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市公安局:反诈大数据出炉——80后90后最容易受骗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朱俏施 王艾霜 时间:2021-11-04 09:51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民生关注

  听信网络刷单可以赚钱,女子被骗走4万多元;轻信“网络投资”轻松赚大钱,女子被骗走24万多元;“公安”来电谎称涉及洗黑钱,男子险被骗7.6万元……一提到电信诈骗,市民往往想到的都是一些老年人,而在市反诈骗中心通报的案例中,记者留意到,青年人才是诈骗分子眼中的“香饽饽”。

  11月2日,记者从市反诈骗中心获悉,今年1月至10月所立电信诈骗案件中,网络刷单类诈骗占比24.2%居第一,其次是信用卡贷款类诈骗占比22.9%、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占比13.7%、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占比10.4%。

  18岁至40岁受害群体占比近八成

  根据市反诈骗中心的数据显示,受骗群体年龄集中在18岁至40岁的青年人群体,占比79%;其次是41岁至65岁的中年人群体,占比17%;而7岁至17岁的少年人群体受骗人数占比为3.8%,高于6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的占比。

  今年5月19日,90后林女士在某交友软件上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自称从事金融理财生意,可以教林女士网络理财赚钱。在对方的指导下,林女士打开了一个叫“华登国际”的网页,以虚拟币的形式在网页上下注。刚开始,林女士投资1000元就有180元的收益,收益的钱直接打到林女士的银行卡。这样的甜头,林女士只尝到了两次。在第三次操作时,林女士发现无法提现,骗子以各种理由诱骗林女士,要加大投资才能提现。林女士为了要回投入的金钱,不惜刷信用卡,最后被骗走24.58万元。

  为何电信诈骗的受害群体趋向年轻化?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分析,年轻人是网络上的“常客”,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热衷于用交友软件聊天,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而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不熟悉,不会随意点击链接及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加上部分年轻人初出社会,涉世不深,无法分辨网络投资、刷单等电信诈骗的套路,骗子们恰恰是利用年轻人没有防备的心态实施诈骗。

  非法售卖公民信息已形成黑灰产业链

  国家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骗子马上设计出虚假的“安全防护”APP;国家呼吁接种新冠疫苗,骗子就冒充卫健部门诱骗市民预约登记信息;人社部门要求激活社保卡,骗子群发短信称社保卡被注销需激活……骗子的骗术与时俱进,而且诈骗短信能够精准推送至市民的手机,这不禁让人寒毛直竖。

  市民的信息如何在“黑市”中流通?民警向记者揭开这条黑灰产业链的神秘面纱:一是市民无意间泄露自己的信息,二是被第三方售卖出去。例如,市民在购买快递时,快递单上会注明真实姓名、地址、手机号码等信息,市民收到快递后直接丢掉未经处理的快递单,被一些不法分子收集利用导致信息泄露。此外,市民在社交平台晒照片、用AI技术换脸制作视频时,照片和视频会携带部分信息。对此,民警提醒广大市民,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民警表示,目前售卖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黑灰产业链,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搜集市民的身份信息,然后卖给诈骗集团。诈骗集团拥有大量精确的隐私信息后,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可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无数条诈骗短信,并利用非法软件发送到市民的手机。我市曾出现类似的案例,去年阳东区几名从事工信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明知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下,以送礼品等方式诱导市民开办手机卡,并在办理业务时窃取公民信息,在市民不知情下为其增开电话卡,将增开的电话卡卖给诈骗集团用于实施诈骗。

  “在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整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下,如今的诈骗窝点多数转移到境外。”民警告诉记者,一些诈骗集团通过高薪虚假招聘信息诱惑我国公民出境工作,但背后多是参与跨境赌博、诈骗和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要有效预防、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最主要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以打促防”,斩断黑灰产业链,加大技术反制和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识诈防骗意识,形成全民反诈、群防群治的新格局。

  今年1月至10月冻结涉案资金3317万元

  信息研判、侦查指挥、预警劝阻……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利用警务大数据自动识别各类诈骗线索,劝阻员每天拨打500至600个劝阻电话劝阻市民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据悉,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公安机关共劝阻潜在受骗群众162003人,指派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1289人,挽回经济损失1156多万元。

  今年4月22日,在企业做财务人员的市民李路(化名)被“假老板”诈骗了50万元。接到报警后,市反诈骗中心立即启动紧急查询止付机制,第一时间联动进驻中心相关银行对涉案银行账户进行查询,经核实,李路转至“假老板”账户的钱款已被骗子转走。为与骗子抢时间,民警立即对涉案银行账户流水进行研判分析,核清资金归属,最终成功抢在骗子前将其中的40万元进行冻结,4月23日上午,另外10万元被骗资金也成功追踪冻结,全额为事主挽回被骗资金50万元。

  今年1月至10月,在打击犯罪方面,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155起涉电信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5名;在“断卡”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违法开办贩卖手机卡、银行卡案件296起,抓获“两卡”涉案人员264人,惩戒“两卡”涉案人员385人,成功止付涉案银行卡14728张,冻结涉案资金3317多万元。

受骗群体年龄层分布

谭旖雯 制图


  反诈案例

  今年7月,市公安局网警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条犯罪线索,江城区隐匿着一个网络诈骗团伙,该团伙组织人员假扮女性与受害人网恋,引诱其玩游戏并充值,若不充值就通过自残自虐手段强迫其充值,再通过游戏平台分配获利。

  在省公安厅新研中心的支持下,历经两个多月,专案组摸清了犯罪团伙组织架构、人员信息和犯罪事实,并制定了集中收网行动方案,伺机收网抓捕。9月16日,专案组兵分两路,对江城区和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的犯罪团伙进行抓捕。行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捣毁诈骗窝点6个,现场缴获电脑、手机等相关作案工具一批。经初核,涉案金额逾200万元,受害群众近千人。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