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关乎社会安全稳定,关乎经济发展大局,更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工作一头连着社会“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幸福指数”。“创新体制、完善体系,消除一个个管理痛点;标本兼治、精准防控,筑牢一道道安全屏障;强健队伍、提升能力,在一次次‘实战大考’中守护群众安全……”市应急管理局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勇毅笃行的坚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扎实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盯“关键点” 构建灵活高效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大幕开启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始终坚持以“严、细、实”的作风,在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以难点堵点痛点作为改革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应急力量,构建灵活高效、便捷有力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市应急管理局全面承担市“三委三部”(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优化、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处置“四个一”机制,健全完善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委员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和各部门职能作用,做好横向和纵向两线协同,构建上下贯通、部门联动体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完成基层应急体制改革。我市4个行政县(市、区)46个镇(街道)全部独立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辖区三防、森防和消防应急救援工作,按照有一个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有一支应急救援队伍、有一个应急指挥平台、有一个应急救援物资仓库的“四个一”标准,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全市应急管理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基本完成,持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梳理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执法力量、执法体系,整合执法事项和执法职能,选定阳西县作为县级示范点,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队伍统一着装和执法车辆标识,并依托省安全生产移动执法系统,全面推行“互联网+执法”机制,推广交叉执法、异地执法,积极探索“执法+专家”等工作模式,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绷紧安全之弦 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市应急管理局把贯彻落实“15条硬措施”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全过程,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高压态势、高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修订完善《阳江市党政部门和中央、省驻阳江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逐步厘清涉及职能交叉和新业态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等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燃气等全链条安全监管。将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情况纳入日常监管执法重要内容,加强对各地一般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挂牌督办,完善安全生产领域“两法衔接”机制。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开展重点时段安全专项检查,部署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专项检查督导,抽查危化品企业39家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217项;开展非煤矿山和尾矿库防汛度汛、钢铁和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等,部署工贸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邀请专家指导服务,抽查工矿企业187家次,排查整改事故隐患651项;抽调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成立6个综合督导检查组,分阶段对各县(市、区)开展综合督导检查;建立“吹哨人”制度,落实举报奖励措施。
狠抓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加强项目审批源头监管,严格立项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审查,落实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多部门联合审查制度,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项目不得予以审批、核准,对完成告知性备案的项目依法予以撤销备案。开展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检查、摸底排查,督促企业将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与本单位从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进行同培训、同教育、同监督。今年1至5月,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出动执法人员3564人次,检查企业1832家次,排查各类事故隐患3675项。
扎牢“防护网” 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大考。市应急管理局整合跨区域、跨部门力量与资源,强化应急指挥体系保障能力,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构建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形成多方参与、统一协调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守牢防灾减灾前沿阵地。市应急指挥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上联3个省级部门,横向接入11个市级部门的视频监控、视频会商或指挥调度平台,下联6个县(市、区)、48个镇(街道)、59个易受灾的行政村(社区)视频会议系统,构建“大应急”体系。依托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形成“一个窗口”对外的预警信息发布模式,健全多渠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全面推广使用危险化学品“一企一品一码”,全市7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出厂产品包装和运输车辆粘贴、挂栓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二维码;15家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企业接入并正常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9873辆“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全部安装智能监控预警装置,接入省智能监控融合平台。
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组织实施基层三防能力建设、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和行政村“十个有”建设,调拨应急抢险物资到镇、到村、到社区,创建42个防灾减灾示范社区,59个“十个有”建设示范点,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抢险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步形成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居)委四级的应急避难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森林防火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不断增强全民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扬帆催奋楫,破浪立潮头。踏上新征程,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不断强化“红线”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奋力书写应急管理新篇章,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阳江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