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秋开学季。活力四射的学子们纷纷重返校园,开启新一轮的书香生活。他们身处不同学龄段,心怀对知识殿堂的向往,肩负人才强国的殷殷期盼,将为阳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智慧源泉。
据统计,今年我市有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获得共计150万元的学费资助,7800多名学生成功办理共计近9000万元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托起一个个学子梦的背后,离不开全市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用心付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突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重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狠抓落实加强监管,切实提升学生资助水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凝心聚力驱动阳江教育事业实现新跃升作出应有贡献。
近三年全市资助学生逾23万人次,金额达4.5亿元
阳江地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谋好教育篇、人才事,属重中之重、攸关未来的“希望工程”。
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在全省绩效考评中连年排位前列,阳江市教育局先后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评比“优秀组织奖”等称号。
春去秋来,在全市学生资助工作卓有成效的推动下,一批批来自阳江的有志青年“轻装上阵”、与爱同行、驰骋学海。2020年以来,全市共资助学生23.17万人次,资助金额达4.5亿元,保障了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维护了教育公平,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生资助政策,惠及哪些人?据介绍,我市重点保障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及时将其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应助尽助。
精准资助学生,阳江怎么做?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一盘棋”推动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三重保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与国家资助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保持一致,要求各县(市、区)和学校必须制定学生奖助学实施办法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把握节点全方位开展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同时,加强诚信教育,激励受资助学子们立志成才,感恩前行。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滴相聚显大爱。市教育局积极动员中小学生群体发起爱心捐款,为一批批准大学生和特困家庭学生送去了社会关爱。2019-2022年,我市开展“6·30”学子献爱心活动共募集约592.48万元。三年来,开展“圆梦行动”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861人,金额430.5万元;共资助其他特困学生(大病救助)31人,金额13.3万元。
除了政府部门,还有企业、机构、校园也纷纷助力学生资助工作。2019年起,市教育局携手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市品学兼优的家庭贫困学子和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连续三年颁发东方电缆励志奖学金,共计600名师生获奖,奖金共150万元。
2022年,我市与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开展“困难家庭励志学生关爱工程”,资助符合条件学生200名,每人获一次性资助金5000元。
以阳江一中为代表,近五年来,该校共有3000多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多名大一新生得到及时资助。去年暑假,受疫情影响,37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无法筹到学费向学校求助,学校通过阳江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筹集了近40万元,帮助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七年来累计办理逾3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享受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省的指导下,阳江于2016年率先启动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据统计,我市有各级各类学校共1001所,其中高中学校有23所,中职学校7所,普通高校2所。近年来,全市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逐渐增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随之增长。
2016年至2022年,全市倾力护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踏入大学校园,共完成2.18亿元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申办和发放工作,成功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子24598人喜圆“大学梦”,基本实现“应贷尽贷”。
其中,仅2022年就为我市户籍6746名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受理金额7446.46万元,首贷受理人数3175人,续贷3571人。在疫情影响下,2022年首贷人数占我市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9.6%;且目前我市已进入还款期的贷款学生中,无一例出现逾期失信行为。
自实施以来,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截至8月31日,全市共为7816名大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贷款资金8930.21万元。
回顾过去七年,护航“大学梦”之旅也历经不少转折。2016年我市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之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要面向我市户籍省外大学生;2017年起实现省内外大学生全覆盖;2018年推进高中预申请和电子合同化工作;2019年顺利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2020至2022年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助学贷款受理、逾期未还贷学生贷后管理等工作。
七年来,逾3.24万名学子共办理了约3.07亿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见证了我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不断前进的步伐,包括政策越来越完善、覆盖面越来越广、流程越来越便捷、办理越来越有温度。同时,也彰显了我市教育系统“一条心”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作出积极贡献的精气神。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做优”各类资助政策宣传,是“做活”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一环。为确保每一名需要资助学生知晓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我市教育部门精准利用中高考、招生录取、新生开学等关键节点,通过印发致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讲主题班会,印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等方式,广泛发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等资助政策宣传和调研活动,强化正向激励,讲好新时代学生资助故事,提升政策宣传效果和育人成效。另外,还开通“市—县—校”的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及时处理群众信访投诉反映的问题,常态化做好校园金融知识普及和防范电信诈骗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学生防骗意识和应对能力,全力筑牢阳江学生资助工作的“安全线”。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