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阳江市妇幼保健院迎来70周年华诞。
70年,时光奔流不息,70年,前行步履不停。
置身于斗转星移的历史变幻中,市妇幼保健院经历了艰辛跋涉、沧桑巨变的漫长岁月,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展壮大。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无声讲述着这家医院砥砺奋进的故事。
1952年,阳江县妇幼保健所成立,这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前身。跨越了七十载的峥嵘岁月,阳江县妇幼保健所历经4次易址、3次扩建,在一次又一次变革中成为了今日的市妇幼保健院——一家现代化三级妇幼保健院。
在“团结、务实、奉献、创新”医院精神的指引下,市妇幼保健院一如既往地用医者仁心守护着阳江人民的身心健康。
蝶变
从保健“所”到三级妇幼保健“院”
1952年,在阳江城区南门街莫屋祠,阳江县妇幼保健所被建起来。彼时的阳江县妇幼保健所,只是一栋简陋的木屋楼,仅有18名医职人员。
1979年8月,阳江县妇幼保健所升格为“阳江县妇幼保健院”,易址至阳江县城青云路,将租借使用的一家天主教堂改建为医疗工作用房。当时,医院开设了门诊和住院病房,有简易的手术室和产房,检验室里仅有一台显微镜。
“当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仅靠30多名‘娘子军’,用她们瘦弱的肩膀,默默撑起阳江县妇幼保健事业。”现为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的张佩华从1983年就到医院工作。她回忆道,那时候产妇分娩结束后,接生的护士还要抱产妇回病房,这是一项极其考验体力的操作。此外,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张佩华她们每天忙完医疗工作后,一有空还要和同事做“手工活”,比如做棉签、补床单和手套。“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张佩华说。
1988年,阳江撤县建市,医院升格为“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同年7月1日迁址至东门路2号新建的医院大楼。往后20余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进入发展壮大期。自此,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改革在市妇幼保健院酝酿和发展。
1994年,该院成功创建了我市第一家爱婴医院。2001年,该院被评定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05年,阳江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广东省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阳江分中心先后在医院挂牌成立。2010年,医院信息系统重新规划,门诊挂号采用全市一卡通,优化患者就诊流程。2016年,市妇幼保健院成立“阳江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与“阳江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2017年,市妇幼保健院来到了新的转折点。位于城南片区的新院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在这一年再一次华丽转身,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新院一期占地面积达29279平方米,是一个规模更大、设备更先进、功能更齐全、服务更优质的医疗保健计生服务机构。
从阳江县妇幼保健所到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实现从“所”到“院”的转变,名称一路变迁,医院也从一个仅负责新法接生和一般妇幼工作的妇幼保健所,晋升成为拥有38个科室、12个医学中心、800多名医护人员的三级妇幼保健院。
在一个接一个的攻坚克难中,市妇幼保健院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领航
以党建引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回首市妇幼保健院建院70年来的高歌猛进,党建堡垒坚不可摧。
多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以党建统领各项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医院改革,大力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凝聚学科优势,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陈管表示,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医院以“党建+学科、党建+服务、党建+文化”等赋能医院各项工作,积极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结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促进党建工作与医院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2014年,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党委,完成由党总支部向党委的提升。
市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传承“履行职责使命,服务奉献人民”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通过实行党员“双培养”机制、建设党建红色长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服务力量等方式,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广泛开展健康义诊、对口支援、志愿服务、公益讲座等惠民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党员干部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行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2020年2月,该院成立新冠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活跃在疫情防控的每个角落。
去年4月,市妇幼保健院接到任务,需承担阳江市居民及全市1万余名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种任务。9天时间里,市妇幼保健院在院内快速建立新冠疫苗预防接种点,并设置了18个接种台。同年6月,新冠疫苗接种点临时党支部成立。截至目前,该接种点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8万人次。
2022年,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又把党支部建在医院各科室上,形成了10个党支部共建共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党建“四有”工程,即“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不仅推动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的全面提升,医院也陆续涌现出“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阳江市先进集体”“阳江名医”“广东省优秀护士”等一批先进科室和人物代表。
坚守
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妇幼公共卫生服务
妇幼公共卫生事业,始终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坚守之道。
市妇幼保健院的职能之一是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近十年来,我市妇幼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猛。由市妇幼保健院牵头落实的20多项全市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在一次次健康宣教、规范筛查、技术指导和严格质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出生缺陷防控各项筛查指标近年来均排在全省前列。
