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阳江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9.6亿元、增长3.5%。
《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228元、增长4.6%,农业总产值完成449.81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5%。投资增速全省领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7%,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
对外贸易企稳回升。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 100多场展会,全市进出口总额 255.0亿元、增长17.7%,增幅居全省第3位;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倍、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文旅市场精彩纷呈,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485.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74亿元。招商引资收获实效,成立市投资促进局,全市签约协议项目123个、总投资483.5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40.7%。
区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有效落地,在深圳、珠海市成立6个“反向飞地”。交通设施“硬联通”逐步完善。“机场+双高铁+高快速路网+亿吨大港”大交通格局加快构建,阳江机场选址获批;广湛高铁阳江段主体工程完成超九成,珠海至阳江高铁规划研究稳步推进。
营商环境“软联通”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年”建设,打造“1+1+3+N”政策体系,出台《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上线“一照通行”信息化平台,实现15个业务部门共46个服务事项“证照联办”。
主导产业集聚壮大。绿色能源发展良好,电力能源装机容量突破 2250万千瓦、排名全省第一,绿色能源占比超 75%;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突破千亿大关,建成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全省近一半、排全国第2;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创近十八年新高,海水鱼苗和春砂仁、坚果、生蚝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
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品牌化。“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持续培育,发布“阳江刀剪”集体商标,五金刀剪出口额达43.5亿元、增长9.5%;调味品产能超170万吨,拥有超过一半国内十大品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我市成功列入广东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支点城市。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细化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80条600多项具体任务,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科技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新增1家省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博士工作站、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县域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实施县域经济40条,突出“一县一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行政村集中供水、通电、通快递、5G 网络及镇村商贸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全部行政村收入突破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粤东西北第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开展“绿美阳江、宜居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规划建设风貌示范带32条;推动县镇村绿化美化,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社会共建效果凸显。抓好央企助力建设,实施共建项目 226个、总投资超170亿元,总投资额、动工投资额、公益项目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
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近八成;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新增公办学位超1.2万个;全面取消医保参保户籍限制,出台居民医保参保激励政策;阳西县获评“中国长寿之乡”;我市在法治广东建设年度考评中较上一年度进步6名,获省委依法治省办通报表扬。
《报告》还公布了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5%。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