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举办粤菜烹饪大赛。
全市实现社保政务服务事项100%可在“一门一窗”办理。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到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我市人社部门组织企业员工开展线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
我市人社部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支援企业复工复产。
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社厅的支持指导下,紧扣“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总体要求,坚持稳就业、强保障、提技能、引人才、保稳定,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人社事业发展,为全市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了人社力量。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冠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人社系统将深化“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抓好稳就业保就业、提高社保水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全力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读阳江人社“十三五”成效
脱贫攻坚涉及人社部门工作100%落实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涉及我市人社部门相关工作100%落实。全市人社部门认真落实教育保障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技工院校发放生活费补助195.15万元。本地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参保条件共有36152人,100%落实由政府全额代缴;符合条件领取待遇22847人,100%落实领取待遇。2020年,全市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9544人,已全部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040个,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875人。创建“扶贫村民车间”、“扶贫工作坊”载体21个,认定建设返乡创业孵化基地2家,100%完成目标任务。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63万人
就业局势始终保持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63万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00.74%。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44%、2.46%、2.41%、2.42%、2.51%,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全市促进创业1.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57万人,共支出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5亿元。以培训促就业,开展补贴性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2万多人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6%,申领技能提升培训补贴5.3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培训补贴7045.897万元。
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80%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41万人、24.60万人、30.423万人,分别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06.31%、106.91%、101.41%。社保制度不断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落地落实。社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比“十二五”期末提高了80元,增幅达80%。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3万人次
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建成4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南粤家政”培训基地、1家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与珠海合作不断推进阳江市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建设。全市共开展“广东技工”相关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3万人次。阳江技师学院先后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广东省校企共建五金刀剪激光智能制造中心,学生一次就业率98%,专业对口就业率80%,教学科研成果评比获省级以上奖励160项。阳江技师学院代表队在2018欧亚世界技能公开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夺得银牌,实现了全市技能竞赛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专业技术人才11.18万人
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市专业技术人才11.18万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5.88%;技能人才16.18万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4.13%。“十三五”期间,通过招才引智共为我市引进各类人才504人。从学历上看,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301人,本科173人;从职称上看,拥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3人,其中正高专业技术职称2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称81人。
为407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等约3.01亿元
劳动关系保持总体和谐稳定。“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处理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2613宗,为407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等约3.0132亿元,每年法定期限内办结率均达到100%。全市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422宗,涉案人数9854人,涉案标的2.31亿元,审结案件4413宗,仲裁结案率达96.68%,调解成功率达76.25%,两项指标均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2020年阳江人社工作六大亮点
1
以“党建+业务”创建模范机关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创建模范机关活动,以“党建+业务”的工作模式,把党建和抓“六稳”“六保”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人社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做好返岗就业人员排查登记,及时跟踪观察健康状况,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防控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激发志愿服务活力,深化“双报到”和“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基层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发挥好机关党员志愿者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示人社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
2
全力以赴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领导挂点包干责任制,深入重点企业摸排调研用工需求,落实“一企一策”,帮助重点企业开展招聘和稳定用工。推出“一库一书一平台”,收集储备招聘岗位1.26万个,为358家企业1.23万人实现了有效劳务对接。实施“点对点”返岗服务,将2000多名员工集中安全输送到岗,有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完成了13名驰援湖北编外医务人员以及市直医疗机构首批132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招聘工作,以及31名驰援湖北和其他本地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发放。
3
稳就业保就业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就业局势企稳向好、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分别为2.53万、1.31万、2060人,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1.2%、101.1%、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1%,控制在3.0%的目标范围内。出台实施我市2.0版“促进就业九条” “保障企业复产用工15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主动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有效纾解了企业困难,获得了企业一致好评。全市共发放各项就业创业补贴4675.48万元,发放线上适岗培训补贴627.124万元。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岗位1.32万个。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力度,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95万人。
4
社会保障网更加严密
2020年,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实施“免、减、缓、返、补”系列措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7.2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699.79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662.50万元。及时调整养老待遇,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持续深化“互联网+社保经办”,全市社保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可在“一门一窗”办理,社保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
5
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
2020年,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近1万人,新增技能人才3706人,人才总量不断增长。全市共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博士工作站12个,人才平台建设不断扩展。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建成4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4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南粤家政”培训基地、1家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扩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开展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筹)招才引智工作,为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筹)引进高层次人才85人。
6
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领导重视、落实制度、重点治理、严厉打击,强化部门间联合执法,做到“三查两清零”,有效预防和解决欠薪行为,全市劳资纠纷维权维稳态势总体平稳,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2020年,全市共立案处理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23宗,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等1200多万元,法定期限内办结率为100%,劳动监察立案案件同比下降49.80 %,涉及欠薪人数同比下降24.92%,涉及金额下降47.71%。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