其中,市妇幼保健院从2013年起组织全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地贫防控项目、并于2017年底开展全市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全覆盖。至今,全市一共34万余人次的育龄妇女接受地贫筛查,有超过2000名孕妇进行地贫胎儿产前诊断,有近20万人次的孕妇接受唐氏筛查,近19万人次的孕妇接受产前结构畸形超声筛查。近年来,通过产前诊断发现的重型地贫儿、唐氏综合征及严重结构畸形胎儿全部终止妊娠,有效遏制了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2018年,我市全面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点项目,通过依托本地三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立管理运行机制,为孕产妇人群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免费筛查,并实施精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孕产妇孕早期检测率。此外,妇女常见病的筛查工作在同步进行。随着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的深入开展,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一次次,我站在讲台上,向全省同行介绍我市开展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工作经验,获得各地市同行的认可,并在多次汇报评比上拔得头筹,这让我为我院的飞跃发展和全市妇幼工作水平的快速提升而倍感自豪。”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阮世晓说,10年前,大家可能对地贫知识还知之甚少,可如今出生缺陷防控的科普知识已走进千家万户。
这些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努力带领全市医疗助产机构落实各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为促进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
以人才强院为战略,续写精彩篇章
“来到医院后,我明显感受到医院在人才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一直在工作上给予我很大的平台。”从2020年来到市妇幼保健院,有着27年妇产科从业经验的候淑凤接过了医院产科学科带头人的接力棒,同时深感医院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人才兴院,学科强院”。这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战略。
市妇幼保健院院长谢仲豪表示,市妇幼保健院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挖掘、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采取请专家来院指导、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鼓励职工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一批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科研能力、良好医德修养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成为医院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市妇幼保健院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7人,中级职称人员179人。
学科强,业务才强。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为抓手,大力发展专科建设,拥有阳江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阳江市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阳江市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阳江市产科中心、阳江市宫颈疾病防治中心、广东省危重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阳江分中心、阳江市产前诊断中心等一批市重点专科,成功打造为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省级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首批国家“无痛分娩”试点医院。此外,市妇幼保健院与20多家省级医院结成医联体,全方位开展“传、帮、带”科研工作,同时让本地群众在该院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底,市妇幼保健院二期计划动工建设,届时医院规模再次扩大,配套设施更齐全,医疗条件更加完善。
从简陋的木屋楼发展到今天拥有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的新院大楼;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简陋的“老三件”发展到今天的宫腹腔镜、核磁共振等高精尖检测治疗设备;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单纯的妇、儿常见病诊疗到今天集医疗、保健、计生、教研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妇幼医疗保健计生专业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大跨越。
未来,在新的征程上,市妇幼保健院将朝着“建设成为强学科、精专业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目标,继续凝心聚力、昂首向前,为守护地方百姓身心健康再谱华章。
加强学科管理 大力推进专科建设
70年间,市妇幼保健院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从最初的“生根发芽”到“逆势突围”,再到近年来实现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医院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一代代医务人在护佑人民身体健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创新进取,用奋斗与奉献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致力打造一批精品专科,从学科管理、诊疗技术、服务流程、医疗质量等方面,助力夯实医院基础医疗实力,打造特色更鲜明、技术更突出、优势更明显的重点专科,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为建设健康阳江不断奋进。
妇科
1952年建院之初,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为综合科室。随着医院的业务发展以及学科体系建设,妇科于1995年设为独立科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该院妇科综合实力提升,成为阳江市重点专科。
如今,妇科开展多项现代化医疗技术,包括单孔腹腔镜技术、精准保胎技术、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等,并率先引进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使妇科疾病治疗进入“无创治疗”时代,为要求保留子宫完整性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2019年,该院宫颈疾病防治中心成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治疗中心分中心,至今每年为约5000名妇女开展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
学科带头人介绍:
陈建英 主任医师,从医30年,是阳江市妇产科骨干专家、住培妇产科基地主任。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阳江名医”等荣誉称号。
产科
产科经过70年的传承与发展,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的医学学术人才梯队,具有较高医疗质量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不仅承担着日常临床业务,还承担着复杂、疑难及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及转运工作,如今已建设为阳江市临床重点专科,也是阳江市孕产妇危重症救治中心。
该院产科年分娩量连续多年居全市医疗单位分娩数首位,成功治疗孕期子宫脱垂(保胎至足月生产)、孕28周胎膜早(破保胎至足月分娩)、三胎合并心衰等罕见疑难病例,是该院产科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救治能力大大提升的有力证据。
学科带头人介绍:
候淑凤 主任医师,产科主任,广东省内科合并症产科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曾进修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大第一附属医院、广医三院、广东省妇幼保健,荣获“援藏标兵”等荣誉称号。
儿科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创建于1996年,至今只有短短26年。虽然年轻,但儿科在业务发展及专科建设过程中,不断升级救治硬件设备,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从名不经传发展到多项检查及救治技术水平在市内领先。
26年来,该院儿科先后创建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门诊、高危儿门诊、小儿内分泌(矮小早熟)门诊、身高管理营养门诊、儿童神经内科门诊等多个专科门诊,使身患不同疾病的患儿得到更专业的诊疗。
