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是红十字会的宗旨。自2007年独立设置以来,阳江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这一职责和使命,广泛动员人道力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防灾救灾、困难救助等人道事业,始终奋战在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第一线,特别是去年全面实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人道行动,充分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贡献了红十字力量。
抗击疫情
募集款物2800多万元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红十字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首要重任来抓,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早部署、早行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作为,取消春节假期,全力以赴做好捐赠募集工作。
2020年1月26日,市红十字会及时向社会发出公告,筹集有关的紧缺医疗防护物资。1月28日,大年初四,爱心企业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市红十字会紧急捐赠100万元资金及一批物资定向支援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漠阳大地爱心涌动,每天都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市红十字会捐款捐物。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市红十字会捐款200万元,乡贤企业和鲜食品科技集团通过市红十字会捐赠款物100万元……
据统计,2020年1月至12月,全市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2831.76541万元,其中市本级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2071.308554万元(捐款1607.786019万元、物资折算资金463.522535万元),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市红十字会组织志愿者1000多人次参与疫情防控行动,服务时长累计达3000多小时。由于工作出色,市红十字会机关工作人员吴明朗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市红十字志愿者黄秀芬被中国红十字总会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志愿者”;市红十字会机关工作人员赵春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被市志愿者联合会评为“阳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学党史办实事
招募志愿者服务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抵御新冠病毒,构建免疫屏障的关键所在。今年3月25日起,我市全面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市民接种疫苗热情高涨,特别是市体育馆接种点人流量较大。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干实事的具体行动,通过招募红十字志愿者,助力接种工作有序、顺利、高效开展。
在市体育馆接种点,38名红十字志愿者经过岗前培训,穿上“红马甲”,成为各个疫苗接种点的“疏导员”“引导员”和“讲解员”,协助医护人员做好群众扫粤康码、信息登记、接种指引、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有时候,为了让晚上最后一批接种者顺利打完疫苗,他们坚守到凌晨两三点,在节假日和周末,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岗位。
6月18日,阳江国际会展中心疫苗接种点启动,市红十字会独立负责该接种点的志愿服务工作,每天招募组织90多名志愿者三班倒支援接种点工作。这些红十字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有热心市民、有高中毕业生……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心愿、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群众顺利接种疫苗。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坚守岗位,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红十字力量。
核心主业
“三救三献”持续发展
不断推进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救”体系建设,全市红十字备灾、救灾和突发事件救助预案以及分级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备灾救灾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救死扶伤、扶贫帮困、人道关怀等人道救助更加快捷精准。大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生命安全健康常识技能普及和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活动。
2013年以来,全市救护培训师资130人,培训急救员8846人,普及生命安全健康常识技能132000多人(次)。2017年底建成阳江市生命健康安全教育基地,2018年5月阳江市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被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评为广东省2018年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十大行动”之一。
2020年4月在海陵岛5A级景区组建集“游泳、救生、救护”技能于一体的阳江市红十字水上救援队,开展水上救援及水上安全知识宣传和普及,为市民、游客和泳客提供必要的水上救援帮助。
2020年8月建成我市首个、广东省第7个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红十字救护站,为游客提供及时、安全、高效的应急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生命安全。自水上救援队和救护站建立以来,海陵岛十里银滩景区海域首次实现全年零警报。
依法依规开展无偿献血、捐赠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三献”工作。加强“三献”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三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建立稳定的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精心培育“红十字生命接力”品牌,讲好“生命接力”正能量故事;与阳江市中心血站合作设立了5个流动献血站和造血干细胞留样点,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红十字会下达的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任务。
2013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造血干细胞动员入库留样2025人,有20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成功捐献。协调动员140例我市户籍公民逝后捐献遗体器官,器官捐献志愿登记957人。由于工作出色,阳江市工作站历年来都被省管理中心评为“年度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优质工作站”。
志愿服务
打造10个公益项目品牌
志愿服务是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市红十字会于2014年12月指导成立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目前已组建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设立10个公益项目品牌,是全省红十字系统志愿服务影响最广泛的地区,服务救助人群覆盖“老、幼、病、残、艾(艾滋病)”等多个弱势群体。
市红十字会创新工作方式,把传统的“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分别设计成“博爱送万家”“情暖夕阳”“圆梦之家”“爱心桥”“雏鹰展翅”“人道关艾”等10个公益项目,实行社会化运作,面向社会筹资,借助社会公益力量执行项目,不仅为政府节减开支,也提高了我市红十字公益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2020年新策划的“红十字圆梦之家计划”公益项目成功上线腾讯乐捐平台,在“99公益日”期间共动员6.1万人次参与网络捐款,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团体等共搭建起455个“一起捐”链接,筹集项目经费70多万元,是全省红十字系统动员力度最大、筹款金额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公益项目,得到中国红基会、省红十字会和腾讯公益平台的高度认可。2013年来,通过“互联网+公益”筹款、爱心企业捐款、红十字募捐箱善款、社会募捐等模式,动员94850人次参与募捐,筹集款物1300多万元,用于帮扶救助老弱病残艾等弱势群体25000多人次,为脱贫攻坚做好民生兜底贡献了红十字力量。
由于工作出色,多个公益项目及团队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圆梦之家”公益项目获得全国“益苗计划”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圆梦之家·七彩假期”项目2016年12月从全国4049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项目银奖;“圆梦有我”志愿服务队获得2015年度“阳江好人”称号;“爱心桥”志愿服务队获评2017年“阳江好人”;“人道关艾”项目荣获阳江市社会管理“十大创新项目”;“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十大行动”;阳江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获评“2015年度阳江市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一大批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受到各级表彰:陈红珊等72名志愿者荣获中国红基会颁发的“99公益日优秀志愿者”;叶开简等8名志愿者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造血干细胞奖”;黄秀芬等26名志愿者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志愿服务奖”。
改革创新
建成“数字红会”
增强公信力
市红十字会坚持把改革作为政治责任,聚焦致力破解改革难题。2013年9月,我市在全省先行先试,出台了《阳江市红十字会改革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设立监事会,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2020年4月,我市又在全省21个地级市率先出台了《阳江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为我市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红十字会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益”“互联网+红十字会”建设,2020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红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阳江市“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搭建,融合“互联网+公益”新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把实体红十字会组织搬到网上,实现红十字会核心业务网上全流程申办,全程数据透明可溯、操作简便,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解决了红十字会业务闭环问题,有效激发了红十字会活力,增强了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数字红会”上线以来短短几个月,便有线上款物捐赠共92笔,合计30多万元。中国红十字总会和省红十字会对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红会”综合服务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阳江在“互联网+红十字”方面迈出了积极而重要的一步,为我省红十字事业实现网上网下有效衔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推进“网上红十字会”建设提供了阳江经验和借鉴。
此外,市红十字会还积极发展基层红十字组织,以博爱家园公益项目为抓手,推动红十字改革目标任务在基层落地落实。全市4个县(市、区)各已建成博爱家园1个,其中阳西县儒洞社区博爱家园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2020年全国红十字模范城乡社区”,是全省三个获评单位之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市红十字会将一如既往关爱生命健康、关注弱势群体,努力在改善民生、人道救助等工作中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推动阳江红十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