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全国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提议:
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厚植“沃土”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嘉元 时间:2025-03-11 10:26 【字体: 】 浏览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名农业领域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深知“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当下该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今年的全国两会,他格外关注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锚定了方向。”黄显良表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回顾这些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但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还需要持续发力。今年,他提出了关于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的提案,希望加快农业科技的综合应用与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制度改革。

  黄显良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决定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业,我们迫切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加快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生产往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地区性,农民遇到的问题更是五花八门。”扎根农业生产一线三十余年的黄显良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注意到,当前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阻力,包括技术适配性束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发展具体实践考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人才短缺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

  “我们要大胆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限制,努力开辟出新的农业发展空间。”黄显良认为,在农业立体空间发展上,我们需要从主要关注传统耕地领域的农产品生产,向关注非传统耕地的国土空间大食物供给并重转型。

  “报告还提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能力。只有牢牢保障粮食安全,才能稳住国家发展的‘压舱石’。”在生物技术方面,黄显良建议,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投入,推进种子“芯片”技术原始突破,加快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成果产业化应用,从源头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体系。黄显良认为,我国应从农民需求和市场变化出发,以破解农业生产中资源约束趋紧、人力成本上升、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为主线,加快推进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为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厚植“沃土”。

  黄显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做好政策的长远布局和规划引领,加强土地、科技、户籍、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以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