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阳江核电:高质量建设 高质量运营

来源:阳江新闻网
时间:2022-10-13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能源建设项目,阳江核电是我国唯一一次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的核电项目,是核电“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采用我国自主品牌的CPR1000及其改进型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江核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电行业和中广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实现了6台规划机组高质量投产运营,20多轮大修不断创优,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2021年,阳江核电实现年度上网电量492.1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有力支持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为南粤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台机组高质量建成

  自2014年3月25日起,阳江核电以一年一台的节奏,先后在6年间,推动6台机组顺利商运。翻开阳江核电的建设史,就是一部阳核人接续奋斗,不断刷新中广核CPR1000系列机组纪录的历史。

  1号机组创CPR1000系列机组装料到商运纪录;2号、3号机组连续刷新CPR1000系列机组装料到商运纪录;4号机组创造CPR1000系列机组全球最优工期;5号机组刷新CPR1000系列机组装料至商运纪录,并首次采用中广核自主研发的核电站“神经中枢”和睦系统,实现了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工程应用;6号机组冷试至商运创中广核已建机组启动阶段最优工期纪录。

  阳江核电6台机组建设为何能亮点纷呈?最关键的一点是阳核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这让工程建设不仅做到了速度快,更实现了质量好。

  数据显示,阳江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运,同年创造中广核各基地机组首循环最好纪录,荣登2017年中广核明星机组榜首;2号机组获得中广核2018年度明星机组奖,3号机组获得中广核2019年度明星机组第一名,阳江核电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此外,阳江核电还组织编撰了《阳江核电工程创新与实践》。该书共两册160余万字,分为综合篇、工程管理篇、生产准备篇、移交接产篇、高质量投产篇共五篇,基于创新、实践两个方面对业主方全面深入参与工程建设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为后续核电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大修安全质量持续创优

  在各台机组陆续投入商运特别是6台机组全面建成后,确保机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大修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阳江核电党委统筹推进“一心四驱,一岗四队”党建品牌,不断探索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将“党建+项目组”运作模式由大修领域推广至日常生产、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有效构建“党委统筹全局、项目组挂帅协调、党支部攻坚克难、党员冲锋陷阵、群众积极参与”的协同作战模式。

  阳江核电党委设立大修联合党建项目组,把阳江核电、平台公司及各参修单位的党支部、党员、群众凝聚起来,以“一岗四队”明确党员先锋队的攻坚目标及党员先锋岗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大团队精神,聚焦“准备度、专注度、协同度、敏捷度”四个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下现场、在现场”,管理者巡视和一线辅导不下火线,上百支大修党员先锋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旗高高飘扬在每一个项目现场,助力大修全面创优,切实把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迄今为止,阳江核电已完成20多轮大修,大修安全、质量、进度持续创优,其中Y106大修创国内CPR1000系列机组年度大修最优工期纪录,Y601大修实现集团首轮大修工期纪录。2022年,阳江核电大修联合团队攻坚克难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完成五轮大修,均实现阳江核电“十四五”大修创优高目标。

  改革激发安全生产新动能

  2019年,随着阳江核电机组全面商运,需要从全局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安全生产新动能,群堆生产管理需求日趋强烈。阳江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伟仲带头开展中国广核集团内外多家先进电力企业优秀运作模式对标,5次组织设计方案评审,按照“组织运作、软硬件”两个维度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在公司改革资源全面保障情况下,历经18个月,生产指挥中心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实体化运作,再经过10个月的运作检验,各项功能均满足项目设计蓝图,于2022年4月30日正式纳入公司日常生产管理体系。

  该中心开创性建立各部门骨干集中实体化常驻办公的团队运作模式,实现1套固定人员管理6台机组日常生产活动、1个固定平台负责6台机组决策与支持、1份三天滚动计划牵引6台机组现场工作、1张日报代表群堆重要生产信息、1份重要缺陷单跟踪群堆关键设备状态。

  同时,该中心聚焦电厂生产管理核心关键点,补强核安全决策与指挥体系,优化作业与设备在线监测、生产计划协调管控、主控与现场服务支持等领域。阳江核电为提高各部门支持力度和响应效率、激发员工主动性和服务意识,还配套建立日常生产管理项目组和大协调绩效考核量化制度,充分做到精准激励。

  今年上半年,阳江核电生产指挥中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扩充增加100项定期试验执行和800余项许可证取还票管理,累计为当班值减负超1175小时;上线工作过程一站式、电子审包、票证审批移动化等手段,累计为现场减负超1000小时;规范远程监控体系,实现单机组每日监测6528个参数趋势,累计开展现场作业监控118次……

  尽锐出战彰显企业担当

  自2016年开始,阳江核电承接中广核在广东省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任务。从阳春市河西街道崆峒村的脱贫攻坚,到阳东区东平镇的乡村振兴,阳江核电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委主抓,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圆满完成了崆峒村脱贫攻坚任务,并推动东平镇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在崆峒村,经过阳江核电5年多的帮扶,130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该村也于2019年底退出广东省相对贫困村行列,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阳江核电先后获授“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单位”“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金杯”“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7月,中广核与广州海事法院组成驻镇工作队,全面支持东平镇乡村振兴工作,阳江核电作为主力参与其中。一年多来,工作队协助当地完成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编制,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创办村集体企业开展村企合作,建设人才驿站、开展“广东技工”培训和就业指导,共建东平镇专职消防队、持续开展奖教奖学、敬老帮困,创新“党建+乡村振兴”帮扶模式,推动东平镇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此外,阳江核电不遗余力地支持周边发展,2011年至今先后投入超2亿元,支持阳江三核公路、飞鹅岭核电科普公园等项目建设;2012年开启“阳江核电奖教奖学”活动,设立“阳江核电雏鹰奖学金”,累计1000余名师生受益;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开展周边敬老帮困慰问活动,与周边镇村开展基础设施共建……2017年至2021年,阳江核电连续五年荣获阳江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捐之星”荣誉。

  技能人才培养结出硕果

  人才是第一资源。阳江核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探索创新核电技能人才培养之路,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2020年1月,阳江核电入选广东省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实现公司技能人才的自主评价认定,目前已具备11个工种的全等级认定资质,2020年至今累计完成了950人次认定,647人次取得技能等级晋升,技能人才占比由最初4%提高到36%,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27%。

  2022年3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认定阳江核电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标志公司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迈上新台阶。拥有该资质后,阳江核电可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人员提供人才培养和评价服务,这有利于阳江核电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持续提升核电产业链上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为核电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同时,阳江核电还将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与使用、激励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技能岗位设置及聘岗机制,建立工程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的贯通机制,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此外,阳江核电积极开展各层次的技能竞赛,助力技能人才培养,2017年以来公司协办各类竞赛70余项,通过竞赛分别产生广东省技术能手5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集团级技术能手9人,阳江市技术能手13人,阳江市技能竞赛优秀选手6人,76人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

  生态核电守护绿水青山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阳江核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基地水保覆绿工作,并在东平镇飞鹅岭建立科普公园,推动镇区美化绿化,以实际行动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作贡献。

  平堤水库位于阳江与台山交界处的响水河上,以向核电站生产、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向周边居民供水。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以及长年累月的雨水冲刷和湖水浸泡等因素影响,水库内三座湖心岛处于大面积的植被裸露状态,水土流失严重。

  2020年4月,阳江核电水保覆绿小组结合水库蓄水的实际情况,在湖心岛上开展了水土保持、美化绿化等措施。2020年7月底,湖心岛华丽蜕变,岛上植被茂密,层次分明。从空中俯瞰,如一只“绿海豚”跃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