分段采用四、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分段采用100Km/h、120Km/h。
博贺疏港支线位于电白县境内,起点位于那霍镇西侧,设枢纽互通与汕湛高速主线相接,经沙琅、观珠,终点位于马踏镇北侧,与正在施工的新港大道相交。博贺疏港支线全长34.126公里,采用四车道高速标准,100Km/h的设计速度。
兰海高速联络线起点位于化州市石湾镇附近,设枢纽互通与汕湛高速主线相接,路线自东向西经化州新安、廉江城南、新民,终点位于安铺镇东侧设枢纽互通与渝湛高速交叉,并与环雷州半岛一级公路对接。兰海高速联络线全长58.039公里,采用四车道高速标准,120Km/h的设计速度。
项目总投资338.78亿元,计划2014年底开工,2017年底建成,工期三年。
二、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项目的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原来的利用性质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植被破坏、生物量损失、农作物产量减少与水土流失,对评价区的动植物的生长、分布、栖息和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2)项目的建设将在占地红线范围内征地拆迁,工程施工将产生噪声、污水、固体废弃物,对沿线居民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3)项目通行后车辆噪声、尾气将对两侧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4)跨河大桥水中桥墩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SS、石油类等,对水质、水生生态环境等带来短暂的不利影响。
(5)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服务区、管理中心生活污水,以及桥(路)面径流。
(6)穿越水源保护区路段可能产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如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或滴漏、洒落后路面清洗产生的废水。
三、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①建立负责征地补偿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借鉴其它地方征地工作的成功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补偿安置,如经济补偿与土地资源异地补偿等。
②拆迁再安置准备过程中,充分听取沿线拆迁户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③生态措施主要是防治措施和补偿措施,包括陆域耕地保护和补偿、植被恢复等。
④施工期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限制强噪声施工作业在作息时间进行,禁止夜间进行打桩作业,必要时实施临时的降噪措施。
⑤对于东干渠、罗黄干渠、河角南干渠、雷州青年运河各涉及水渠,采用一跨过河设计,禁止水中设置桥墩外,工程施工前须将局部渠道加盖封闭。其余涉水桥墩施工须采用环保钢管护筒沉井施工工艺,禁止将水下构筑物施工产生的渣、废水排入沿线流,严禁在II类水体和水源保护区内设排污口(包括临时性的)。施工所有泥沙和废渣运往指定地点处置。
⑥废气控制措施:物料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施工时的堆场选在距附近村庄下风向200米以外;配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拌和站的设置地点选择远离敏感目标的空旷地带,设置地点同时考虑施工季节风向因素。
(2)营运期
①分别对受影响的村庄敏感点采取安装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
②跨河桥梁设置大桥桥面径流(雨水)收集系统,桥面雨水引至大桥两端沉淀池(也作为事故应急池)处理后排入所在区域现有排污系统,禁止直接排入沿线II类水体和水源保护区。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建立危化品事故的防污染应急系统,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保证水质安全。服务区、管理中心、收费站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处理后废水实施回用或农田使用。
③提出工程建设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指标,使应恢复的场地的原有植被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四、环评综合结论
综合本报告的环境现状监测、工程污染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结果,本报告认为,汕湛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支线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法律,符合省高速公路网、地方公路网的总体规划,符合沿线城市总体规划。拟建项目在设计中经过多年、多部门和多方案的研究比选,目前的推荐方案路线路线走向也与沿线政府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路线不可避免会影响其中一些居民区、学校等,并穿越茂名、湛江共13处水源保护区,以及阳江、茂名4处生态严控控制区。因此,该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营运阶段须采取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基础上,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将降至最小。在水源保护区调整,以及穿越水源保护区、生态严控区取得省政府批复意见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查阅及索取环评报告简本的方式:采用网上查看及下载的方式。
报告书简本查阅网站:本网页链接下载。
公示时间期限:自本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以路线两侧200米范围内受直接影响居民、单位为主要对象,征求对本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
(1)目前项目周边的环境状况?主要的环境问题?
(2)项目建设对环境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否赞同本项目的建设?
(4)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何建议?
(5)对本项目的线路走向有何建议?
(6)其它建议?
七、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方式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项目选线、环境影响、环评工作内容有宝贵意见或建议,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与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和反映,供项目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环评文件中采纳落实。
八、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名称: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人:曾工
电话:020-83292385 传真: 020-83235235
电子邮件: yzcjc2014@163.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27号
邮编:510100
环评单位名称: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张工
电话:020-85524452 传真:020-85524452
电子邮件:hlsgzdc@163.com
地址:广州市员村西街7号大院
邮政编码:510655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014年7月8日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