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6位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代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用专业知识为阳江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杨辉南 时间:2025-02-21 10:02 【字体: 】 浏览量:-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让气象科学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将农产品与文创产业有机结合”……2月20日,在我市人才交流座谈会暨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颁证仪式上,6位第八批市管拔尖人才代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围绕各自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谈感想、谋思路,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阳江一中校长梁峻荣:在教书育人中甘为“筑梦梯”

  过去三年,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阶梯,每一次“充电”都让我眼界更宽、格局更大;从定期走访慰问到“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点滴关怀都让我心无旁骛、笃定前行。正是这种“既给舞台更搭后台”的培育机制,让我们在各自领域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作为教育战线的老兵,我深知拔尖人才称号不是终点,而是冲锋的号角。过去三年,阳江一中以“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为支点,撬动教育生态整体升级,打造了“清北特训营”,构建“五维育人体系”,使3000多名学子叩开重点院校大门,更以“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留住中考尖子,用集团化办学辐射优质资源。这些成绩背后,是阳江人才强市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更是拔尖人才示范引领作用的生动写照。

  站在新的起点,我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大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勇挑重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锐气开拓创新,以拔尖之名,立争先之志,在教书育人中甘为“筑梦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智慧浇灌阳江热土,用创新点燃发展引擎,用实干诠释人才担当。

  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厚赏:铭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誓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体会到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

  有了明确的方向,我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专科培训,掌握前沿技术,注重多学科协作,提升复杂病例综合诊疗水平。要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要加强医患沟通,注重患者心理疏导,提升就医体验。要投身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基层健康宣教、疾病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动担当,发挥专业力量。要重视科研与创新,结合临床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成果转化,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参与适宜技术推广,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我深知,白大褂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是百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任。无论是抗疫一线的日夜坚守,还是手术台上的分秒必争,我始终铭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我们必将以更高的标准、更暖的服务、更强的担当,为阳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郭泽勇:让气象科学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作为一名市管拔尖人才,我既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借此机会,跟各位交流气象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阳江既有风和日丽的温柔,也承受着台风肆虐、暴雨倾盆的考验。阳江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赋予了这里异常复杂的气象条件。正是这样的挑战,让我们的工作特别有意义。而且,新的气象已经渗透到绿色能源、航空航天、低空经济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大局中。

  近年来,阳江海域成为火箭发射的重要试验场,火箭能抓住发射窗口顺利升空,背后离不开精准的气象保障。还有,田里的农作物什么时候施肥;低空经济中,无人机送货线路怎么选择,才能避开不稳定气流;应急救援时,什么时候开展行动最安全等,都需要“气象+”赋予力量。现在的气象服务早已突破防灾减灾的单一维度,变成了助推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这座城市?答案很明确——就是人才的价值,将人才的专业势能转化为城市的发展动能。未来,我将聚焦海上风电、航天发射等领域,尽自己所能提供定制化气象解决方案,推动气象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让气象科学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

  阳江翌川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联权:助推阳江镍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我深知“拔尖”二字背后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热爱是前行的动力。无论是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还是实践应用,唯有保持对事业的热爱,才能在枯燥中坚守、在挫折中坚持。热爱,让我们在未知的领域始终保持探索的勇气。

  第二,创新是突破的关键。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唯有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挑战传统,才能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我们公司团队在金属材料的研究中,获得国家技术专利50项,不断地进行技术工艺创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需要敢为人先的魄力,更需要脚踏实地的验证。

  第三,合作是成功的基石。个人的力量终有局限,唯有融入团队、开放共享,才能激发更大的能量。在科技创新中,我们与国内多所高校院所、企业展开合作,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碰撞让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拔尖人才不仅需要专业深度,更需要协同创新的格局。

  第四,责任是使命的担当。“拔尖”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成就,更在于用所学服务社会、回馈国家。无论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培养青年人才,还是推动成果转化,我们始终以“国之大者”为己任。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金属材料领域,为阳江镍合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阳春市唐羽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羽:将农产品与文创产业有机结合

  作为市管拔尖人才的代表之一,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不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更是团队的共同奋斗和家乡人民的厚爱。

  创业之路并不容易,作为一名返乡的新农人,我面临了从资源、市场到技术的重重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在推动“狗仔豆”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更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手段,将家乡的美丽与“狗仔豆”的价值带到了全国各地,成功打开了市场,为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未来的路上,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打造一个“狗仔豆”品牌,而是希望通过这条产业链,构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阳春的农产品与文创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我们的创意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打造的“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上。我们计划开发更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把阳春的历史、风景、文化通过创意包装推向更高端的市场。

  荣誉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携手我的团队,永远保持对家乡、对创新的热爱与责任,让阳江的特色品牌在未来更加璀璨夺目。

  阳西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海衬:扎根乡土,以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当选市管拔尖人才,我深感荣幸,更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农业一线奋斗者的激励。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位在乡村振兴路上并肩奋斗的乡亲,属于这片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地。

  创业路上,我深知技术是农业的生命线。我们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良种良法,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甘薯亩产增收超千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优先雇用+技术培训”模式,为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支持,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站在新起点,我将继续深化产业融合,加快红薯干、红薯粉等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升级,提升附加值。推动科技强农,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广耐盐水稻、数字农业等新技术,推动种植自动化、智能化,助力农业现代化。助力共富共享,扩大“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更多村民提供技术培训与就业岗位,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农业是充满希望的产业。我将始终牢记“为农民奔走、为农民代言”的初心,以实干回报信任,用创新书写担当,为实现阳江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