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卫生健康局:致敬市人民医院护理团队
三年抗疫  幸得有你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谭兴孚 廖兆军 时间:2023-05-12 10:39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在新冠疫情期间,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用护理的赤诚之心,用责任与担当,用无畏和坚守,将南丁格尔精神在“战疫”中铭刻绽放,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迎接挑战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国,全省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市人民医院作为阳江市定点收治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提前将旧住院楼一楼改建成临时隔离病区,接着仅用3天时间,便按隔离病区标准将旧住院大楼一、二层改建成综合病区。

  全院抽调护理骨干30多人组建护理单元,配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和精良的医疗设备,成功救治了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确诊病例14名,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名,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名,实现了100%治愈出院,医护零感染的目标,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童玉梅是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长、综合病区护士长,她几乎全程参与了这场“战疫”。“保护好自己才能尽更大的努力面对凶险的疫情。”这是童玉梅常常叮嘱年轻护士的话。综合病区的护士绝大多数是90后,她们每天除了完成患者的治疗性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外,还需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口腔护理、协助进食、床上擦浴、协助大小便等护理工作。

  童玉梅除了管理综合病区、与各部门沟通外,还给予年轻护士工作上的指导,解决她们遇到的困难。进隔离区指导护理工作、反复修订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检查防护细节是否到位……事情繁忙而琐碎,她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疫情暴发之初,除了做好本土疫情防控工作外,我市还先后两次派出医疗队支援湖北。2020年2月9日上午,我市首支支援湖北抗击新冠病毒感染医疗队在市委楼前集结,带着市委、市政府和阳江人民的重托,奔赴一线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三科护士冯意改便是其中一员,她早在2月1日就写下了请战书。

  “尊敬的院领导:现阶段,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仍需要大量医务人员到一线抗击疫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更是一名党员,理应责无旁贷,使命担当,我愿意放弃一切,随时听从医院的指挥和派遣,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最前线,不畏惧,不退缩,确保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战斗的胜利!”时隔三年多,再看冯意改亲笔写下的请战书,看到郑重摁下的红手印,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2020年2月11日,冯意改到达武汉。为减少工作中的潜在感染风险、防止头发成为传染源,在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冯意改等女队员找男队员借来剃须刀,拿上手术剪,相互操刀,剃去鬓角和后脑勺缕缕青丝。2月15日凌晨,冯意改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在进入病房前,不仅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还在胸前写上一句“猪肠碌爱热干面”。

  “抗‘疫’的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医护人员,患者更是核心力量。”冯意改说,作为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状态,更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而好的心态,对于战胜疾病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把“猪肠碌爱热干面”写在身上,活跃病房气氛,想用家乡味道来为生病的“热干面”加油鼓劲儿!


  严防反弹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随着疫情波及面扩大,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市人民医院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院内严把“入门关”。在疫情防控措施严格的形势下,患者就诊增加了预检分诊“四必查一询问”、核酸检测等环节,等待时间加长。市人民医院以问题为导向,改进发热门诊、急诊、入院核酸采样点及临时核酸采样点的布局、就诊程序、协同信息支持,使核酸采样用时从原来需要60分钟左右减少到15分钟左右,大大缩短就诊时间,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并加强探视及陪护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一患一陪”、出入严格排查等要求,启用电子陪护证加强对各病区进出人员的管理,守好住院大门。由护理骨干20人组成院感督导员队伍,深入医院各场所,指导做好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按标准规范实施各项防控措施,做到处处有“哨兵”。

  院外筑起抗疫“屏障”。疫情期间,市人民医院调配护理人员前往高铁站、高速路口、大型商场、社区等开展群众核酸采样工作,完成了“0309”“0709”“1025”

  “1112”等本土疫情中全市多次大规模核酸筛查任务。紧急调配护士支援广州、湛江等城市,协助完成核酸采样工作。经不完全统计:2020—2022年度院外完成大规模核酸采样共219.09万人次。

