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释放活力的“稳定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探索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打响“效率阳江、服务阳江、诚信阳江”品牌。
如何精准发力,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文章,给市场主体更多获得感?围绕“探索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等报告内容,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做强配套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过去一年,我市以“营商环境年”为契机,持续增强发展软实力和投资吸引力。构建营商环境“1+1+3+N”政策体系,推动出台《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批配套政策,在行政审批、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等领域推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和预期的改革举措,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登记企业超 1.3万户。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适宜的‘土壤’,而适宜的‘土壤’要靠惠企政策的支撑。”市人大代表张枝霖表示,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近年来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激发创新活力与维护公平竞争。以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过审批效率提升、税务“一网通办”等举措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希望加大部分政策的奖励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减少条件限制,让企业能够与惠企政策“面对面”。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方便企业了解政策条款、办事流程、服务职能等内容,以更务实的举措和更周到的服务助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市政协委员苏鸿坤表示,《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实施,为企业发展提振了信心。该条例从制度层面将改革经验固化为法治保障,系统性破解了市场主体关切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审批效率,为企业开办、政策兑现等流程全面提速。他建议,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实现“不见面审批”“跨域通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完善政企直通车、网格化服务等机制,确保企业诉求“接诉即办”。
“消费市场有活力,企业投资发展就有动力,释放消费市场潜力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委员梁洪志表示,过去一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以旧换新”促消费举措,汽车、零售、家电市场活力迸发。此外,市企业家商会不少会员也反映行政审批效率更高、更方便了。他建议,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加强配套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减轻民营企业在发展上的压力。
做优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强筋健骨”
如何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这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讨论较多的话题之一。
市人大代表李宗想直言,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市场订单少、用工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了解,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做好助企纾困解难和促企降本减负工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给予分门别类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税收和安全生产、环境和执法考核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执法检查和恰当处理,多从为企业生存发展考虑和关心支持角度出发,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或不达标的情况,尽量采取批评教育和合理整改措施。
张枝霖建议,政府应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方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向这些领域投资发展。组织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设立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引导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如与本地高校、培训机构共建焊接、模具专业实训基地等,以市场的期盼为风向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市人大代表洪家虎表示,尽管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部分中小企业还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他建议,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市政协委员何世铁表示,在党委、政府的努力下,阳江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也吸引了许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他建议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此外,应该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关注,主动了解、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助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做实法治保障,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梁洪志今年的提案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阳江息息相关。他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亦是配套措施落地的良好保障。政府职能部门要聚焦民营企业关注的热点难题,加大对各行业的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营造正向良性的人文社会市场环境。同时,通过法治保障和正面引导,鼓励良性竞争,遏制恶性竞争,打击非法竞争,防止不良现象发生,让广大民营企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苏鸿坤表示,近年来,阳江通过法治化、数字化、精准化“三化协同”,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他建议,依托当前现有的政策举措,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政策执行效能评估,由人大、政协联合第三方机构定期督查,确保惠企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
不少代表、委员坦言,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经营环境,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还能有效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让企业能够全力以赴搞创新、谋发展,有助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只有在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才能安心经营、长期发展。
张枝霖认为,政府部门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法律服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司法保障以及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智慧化等措施,让阳江的企业“敢投、愿留、能扩”,做强做大。要加强对涉企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性。要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及时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智慧化水平,提高执法效率和透明度。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