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从“生态画卷”到“幸福质感”,我市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美丽阳江可感可及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盘聪颖 时间:2025-04-22 10:26 【字体: 】 浏览量:-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放眼漠阳大地,红树林上鹭影翩跹,勺嘴鹬在滩涂边悠闲觅食,野生沙虫在潮汐中若隐若现;行走在乡道上,水清景美的生态池塘、缤纷延展的“彩虹道”、古香古色的文化展馆别具一格,助推乡村农文旅产业“含金量”不断提升;漫步于公园里,湖面如镜倒映青山绿树,繁花似锦装点亭台楼阁,吸引市民游客用镜头记录下一份份专属浪漫……

  这一幅幅美美与共的生态图景,正是我市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达标比例为97.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率均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生态效益日益显现。

  生态环境向好

  珍稀“精灵”在阳江找到“黄金驿站”

  走进阳西县溪头镇北寮村,绵延的海岸线被连片的红树林温柔环抱,勺嘴鹬“1H”号与伙伴们在滩涂边穿梭觅食。它们黑色铲状喙有如“饭勺”,体态轻盈、憨态可掬,在泥滩上舀出一勺勺“海鲜大餐”。

  这是去年冬天勺嘴鹬“1H”号第16次造访北寮村的场景。北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圣威回忆起2009年与勺嘴鹬“1H”号的第一次相遇,他感慨道:“勺嘴鹬是全球仅剩600余只的珍稀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它首次选择来北寮村越冬时,我们都感到很意外。”令谢圣威欣喜的是,随着我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勺嘴鹬“1H”号成了他年年相见的“老朋友”。去年,栖息于北寮村越冬的勺嘴鹬多达23只。

  谢圣威表示,我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使之不仅成为候鸟迁徙的“黄金驿站”,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劲动能。202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现有红树林面积约969.29公顷,主要分布在洞河口、程村湾、海陵湾等。

  在阳西县程村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繁茂葱茏的红树林映入眼帘,白鹭伫立枝头,树下鱼虾游弋,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逾百种生物在此栖息繁衍,既有效擦亮了“绿美阳江”生态名片,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预计今年又是野生沙虫的丰收年!”阳西县溪头镇鹅渚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家乐表示,沙虫对生长的环境质量十分敏感,依赖于沙泥夹杂的平缓海滩、干净的水质生存,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近年来,鹅渚埠村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海滩沙质肥沃、水流相对缓慢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让沙虫的产量、质量实现“双提升”,今年年产量预计突破500公斤,每公斤可售170元。

  市民“推窗见绿”

  公园城市推动“绿色幸福”触手可及

  近年来,一批批有内涵、有特色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乡村公园、口袋公园等在我市落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获得感,老百姓体会最深。

  4月18日,记者来到阳西县东湖森林公园看到,日光下,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岸边树木郁郁葱葱,远处青翠的山峦依稀可见。市民三五成群聚集于此,尽享家门口的悠然时光。“东湖公园空气清新,成了我们的日常‘打卡地’。今天我又约上朋友来此遛娃、野餐,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市民蔡女士说。

  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杂草丛生,现在经过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既保护了丰富的天然植被、清澈的湖水,也打造了绿美环山道、悦动环库道、知行科普乐园、林语科普小径等设施设备,成为阳西县拥有森林面积最广、最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市民纷纷称之为“县肺”。

  昔日受生活污水直排的织河,如今也成为了一江清流,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地方。据了解,该县已完成10余个排污口截污改造,并定期维护检修沿河4个截污泵站,确保正常运转。

  站在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大泉国控断面旁,掩映在茂林深处的取水装置正在实时采集水样。该负责人介绍,该站点会对水温、pH值、溶解氧等9项指标进行自动监测。自2018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大泉国控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等级,水质保持优良。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共有8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达标率100%;

  全市4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环境风险低,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较好成效。

  挖掘“绿色价值”

  “绿美”乡村蹚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碧波荡漾的江河画卷,镌刻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实足迹。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区域污染问题,建立了异地执法指定管辖工作机制,通过“异地用兵、交叉执法、指定管辖、提级办理”等执法方式,推动实施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机制,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打开新局面。

  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率先印发村级生态环境监督员实施方案,建立村级环境监督队伍试点,在辖区内每个村(居)委会各选聘1名生态环境监督员,把监管力量延伸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山林僻野,织密区镇村三级生态环境监管网格,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阳西县红光村,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耀梗每天清晨都要到红树林边巡逻,把码头治理、截污纳管、蓝藻打捞、支河支浜整治等工作落细落深,着力夯实生态和防汛安全底座。“这对红光村的乡村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大事。”谢耀梗说,今年春节期间,“蚝情馆”日均接待客流量达3万人次。优良的生态环境正转化成经济效益,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从事渔业10余年的村民叶秀改表示,自从“泥塘”变风景,前来观光、购买蚝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销量与往年同期对比增长6成。因为自然资源优势,北寮村红树林假日酒店30余间客房,每逢节假日,总是被提前预订一空。酒店负责人说,入住的有来观鸟的摄影爱好者,也有来享受自然风光的亲子家庭。

  阳西县塘口镇则打造了滨海公园,“一河两岸”的风景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观赏。“我在社交平台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便专门驱车前来游览,枕月桥、五亭桥等建筑设计新颖,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游客陈女士说。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督导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一断面一策”,统筹精准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力完成省定空气环境质量目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工作,不断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