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海事护航海上风电建设跑出“阳江速度”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张贝奇 黄大贤 时间:2025-02-18 10:49 【字体: 】 浏览量:-

  在广东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场,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壮观阵列,转动的风叶如巨人之手,描绘着探索清洁能源的壮丽画卷。自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开工以来,阳江海事部门创新监管模式,强化安全保障,高效护航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底,74台风机、1座升压站、1000兆瓦总装机容量在8个月内建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阳江速度”。

  监管创新

  打造施工水域“前哨尖兵”

  青洲六海上风电场距岸远、航路交错、环境复杂,高峰期现场人员达4000余人。面对挑战,阳江海事部门在广东海事局的支持下,创新打造“前哨尖兵”,为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安全保障。去年7月,阳江海事部门基于上级选派的32名海事青年支援队伍成立现场驻守组,实施“3人一组、7天轮换”驻船监管模式,与远程专台、海巡船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为增强战斗力,驻守组还成立党小组,在海上防台、人员转移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建设期间,该部门累计派出人员31期102人次,引导船舶9261艘次。

  如果说驻守组是“现场哨兵”,远程专台则是“远程哨兵”。阳江海事部门设置4个远程专台,整合智慧海事系统、AIS和风电场CCTV信号形成全天候监控网络,按照“5班3运转”模式保持不间断值守。通过现场、远程“哨兵”协同,阳江海事实现了对施工水域全天候、多方位监管。项目建设期间,专台共发布预警信息22.17万条,船舶安全提醒28939艘次,责令无关船舶远离295艘次。

  服务增效

  铺就项目建设“快速通道”

  2024年8月,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阳江、广州、江门三地海事部门的接力护航下,从广州拖带至阳江青洲海域顺利安装。这是阳江海事部门加强多方协作、保障项目安全高效建设的例子之一。

  该部门还推动船检部门、风电业主、施工等单位建立风电船舶“五方”联检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联合检查让各方更好地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并通过现场督促整改,加快施工船舶入场效率。”阳江海事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期间,共开展船舶现场检查376艘次,FSC安检405艘次,其中53艘滞留船舶的安全缺陷,在海事部门的指导下及时整改。

  此外,阳江海事部门以三级会议提升服务效能:在项目开工前召开安全协调会宣贯法规要求;施工期定期协调会跟踪项目进度并督办问题整改;参加广东海事服务重点涉水项目调度会,及时汇报需上级协调的问题。同时响应企业施工期紧张诉求,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材料预审+现场指导+即时修正”一站式服务,为项目建设提速。

  机制赋能

  筑牢台风防御“安全防线”

  阳江地区频受台风影响,防台锚地资源不足,船舶防台任务艰巨。为落实省防总“六个百分百”要求,阳江海事部门依托三项机制,筑牢风电船舶防台安全防线。

  联合江门、茂名海事部门建立海上风电场跨区域协作机制,台风期间共享防台锚地;与相关风电企业建立防台共商机制,迅速议定船舶避风水域、撤离时机等;依托市海上搜救中心打造风电场网格化搜救机制,编制692个网格,指导企业成立4个搜救大队,组织81艘船舶加入并开展搜救演练。

  2024年,阳江海事部门指导辖区企业完成39艘风电船舶防台预案的编制和评审,成功防抗“派比安”“摩羯”等7个台风,组织船舶防台1986艘次,撤离转移船舶141艘次、人员7274人次,实现了“三零”目标。

  阳江海事部门还持续推进防台应急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在“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中获得阳江市第一名、广东省三等奖;牵头编制全国首个《风电施工船舶载人吊篮管理要求》,发布《风电船舶应急避风水域选址报告》,指导风电船舶科学防台,节省企业成本……

  未来,阳江海事部门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接续开工的帆石一、二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海事安全保障,在阳江市锚定“更好承接大湾区辐射、打造西海岸重要支点”战略定位,打造绿能之都进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