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广东丝绸馆:传承海丝文化 “南海Ⅰ号”再扬帆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龙志坤 时间:2021-02-02 16:14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南海之滨,水晶宫内,海丝瑰宝“南海Ⅰ号”见证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起步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过程,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近年来,广东海丝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践行“在科学保护‘南海Ⅰ号’中加快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办馆宗旨,加强“南海Ⅰ号”的保护发掘和展示利用,推进景区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南海Ⅰ号”水下考古成果,先后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海Ⅰ号”已成了阳江走向世界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基于“南海Ⅰ号”丰富的文化遗存,广东海丝馆推动建立了阳江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南海Ⅰ号”)研究中心、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等开放式研究机构,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及其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开展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开展阳江木船传统造船工艺与风俗抢救性保护、发展阳江海丝文化旅游产业研究、“南海Ⅰ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初步研究等,上述课题均获得阳江市社科联优秀结题课题,出版《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山海之聚——阳江海洋文化遗产》。该馆专业技术人员发表了《“南海Ⅰ号”船载铁器初探》等数十篇学术论文。举办“南海Ⅰ号”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论坛或研讨会,有效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交流。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广东海丝馆持续加强文物的展示和利用,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2020年,海丝馆建设了海丝文化创意街,集公益展览、文创商店、餐厅等于一体,进一步完善文旅配套,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广东海丝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共设计研发文创产品11大类403种,有瓷器类、砚台类、日用品类、工漆艺类、明信片、茶叶类等。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包括“南海Ⅰ号”淘宝店、“南海Ⅰ号”微店、文创街“南海Ⅰ号”纪念品商店等,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积极加强社会教育活动,开发了数十种“南海Ⅰ号”中小学生研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十佳研学旅行基地、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2020年度优秀人文社科普及教育基地。

  体现中国水下考古最高水平

  “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基本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2015年发掘》,分别被评为2017年和2018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2019年“南海Ⅰ号”南宋沉船考古发掘项目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2019》将“南海Ⅰ号”沉船列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2019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榜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水下考古成果。

  树立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标杆

  广东海丝馆获得瓷器文物的修复资质,围绕“南海Ⅰ号”船体及其船载文物的需要,建立仪器实验室、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实验室等实验场所,为发掘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并获得《出水陶瓷器表面凝结物的剥离方法》《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可编组移动式文物脱盐装置》等多项发明专利。近年来,该馆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多场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文保单位和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树立起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标杆地位。

  展现我国灿烂海丝文化

  经过申遗保护展示工程升级改造后,馆内基本陈列“丝路船说:‘南海Ⅰ号’的前世今生”展区面积达到15000多平方米,展线长2500多米,展出“南海Ⅰ号”出水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充分体现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的特点,向公众开放“南海Ⅰ号”发掘现场,充分体现了我国悠久的海丝历史文化。新华社发布的中科院《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广东海丝馆位列专题类博物馆综合影响力榜单第三名。

  打造丝路沿线国家和

  地区文化交流重要载体

  “南海Ⅰ号”是海丝申遗的重要佐证,依托“南海Ⅰ号”古沉船,2018年4月,阳江加入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并依托联盟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使者,“南海Ⅰ号”出水文物沿丝路国家和地区参与举办了数十场展览,如沙特阿拉伯的“华夏瑰宝”、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的“东西汇流——十三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等,通过展览推介阳江,加强海丝文化宣传,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下一步,广东海丝馆将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要求,围绕“南海Ⅰ号”的发掘保护和研究推广,传承海洋文明,传播海丝文化。一是做强核心业务,加强“南海I号”品牌建设,建设学术数据库,建立海丝文献馆,协助筹建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利用,扩大藏品影响力,加强遗产的海外宣传。三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广东海丝馆、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谋划打造“一馆一中心”与十里银滩、天麓山海公园相得益彰的海丝文化创意旅游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