  “原来是我排的队伍中有医护人员差点累倒了……”市区景湖小区居民在业主微信群心疼地说。2022年3月9日晚上,在市区鸳鸯湖广场核酸采样点,来自市人民医院的护士冯翠萍,连续工作10个小时,差点累晕在工作岗位上,让市民心疼不已。

  冯翠萍是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主管护师,也是该院核酸检测应急队中队长。当天上午,她还在医院正常上班,中午突然接到通知要在下午1点集合,赶赴鸳鸯湖广场核酸采样点开展全民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冯翠萍赶紧通知其他队员,然后匆匆扒了几口饭,便赶到集合地点。下午2点半左右,应急队整理好装备,马上开赴鸳鸯湖广场核酸采样点,接下来便是连续10个小时的奋战。晚上9点,冯翠萍准备去吃饭。当她从工作岗位上起身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手脚发软,差点晕倒在地。冯翠萍撑着桌子稳住身体,稍稍缓解后才走下工作岗位。吃饭和休息不到20分钟,冯翠萍又投入到工作中。

  一根棉签举起又放下,每完成一次采样,双手必须消毒一次,接着为下一位市民进行核酸采样。一个核酸采样的动作,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被重复了无数次。正是无数像冯翠萍这样的医护人员在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撑起了阳江核酸检测的高效运行,守护着市民的健康安全。

  此外,接种疫苗是抵御新冠病毒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环节。2021年6月,市人民医院在阳江国际会展中心三天内建立大型新冠病毒疫苗临时接种点,从6月18日到8月31日75天中,120名护士组成疫苗接种应急队,为市民接种了164594剂次新冠疫苗;另外25人的流动疫苗接种队辗转各院校、社区,接种75822人次,为全市群众的健康筑牢免疫屏障。


  众志成城

  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随着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2022年12月下旬,我市进入新冠疫情高峰期,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日益增多。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市人民医院按照“保健康、防重症”总方针,及时增扩重症病区,做到病区应开尽开,患者应收尽收。

  护理部在克服因大部分护士感染而到岗率不足等困难的同时,建立动态调整的护理人员调配机制,全院抽调曾轮转ICU的护理人员130多人集中到三个重症病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保证危重症患者得到良好救治,高分通过此次新冠重症救治的“大考”,充分彰显了医护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您哪里不舒服”“您有没有做核酸或抗原”“您体温多少”……发热门诊护士长梁庆元询问着每个前来问诊的群众,而她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正常休息了。她说,前来问诊的群众越来越多,且病症较复杂,必须要及时把各类患者区分开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比以前工作量更大,工作强度也更高,很多医护人员那段时间都没有正常休息过。

  每天,同样的话,重复说无数次;简单的动作,重复上千次,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尽。脱掉防护服时,梁庆元才发现自己的双脚已经肿胀,但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默默回了家,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那段时间,急诊科非常多人。主动留在岗位上的急诊科护士长谭群芳,已经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了,累了就找个椅子休息一会,醒了就接着干。面对在急诊科焦急等待的患者和家属,她耐心做着解释指导,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不知疲倦地在A、B、C区、重症监护室与应急核酸采样点之间来回穿梭。“只要自己还没有病倒,就要坚守在这里”,谭群芳坐在服务台,因汗水浸透,隔着防护镜,已看不清其面容了。她说,患者带着希望来到这里,自己也要尽力给患者送去希望。

  在新冠疫情期间,该院护理人员发扬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与医疗同仁一起,为守护阳江一方百姓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冯意改被评为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先进标兵”,童玉梅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先进个人”,梁庆元荣获“南粤急诊好护士”,敖春暖和关常青被评为“阳江市抗疫先进个人”,付常玲等9名护士荣获“阳江市最美护士”称号,谢春燕等61名护士被湛江市赤坎区人民政府、湛江市吴川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彭双林等31名护士被广州市花都区卫生健康局授予“广州市花山方舱最美逆行者”称号等等。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