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夯实基础提升综合防灾能力——创建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阳江新闻网 作者:高鹏飞 时间:2014-12-26 11:17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2011年,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来抓。《阳江市抗震防灾规划》明确提出了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改造、避震疏散、次生灾害防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100%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抗震性能排查鉴定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否过关,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减少地震灾害破坏程度的首要因素。我市严谨对待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排查鉴定工作,制定并印发《阳江市区1990年以前建设的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排查和鉴定工作规划》,优先从人员集中的学校开始,全市中小学校舍全部完成了普查与鉴定任务。

  2010年,市政府批准实施《阳江市市直学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方案》。目前,D级危房已经全部消除,C级危房正在结合我市实际逐步进行加固改造。为进一步核实建筑物抗震性能,我市先后对市实验小学、江城一小、市二中、江城六小、江城九小等相关建筑进行了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清除建筑物在抗震方面的安全隐患。

 

  危险房屋加固改造

 

  在地震中,房屋倒塌往往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危险房屋的加固改造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问题,我市把危险房屋抗震加固改造规划纳入《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阳江市抗震减灾规划》。根据类别,对于现状差、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危险房屋,制定抗震加固改造方案。对于一般状态的建筑物,制定中长期抗震加固计划,对于不具备加固价值的则安排拆除或改建。对于需要保护的建筑,抓紧安排抢救。

  2010年,我市编制完成了中心城区的“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从2011年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已审批、认定“三旧”改造项目近600个,涉及改造面积约5600亩。其中:旧牛角巷地块改造成了现在的新华路商业步行街,三环路、仙踪路周围改造成城市综合体等。在此基础上,我市于今年初步编制了2014年到2024年《阳江市“三旧”改造十年规划》,提出近期、中远期改造目标,对我市的危险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推进地震小区划

 

  地震小区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地震安全环境进行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分布,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分布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早在1993年,为规划城市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逐步提高整个城市抗御地震的能力,实现国家和省、市的防震减灾目标,我市便启动了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

  地震小区划的目的是为城镇、厂矿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城市和工程震害的预测和预防、救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地震小区划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加固提供设计地震动参数。在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市地震局把地震小区划成果公开,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地震灾害预测

 

  在震害预测工作方面,我市把该项工作纳入《阳江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结合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的实施,全面推进震害预测工作。目前,震害预测的成果已经应用到市发展和改革局的重大项目立项、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和灾情速报系统、地震安全农居技术服务网、广东省地震社会服务工程以及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综合展示系统之中。

  其中,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也纳入我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和《阳江市抗震防灾规划》,并将探测成果提交政府相关部门应用。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方面,我市完成建筑面积5000万平方米的县级以上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夯实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