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关玉姚早早从市区环湖路的家中出发,赶到位于安宁路的幼儿园。她打开教室窗户通风、拖地,把桌子、椅子、玩具柜等孩子们能接触到的地方都擦一遍,再去取早餐、分餐。忙完这些,她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生活老师,关玉姚的工作琐碎却充满意义: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谁能想到,一年前的关玉姚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而烦恼。如今,她不仅获得了保育员资格证书,还成为了一名备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的幼儿园生活老师。这一切的改变,缘于她参加了我市“南粤家政”工程的技能培训。
去年,关玉姚报名参加了“南粤家政”保育员培训班。经过系统培训,她顺利通过保育员资格考试,并获得了幼儿园的工作机会。“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专业技能,也让我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关玉姚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没什么特长,现在才发现,只要肯学,生活处处是机会。
与关玉姚感同身受的,还有去年被评为高级保育师的陈永莲。“参加‘南粤家政’培训项目,让我的专业技能越来越精湛。”陈永莲高兴地说,技多不压身,她从事保育工作已有20多年,参加培训学习不但充实了新知识,还获得了政府补贴。同时,她的工资也涨了,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关玉姚和陈永莲的经历,是“南粤家政”工程惠及万千劳动者的缩影。2024年,我市把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列入十件民生实事,通过人才技能提升、促进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解决就业增收、技能人才短缺、家政服务等民生问题。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去年我市超额完成了该项民生实事的各项工作指标。
“三项工程不仅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也为社会输送了更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市人社局培训教育科负责人徐朝富介绍,在“粤菜师傅”方面,我市依托4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强“粤菜师傅”技能人才培训,并通过名厨带动名店,名店创新名品,名品推动乡村食材开发,擦亮“粤菜师傅”阳江味道品牌;在“广东技工”方面,充分利用阳江技师学院和市五金刀剪协会的培训资源,结合产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中高级企业新型学徒制、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重点产业企业职工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储备更多“广东技工”技能人才;在“南粤家政”方面,利用阳春市“南粤家政”产业园开园契机,整合阳西县“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和2家省级“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培训资源,围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服务等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展“南粤家政”技能人才培训。
据介绍,2024年,我市开展三项工程相关工种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140人次,完成市十件民生实事任务的119.45%,其中“粤菜师傅”培训1128人次,完成任务的112.8%,“南粤家政”培训6319人次,完成任务的114.89%。全市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0813人次,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224人次,新增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74人次。
此外,我市还开展三项工程相关工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2024年,我市职工、学生收获省级以上奖项95项171人次,其中国家级6项8人次,省级89项163人次,4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4年开展的阳江市“粤菜师傅”“四名”评选认定活动中,认定三星级“粤菜师傅”7名,二星级“粤菜师傅”3名、一星级“粤菜师傅”12名;评选名店12家、名菜10款、名点10款、名食材10款。
“三项工程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市人大代表陈国威表示,他曾到阳江技师学院走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情况,这两项工程为培养技能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国威希望政府在就业政策和推介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更多技能人才精准就业。此外,“南粤家政”工程致力于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难题,目前我市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希望政府部门能在养老护理方面增加培训补贴力度,加大养老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养老从业人员规模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