此外,该院儿科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结成专科联盟,定期邀请省级专家教学查房及坐诊,协助专科建设。
学科带头人介绍:
陈雄 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儿童保健部第一党支部书记,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2011年获得“阳江名医”荣誉称号。
新生儿科
该院新生儿科是广东省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阳江分中心、阳江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广东省首批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肩负着阳江市区及县区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救治任务。
自1996开设新生儿科以来,该院新生儿科业务量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在早产儿救治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成功救治了胎龄26周、体重750克的超早产儿。由此可见,该院新生儿科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技术大大提升。
此外,该院新生儿科率先在阳江地区开展新生儿亚低温治疗,率先在阳江地区建立了规范的高危儿出院后随访管理门诊,还率先在阳江地区开设了新生儿护理门诊。
学科带头人介绍:
谭开卷 主任医师,新生儿科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委员,获“阳江名医”等荣誉称号。
儿童保健科
1992年,随着儿童保健业务的发展,市妇幼保健院正式设立儿童保健科。
从前,该院儿童保健业务用房仅为约50平方米的单间,由5名医护人员组成“访视组”,对新生儿进行家访,在门诊开展简单的儿童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价工作。体检工具也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件”。
如今,该院儿童保健科开始着手精细化专科建设,业务用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有42名专业医护人员,开设了16个专科门诊,开展26个检测和治疗项目。目前,全科医护人员外出进修率达90%以上,儿童保健队伍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
学科带头人介绍:
林雪霞 儿童保健(临床类别)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主任。从事儿童保健工作29年,曾在广东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听力诊断,在广东省妇女、儿童诊疗中心进修小儿内分泌。
妇女保健科
该院妇女保健科是我市妇女保健业务工作的龙头科室,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
其中,产后盆底肌康复是该科的一项特色业务。2010年,该科率先在我市开展盆底康复治疗项目,成立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引进一系列先进的盆底肌康复诊疗设备,填补阳江地区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的空白。
今年6月,婚前孕前保健专科并入妇女保健科。这意味着,该科涵盖婚前孕前保健和产后保健业务,目前设有产后保健、乳腺保健、婚前孕前保健及产后中医等特色专科门诊及产后康复中心,以满足不同时期女性的医疗保健需求。
学科带头人介绍
莫介珍 副主任医师,妇女保健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妇女保健工作30多年。其于2004年开展的科研项目《开展乳腺癌普查和预防的调查研究》获阳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现取得盆底康复治疗国家级证书、欧洲一级证书。
产前诊断中心
2018年12月,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顺利通过省级评审。该中心的设立,为阳江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提供了平台,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的同时,提高阳江地区人口素质。
该中心率先在阳江地区开展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高危孕妇在市妇幼保健院即可完成胎儿常见病的产前诊断,疑难病例孕妇也能通过该院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与省级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及绿色转诊,从而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
近年来,产前诊断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产前筛查与诊断的数量与质量得到较大提升。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阳江3万多名孕妇提供产前诊断服务,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服务达2422人次。
学科带头人介绍:
曾昭珊 妇产科主任医师,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担任广东省地贫防治协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前诊断分会委员。
妇孺国医堂
2020年12月,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妇孺国医堂”。由此,更多传统中医药项目越来越全面和规范地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
“妇孺国医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妇女儿童的不同体质,根据其不同体质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并提供中药内服、针刺疗法、艾灸、推拿、拔罐、中药药浴、穴位敷贴、挑疳积等中医传统治疗服务,辨证施治。
在“整体观”和“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融合中西医优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诊疗模式,使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学科带头人介绍:
林志兴 副主任中医师,中医科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2021年获评医院保健门诊支部优秀党员。
生殖与不孕不育诊疗中心
1990年10月,市妇幼保健院设立生殖与不孕不育专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生殖医学专科学科工作。2015年4月,“生殖健康与不孕不育症科”获批成为医院一级专科。2016年,该科设立男科诊室。由此,生殖与不孕不育诊疗中心功能不断完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殖与不孕不育诊疗中心由最初的只有女科团队,形成如今多梯队、中西医融会贯通的技术力量强大的队伍,进一步规范助孕、优生优育、不孕不育的诊治。
其中,中医特色治疗室为助孕、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患者提供专业的中西医诊疗服务。该中心还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结成医联体,为需要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
学科带头人介绍:
宋玉华 主任医师,生殖与不孕不育诊疗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委员、阳江市医学会生殖与优生学分会常务委员。
儿童康复科
儿童康复科不仅为儿童早期教育及全面发展提供评估及指导,同时专注于高危儿、脑性瘫痪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及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该科室长期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珠江医院合作,拥有包括医学专家、医师、康复训练师、特教及幼教老师组成的跨专业人才团队。
2020年10月,市妇幼保健院成为我市唯一一家被市残联、市卫健局确定为市残疾儿童的定点评估和康复的公立性质医疗机构,取得了“0-6岁肢体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和康复资质。截至今年12月,儿童康复科共为1234名特殊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学科带头人介绍:
宋翠凤 主治中医师,曾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进修。2021年,荣获“市妇幼保健院最美妇幼医师”称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