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厚厚的墙,将医患与外界隔离起来。墙内,医护人员正拼尽全力与病毒作战;墙外,是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与牵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群披上白色戎装的“抗疫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2月1日,记者深入市人民医院综合病区,深切地感受到在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战的背后,那份令人感动的勇敢与纯粹……
“我们在前线,你们别担心”
1月24日一早,刚刚下晚班的陈矛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了紧急通知,奔赴刚刚成立的综合病区,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救治工作。这一忙,就是忙到了晚上8点多,全然忘了当天是除夕。陈矛在医院简单地吃了快餐,回家迅速收拾了行李,给丈夫发了条短信,又匆忙回到岗位上。
从医14年,这样值夜班的除夕夜,很平常。但是这一次,很不寻常。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曾经成功抗击过禽流感的“老兵”,陈矛义无反顾再次登上了抗疫战场。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持续关注着疫情进展,加强疾病的诊断、治疗,院感防控相关知识的学习,做足上战场前的医学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她和同是医生的爱人将两个小孩托付给父亲照料,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陈矛的父亲得知女儿要上抗疫前线,几乎彻夜未眠,白发苍苍的老人尽管内心满怀担忧,却从未向女儿透露。1月25日凌晨3点,父亲发了条朋友圈:“年夜饭你吃的是快餐。我为你担心,但更为你自豪。”父亲的简短一句话,让陈矛未语凝噎。
自从参与疫情救治工作以来,陈矛几乎以院为家,不是在病房查房,就是在电脑前忙碌。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商讨治疗方案,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治疗,还要对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上报。医护人员的辛苦让患者们看在眼里,短短几天时间,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念将医患人员的心紧密连在了一起。陈矛说,几乎每天都会收到病人的暖言暖语,他们常向医护人员道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个原本十分陌生的病名。陈矛坦言,面对新疫情,大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救治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医护人员心很齐,大家抗击疫情的心都很坚定。”她说,防护服不透气,通常进入隔离区,最少都是4个多小时,常常整件衣服被汗水浸透,N95口罩长时间绷紧也会将鼻梁压出痕迹,但从未听到有人抱怨过。“每天工作强度都很大,但是第二天起来大家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陈矛说,她已经10天没有见过两个孩子了,与在同一个医院上班的丈夫也难见面。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她并没有将自己上一线抗疫的事告诉他们,只是说自己和往常一样要加班。陈矛知道有很多人默默关心着他们,前两天,她发了条朋友圈:“我们在一线,你们别担心。”她说一方面是希望家人放心,更多的是想对所有关心他们的人说:“别害怕,我们很好,请相信我们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错过任何让患者好转的机会”
2月1日下午4时许,市人民医院综合病区医护办公室内,周敦荣专注地坐在电脑前,仔细查看患者病程记录。“周主任,您累不累?”“不累不累,撑得住。”但略显沙哑的嗓音出卖了她。
周敦荣是该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重症组组长。1月22日凌晨1点,医院突然发现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接到紧急通知的她匆忙赶往医院,查看患者情况、研究紧急处置方案,直到凌晨5点多才有片刻时间小憩。早上7点半,她又起身回到病房,全力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自那时起,她身上的白大褂几乎再没有脱下。
“刚发现疫情那几天是压力最大也是最忙的几天。”周敦荣介绍,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工作,市人民医院加快组建了综合病区,装修改造临时病房。而作为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组长,规划设计病区、科学布置病房等工作需要她参与制定。诊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变更,需要她与专家组反复商讨、确认。病患的情况时有变化,也需要她及时向上级汇报。“几乎每天要接上几十个电话,手机一天要充3次电。”周敦荣告诉记者。
这11天,周敦荣日夜连轴转,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除了上班奔赴在救治一线,下班后,她也不能马上休息,要不断学习更新疫情防治知识,与省专家组线上研讨治疗方案,为更好地诊治患者做储备。为了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她放弃了早已安排好的探亲计划,也没来得及去接毕业回国的女儿,连一家团聚的时间都屈指可数。“妈妈,救人要紧,但你也不要把自己全忘了。”女儿支持她,也心疼她。
在抗疫最前线救治,纵然很苦很累,但也有许多暖心时刻。周敦荣坦言,各方的关心和理解时常让他们备受感动。有来自团队“战友”的互相扶持与默契配合,每个人都是自愿承担、主动付出,全身心投入到一线救治,从不喊苦喊累。有来自医院的后方团队默默的支持,尽可能满足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需求,医护人员随口说了一句冷,他们第一时间送来棉袄和取暖器。有来自患者的歉意,入院以来,他们全力配合治疗,说得最多的是“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也有来自市民的关爱,时时传来的鼓励声与陆续送来的慰问品……
“保护病人是医生的天职,现在是抗疫攻坚时期,我们必须站在最前线。”周敦荣说, SARS、禽流感、登革热不都过去了吗?虽然眼前这个病毒是陌生的,但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后备力量也有保障,医护人员会拼尽全力控制疫情,不错过任何让患者好转的机会。一旦进入战场,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愿意和病毒死犟到底。
“我们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
“爸爸你要去哪里啊?”“爸爸要去抗击病毒啊。”进入综合病区之前,莫北溪告诉女儿,爸爸这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回家了。出于对家人的保护,进入综合病区后,莫北溪要进行自我隔离,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
“我妻子也是医生,她特别能理解我,也很支持我。”莫北溪告诉记者,他最牵挂的还是一对儿女,女儿今年8岁,儿子才刚满3岁,以前他每天下班都会回家陪孩子,孩子也很黏他。刚上抗疫前线那几天,女儿很想爸爸,忍不住给爸爸打电话。但是,由于工作繁忙,莫北溪经常无暇接听女儿的电话。后来,懂事的女儿知道不能打扰爸爸工作,就改发信息了。“爸爸我想你!”“要注意安全啊。”工作之余,莫北溪看着女儿发来的信息,嘴角微微上翘。
莫北溪不仅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是市人民医院第四党支部书记。在新成立的综合病区临时党支部的13名共产党员中,有9名来自该党支部。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在莫北溪的带领下,第四党支部所有党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行动表明自己不忘初心、勇于逆行的决心,始终牢记,党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不忘初心,挺身而战。
莫北溪表示,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每名党员干部都是战斗员,带头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义无反顾站在了最前线。
每次进入隔离病区,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出来时,早已是汗流浃背,护目镜上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水雾,还有脸上因为长时间戴口罩而留下的压痕,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没有听到任何人有任何抱怨。
“我为他们感到自豪。”莫北溪动情说道,这次突发疫情来势凶猛,是对医务工作者的考验和检验,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