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铸灵魂”“修内功”“强筋骨”,我市统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实效
文明之花开遍地 漠阳大地润新风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李柳枝 林玉莹 时间:2025-04-28 09:31 【字体: 】 浏览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去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铸灵魂”“修内功”“强筋骨”,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明之花在我市遍地绽放,文明新风润泽漠阳大地。

  文明培育“铸灵魂”

  崇德向善氛围浓

  退伍军人勇救落水群众,6名邻居合力拉开“救命篷布”接住坠楼女童……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一件件触动人心的好人好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涌现,彰显出社会的正能量和温暖。这是对我市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阐释。

  我市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持续营造人人做好事的浓厚氛围,大力挖掘宣传凡人善举。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中国好人”16名,“广东好人”44名,“阳江好人和道德模范”71名,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得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巧用碎片时间提升自我的刘牧子,以书为伴、与爱同行的茹杨淏……去年,我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选树未成年人榜样,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其中,2人获评2024年广东“新时代好少年”,30人获评2024年度阳江“新时代好少年”。截至目前,全市有“新时代好少年”省级9人,市级122人。

  知恩图报照顾瘫痪养父的郑小淇,拥有赤诚情怀和专业担当的特殊教育教师李丽雪,20多年陪着患病爱妻一路走过艰辛疾苦的人民警察李宗权……去年底,在阳东区那龙镇那龙学校的阳江市“厚德善行讲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好人事迹,让同学们感受到人间大爱,激发了他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情感。我市持续12年打造阳江“厚德善行讲堂”好人宣讲品牌。2024年,我市共开展“厚德善行讲堂”活动20场,引导村民群众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童声里的中国”2024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选送的原创童谣《仰望星空》获得二等优秀作品,市文明办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组织少年儿童传唱岭南童谣《粉笔》《魅力阳江》《文明阳江新时代》《蒲公英的约定》等曲目,让全市295所中小学校40万少年儿童在传唱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文明实践“修内功”

  主题活动环环扣

  去年12月15日,阳江市漠阳书院(岭南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揭牌,进一步发挥联系基层群众作用,深化文明实践,弘扬文明新风。我市在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共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32个,不断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方阵”。同时,创新打造阳江移动、阳江海关、阳江气象局、阳江邮政、阳江消防等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持续拓展文明实践新阵地,不断打造“文明实践+”新品牌,完善“15分钟服务圈”。

  去年9月12日,一场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直通百千万 文明大家谈”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在阳东区龙山公园举行。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快板和阳江白榄等表演形式,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市民群众。2024年巴黎奥运会跆拳道项目银牌得主、阳江籍运动健儿郭清亲临现场化身宣讲员,为消防公益发声,让大家了解更多消防知识。

  这是我市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的一个缩影。我市结合“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行”为主要模式,围绕“移风易俗”“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诚信建设”“消防安全”六大主题,创新开展“直通百千万 文明大家谈”阳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0场,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超过4000人次参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我市组织了2024年阳江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举办“实施‘百千万工程’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宣讲粤西片区阳江专场活动和粤西片区基层宣讲经验交流会等。据统计,通过广泛发动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宣讲力量,去年全市共组建宣讲团1200多个,动员宣讲员1.2万余名,开展宣讲活动3800多场,制作宣讲微视频53个,线上线下受众超过70万人次。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方面,我市还持续推进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举办书香阅读、移风易俗、少年讲红色故事等“文明润校园”助力“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开展“强基工程”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典诵读、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文明创建“强筋骨”

  特色文化耀漠阳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春节写春联、行大运,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中秋节猜灯谜、制花灯……去年,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我市共举办各项文化活动超过600场,惠及群众近70万人次,有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质增效。

  歌曲、舞蹈、小品、魔术表演、朗诵、口技、笛子演奏……去年5月5日晚,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东门苗家小寨乐声悠扬,一场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惠民演出(春季专场)精彩上演,自此拉开了2024年阳江市“四季村晚”的序幕。江城区双捷镇乐安村、阳东区东平镇大澳渔村、阳春市崆峒岩风景区、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被确定为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我市积极策划、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一系列“村晚”,深受乡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

  农村婚丧嫁取大操大办等攀比浪费问题,历来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难点之一。为此,市文明办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深入开展了“倡导文明殡葬 共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传文明 绿色清明树新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利用文化广场、镇街宣传栏、户外LED电子屏等户外载体等阵地广泛张贴宣传海报或滚动播放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坚持以点带面,有效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全市710个行政村已100%完成村规民约、市民公约修订完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市不断走深走实。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