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卫生健康局:市人民医院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谭兴孚 廖兆军 时间:2022-10-13 16:0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医疗卫生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给阳江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非凡十年】

  ●2012年,被评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4年,成为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017年,成为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及阳江地区唯一一家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院。

  ●2018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及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9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及广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并获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平台。

  ●2020年,成为广东地区首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协同医院。

  ●2021年,“党建福民”品牌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100个优秀党支部案例。

  ●2022年,顺利通过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复审,成功举办建院120周年暨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数字赋能

  加快完善智慧医院建设

  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02年,是阳江地区唯一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000张,设有19个职能科室、52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担负着阳江近300万人口的医疗健康服务。

  2019年4月,该院成为省内首批授牌、粤西首家互联网医院后,完善了线上问诊、云药房、智慧医院展示中心、处方外配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开展5G合作项目,在院内铺设5G网络,利用5G技术手段实现机器人配送手术器械、医疗废物转运、新生儿探视等物联应用。智慧门诊、临床信息系统、远程诊断中心矩阵、线上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矩阵在院内与院外同步延伸,将信息服务转化为医疗惠民的新福祉。

  截至目前,该院互联网医院涵盖了65个专业科室,467名医生可接受线上问诊,注册患者34874人,访问人数134132人次。此外,顺利通过国家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及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成为广东省50家高水平医院率先完成两个等级指标的前12家医院之一,并于2022年7月入选广东省第二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设单位。

  为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惠民,该院还加强了医院集团建设。2020年10月,该院与海陵试验区签署协议,牵头与海陵试验区医疗机构(含海陵试验区人民医院、海陵卫生院、闸坡镇卫生院),组建阳江市人民医院城市医疗集团,形成我市首个紧密型医联体,对海陵试验区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将有效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中的作用,促进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辐射带动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

  医院集团建成远程专科诊断中心矩阵,包括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审方中心与远程继续教育中心等五大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省—市—区—镇—村”五级远程诊疗互联互通,惠及更多群众。

  创新发展

  多层次建设高水平医院

  2019年7月,该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第三批重点建设医院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省高水平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引进JC300型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带图像引导调强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扫描仪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并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育人才、提技术、强科研等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柔性引进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31名;引进肿瘤科、重症医学科及肝胆胰外科等专业博士19名(其中9名为博士后),博导1名,硕士119名,硕导14名;在职在读博士7名,脱产在读博士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7名。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优质的人才资源,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共开展国家级、省级限制类技术41项。

  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56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发表学术论文995篇,其中SCI论文15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论文5篇。

  建设市呼吸医学中心。2020年3月,签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共建阳江市呼吸医学中心,从呼吸学科发展、实验室建设、科研提升几方面共同发力,致力于未来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打造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大促进作用,为建设省高水平医院提供强大引擎。

  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框架协议,成为首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地区的协同医院,共同提高呼吸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呼吸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技术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能力,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国家呼吸健康与疾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2021年6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中国医师协会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认证。2021年12月,获评“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2021”。

  建设市心血管中心。2020年7月,签约享誉国际的心血管专家林延龄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柔性引进省人民医院陈纪言、卢聪、谭宁等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共建市心血管中心,致力打造粤西领先、省内一流的心血管中心。

  该中心从实际出发,采用国际先进的心内外科整合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医学技术、科研、教学向“高精尖”发展,给阳江及周边群众提供全程化、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通过林延龄、陈纪言、卢聪、谭宁等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帮带,市心血管中心与相关领域尖端的科学与技术对接,完成了微创胸腔镜下二尖瓣膜置换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填补了地区医疗技术空白。让患者不出市即可享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推进其他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成为省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使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2019年2月,市ECMO救治中心在该院正式挂牌,成功救治危重患者27例,标志着我市危重医学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2019年12月,治未病科、中医脑病科成功创建广东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治未病科于2022年通过广东省中医药局5A级评审。

  2019年12月,皮肤科荣登“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榜单,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单位及首批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均质化诊疗项目协作单位,并于2022年5月成功获批成为广东省医疗美容培训基地。

  2020年10月,率先引进全球首台重庆海扶医疗生产的最新型且智能化程度最高的JC300型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成立海扶®微无创治疗中心,2021年获得“全球超声无创治疗良恶性肿瘤技术产业化临床示范基地”授牌。

  2020年11月,该院卒中中心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2020年12月,该院胸痛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的评审认证,获得CDQI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授牌。

  2021年12月,静配中心顺利通过广东省药学会的评估,成为“静配药师”培训基地。

  文化生根

  锻造“党建福民”品牌

  近年来,该院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创建“党建福民”品牌,并以品牌管理为挈领,推动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有效提升了医院服务效能。“党建福民”品牌,还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全国100个优秀党支部案例。

  该院党委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把支部建在科室上,实现了党组织在业务科室的全覆盖。同时,组织各个支部围绕“党建福民”核心理念,确定自身技术服务特色的支部工作法,让业务工作紧扣“为民服务”。

  如该院乳腺外科党支部创立《“三点一平台”支部工作法》,以地区唯一的单病种专科优势为支撑点,以强化支部“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搭建单一病种的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着重点,搭建从健教预防、免费筛查、诊断治疗、随访跟踪、健康管理在内的高水平服务平台。

  针对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当地医疗资源有限,而到大医院又面临山遥路远、环境陌生等困境,该院党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各党支部与村一级党组织结对共建。在党建共建的基础上,每个党支部对应1-3个村卫生站搭建“福民连心站”,覆盖127个村卫生站,形成“线上+线下”帮扶模式,累计服务基层群众60多万人次。

  该院党委以“福民连心站”为主要载体,立足医院服务优势,开展送医送药“福民健康行”系列活动,并根据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以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病管理,从治病向健康预防转变,解决基层群众日常就医难的症结。

  在“党建福民”文化影响下,该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疫苗接种、大规模核酸筛查等重大任务面前勇于担当、逆行而上,彰显了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一项项荣誉背后,正是该院党委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写下的最生动注脚。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